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水韵
平水韵的同义词反义词
píng shuǐ yùn1.原为金代官韵书,供科举考试之用。平水是旧平阳府城(今山西临汾市)的别称,因该韵书刊行于此,故名。有两种:一种将宋代《礼部韵略》注明同用之韵悉数并合,又原不同用的上声"迥"﹑"拯"及去声"径"﹑"征",亦各并为一部,共一百零六韵:上﹑下平各十五韵,上声廿九,去声三十,入声十七。其韵目见于金王文郁《平水新刊礼部韵略》﹑张天锡《草书韵会》及宋末阴时夫《韵府群玉》,为后来作近......更多
律诗
律诗的同义词反义词
lǜ shī诗体名。近体诗的一种。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代初期。八句,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双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五言、七言两体较常见,简称五律、七律。偶有六言体,简称六律。每首十句以上的,称为排律。
旧诗
旧诗的同义词反义词
jiù shī指用文言和传统格律写的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絶句
絶句的同义词反义词
jué jù/gōu1.诗体名。每首四句,每句五字者称五绝,七字者称七绝。亦有每句六字者。或用平韵,或用仄韵。绝句有近体绝句和古体绝句两种。近体绝句始于唐,产生于律诗之后,盖截律诗之半而成,故又名"截句"。古体绝句实为最简短之古诗,产生于律诗之前,《玉台新咏》已载有《古绝句》。唐以后诗人所作古体绝句一般即称古风。 2.指截去上下文的断句。 3.犹断句。谓根据文意读断句逗。
元结(719~772)
元结(719~772)的同义词反义词
yuán jié/jiē(719~772)字次山,河南鲁山人。其诗反映民间疾苦之作,极力反对“拘限声病,喜尚形似”的形式主义诗风,但流于极端,平生不做近体诗,古诗也平直单调。
刘长卿(709-786)
刘长卿(709-786)的同义词反义词
liú cháng qīng唐代诗人。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一说宜城人。天宝年间进士。曾任长洲县尉,两次遭贬谪,官终随州刺史。其诗多写身世之叹和山水隐逸的闲情逸致。文笔简淡,意趣闲远,形成冲淡洗炼之风格。专工近体,尤善五律,曾自诩为“五言长城”。有《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等名篇。有《刘随州诗集》。
古体
古体的同义词反义词
gǔ tǐ/tī/bèn1.古人诗歌﹑文章的体式和风格。 2.指古体诗。相对近体诗而言。
古调诗
古调诗的同义词反义词
gǔ tiáo/diào shī1.指汉魏以来形成的古体诗。唐白居易《白氏长庆集》有"古调诗"若干卷,皆为五言古诗。与后起的近体律绝相对。亦省称"古调"。
律格诗
律格诗的同义词反义词
lǜ gé shī1.律诗和格诗的合称。中唐人分乐府歌行以外的诗为律诗和格诗两类,如白居易自己把《长庆集》以后写的绝句﹑五律﹑七律及排律等近体诗称为律诗,五﹑七言古体诗称为格诗。
杜审言(约645-708)
杜审言(约645-708)的同义词反义词
dù shěn yán唐代诗人。字必简,祖籍襄阳(今属湖北),家居巩县(今河南巩义市)。杜甫的祖父。咸亨年间进士。曾流放峰州。后官修文馆直学士。与李峤、崔融、苏味道为“文章四友”。其诗多为写景、唱和及应制之作,工于五律,对近体诗之形成与发展,颇有贡献。《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为其名篇。有《杜审言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