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党
保守党的同义词反义词
bǎo shǒu dǎng英国的主要政党之一。1833年由托利党转化而成。19世纪60年代起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与自由党轮流执政,以后与工党轮流执政。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贵族利益。组织机构有保守党议会党团、全国联盟以及青年保守党、妇女保守党、工会保守党等外围组织。
信任案
信任案的同义词反义词
xìn/shēn rèn/rén àn1.议会制国家中,政府要求议会对其表示信任而提出的议案。如获得通过,议会就得接受政府的方针政策;如遭到否决,政府就要辞职,或者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由新的议会来决定政府的去留。
党团
党团的同义词反义词
dǎng tuán1.党派和团体的简称。在中国特指共产党和共青团。 2.属于某一政党的一组议会代表。
内阁
内阁制
内阁制的同义词反义词
nèi/nà gé zhì总揽国家行政权力的内阁在议会的基础上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内阁首脑,组织内阁。内阁受议会监督,议会对内阁不信任时,可以倒阁。在这种制度下,国家元首名义上代表国家,但是没有实际的行政权力。
南京临时参议院
南京临时参议院的同义词反义词
nán/nā jīng lín shí cān/shēn yì yuàn1912年1月各省都督选派代表在南京组成。为临时政府的最高立法机关,执行议会职权。2月批准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选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制定并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不久迁往北京。次年4月解散。
同盟会宣言
同盟会宣言的同义词反义词
tóng/tòng méng huì/kuài xuān yán又称《军政府宣言》。同盟会成立时制订。阐述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要求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提出建立资产阶级议会制共和国。并规定分军法、约法、宪法三个时期为革命进行的程序。
君主制
君主制的同义词反义词
jūn zhǔ zhì“共和制”的对称。君主(国王、皇帝等)为国家元首,掌握全部或一部分最高权力的政体。采取这种政体的国家叫君主国。主要有君主专制制和君主立宪制两种。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大都实行君主专制制,君主掌握国家的全部最高权力。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君主立宪制,君主的权力不同程度地减弱。其中,实行议会制的,君主的权力较小(如英国);实行二元制的,君主的权力较大(如沙特阿拉伯)。
奥匈帝国
奥匈帝国的同义词反义词
ào xiōng dì guó欧洲封建帝国。1867年,奥地利帝国统治者迫于内外矛盾,与匈牙利贵族妥协,建立二元制帝国。帝国分为奥、匈两部分,同为主权国家,有各自的议会和政府,奥地利皇帝兼为匈牙利国王。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于1918年瓦解,分别建立起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三国。
影子内阁
影子内阁的同义词反义词
yǐng zǐ nèi/nà gé1. 议会反对党拟下回掌政权时组成内阁的假定成员的领导班子。他们通常负责制定党的政策并在其特殊权方面领导反对党参加议会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