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鼎

九鼎的同义词反义词
jiǔ dǐng①古代传说夏禹铸了九个鼎,象征九州,成为夏、商、周三代传国的宝物。②比喻分量极重:一言~。

乡试年

乡试年的同义词反义词
xiāng shì nián1.元﹑明﹑清三代在各省城举行乡试,每三年一次,明清一般逢子﹑卯﹑午﹑酉年开考,称为"乡试年"。

兼施

兼施的同义词反义词
jiān shī1.《孟子·离娄下》:"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言周公想兼学夏﹑商﹑周三代之王而施行禹﹑汤﹑文﹑武之政。后以"兼施"指并行先王之善政。 2.犹并举。

北学

北学的同义词反义词
běi xué1.指周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之一。相传夏﹑商﹑周三代的最高学府内分东西南北四学和太学。 2.指南北朝时北朝的经学。

十一而税

十一而税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í yī ér shuì1.按十分取一的税率抽税。相传为夏商周三代的田税制度。

句望

句望的同义词反义词
jù/gōu wàng1.人名。传为舜的曾祖。参阅《史记.三代世表》。 2.地名。

叹蜡

叹蜡的同义词反义词
tàn là/zhà1.语出《礼记.礼运》:"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后因以"叹蜡"指感慨时间流逝,理想不能实现。

寄生草

寄生草的同义词反义词
jì shēng cǎo①民间曲调名。五十八字或四十八字,可加衬字,平仄韵通押。流行于元、明、清三代。②曲牌名。属北曲仙吕宫。四十一字。用作小令,或用于套曲。

庶言

庶言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ù yán1.群言;舆论。《书.立政》:"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孔传:"文王无所兼知于毁誉众言及众刑狱﹑众当所慎之事。"《礼记.缁衣》:"君陈曰:'出入自尔师虞,庶言同。'"郑玄注:"众言同,乃行之。"宋王安石《枢密使张昪封赠三代制八道》:"允于庶言,秉国枢要。"一说为教令。见曾运干《尚书正读》卷六。

文质三统

文质三统的同义词反义词
wén zhì sān tǒng1.谓夏﹑商﹑周三代政事不同。
12345 共7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