纲常扫地
纲常扫地的同义词反义词
gāng cháng sào dì纲常:三纲五常。指纲纪、人伦等封建伦理道德衰败不振。
庙官
庙官的同义词反义词
miào guān1.管理道教庙宇的道官。
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
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的同义词反义词
zhōng chén bù shì èr jūn,liè nǚ bù gēng èr fū忠臣绝不辅佐两个朝代的君主;贞烈的妇女决不再嫁第二个丈夫,这是封建时代的伦理道德。比喻忠诚坚贞,绝无二心。
正信
正信的同义词反义词
zhèng xìn/shēn1.佛教语。笃信正法之心。 2.谓笃信公理道义之心。
没天理
没天理的同义词反义词
méi/mò tiān lǐ1.旧谓不顾封建伦理道德。
治跸
治跸的同义词反义词
zhì bì1.为帝王出行清理道路。
王守仁(1472-1529)
王守仁(1472-1529)的同义词反义词
wáng shǒu rén (1472-1529)明代哲学家、教育家。人称阳明先生,余姚(今属浙江)人。发展了陆九渊的心学,用以对抗程朱学派。提出“致良知”的学说,把封建伦理道德说成是人生而具有的“良知”。提出“知行合一”说。教育方法上强调言传身教,启发诱导,循序渐进等。他的学说在明代中期以后影响很大,还流行到日本。著作有《传习录》、《大学问》等。
礼治
礼治的同义词反义词
lǐ zhì1.儒家所提倡的一种统治方式。礼,指维护贵族等级秩序的一整套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包括政治制度﹑社会﹑家庭伦理道德规范﹑仪式等。儒家自孔子起即提倡礼治,要求统治阶级和人民都要各安名位,遵守礼制,以便于巩固统治阶级内部秩序和更有效地统治人民。
致良知
致良知的同义词反义词
zhì liáng zhī/zhì1.良知。语出《孟子.尽心上》:"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本指一种天赋的道德意识。明王守仁提出"致良知"的道德修养方法。认为良知即天理﹐存在于人的本体中。人们只要推极良知于客观事物﹐则一切行为活动就自然合乎理﹐即自然合乎封建伦理道德的标准。王守仁也将这种"致良知"的功夫叫做"致知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