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旌
双旌的同义词反义词
shuāng jīng1.唐代节度领刺史者出行时的仪仗。 2.泛指高官之仪仗。 3.借指高官。
双节
双节的同义词反义词
shuāng jié1.唐代节度领刺史者出行时的仪仗。 2.泛指高官或神仙之仪仗。
同节
同节的同义词反义词
tóng/tòng jié1.同样的节度﹑规制。
唃厮啰
唃厮啰的同义词反义词
gū sī luō/luó/luo1.亦作"唃厮罗"。 2.藏语译音,意为"佛子"。原名斯南陵温。北宋青海东部藏族首领。宋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后,据有湟水流域及今甘肃﹑青海接邻地区,属民数十万。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加封保顺军节度使。
大理
安禄山(703-757)
安禄山(703-757)的同义词反义词
ān lù shān (703-757)唐代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胡人,因随母嫁突厥人安延偃,改姓安,更名禄山。骁勇善战,被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收为养子。因战功任平卢兵马使、营州都督。后设法取得玄宗、杨贵妃宠信,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节度使,拥兵十五万。公元755年冬在范阳起兵叛乱,南下攻陷洛阳。次年称雄武皇帝,国号燕。遣军破潼关,入长安。后其子安庆绪谋夺帝位,将他杀死。
宣犹
建节
建节的同义词反义词
jiàn jié1.执持符节。古代使臣受命,必建节以为凭信。《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天子﹞乃拜相如为中郎将,建节往使。"《后汉书.寇恂传》:"今天下初定,国信未宣,使君建节衔命,以临四方,郡国莫不延颈倾耳,望风归命。"唐时,节度使或经略使受任,皆赐旌节。后亦以指大将出镇。 2.树立节操。
弭节
弭节的同义词反义词
mǐ jié1.驻节,停车。节,车行的节度。 2.少停,一会儿。 3.驾驭车子。
总管
总管的同义词反义词
zǒng guǎn武官名。汉末南北朝以都督统州之军事,并总揽或与刺史治州之政事。北周始改此称。隋代至唐代初在各州设总管,边镇和大州设大总管,均系地方军政长官,后又恢复都督称,但统兵出征之将帅仍为总管。北宋时总管仍系地方军政长官,分别由节度使、知府、知州兼任。辽金元时总管兼管军民。清代时在东三省、新疆及围场设总管,为率军驻防之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