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

石灰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í/dàn huī有生石灰和熟石灰之分。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白色固体,耐火难熔。将碳酸钙含量高的石灰岩在通风的石灰窑中煅烧至900℃以上即得。与水反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或吸收潮湿空气中的水分,即成熟石灰(氢氧化钙),又称“消石灰”。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工业上用于鞣制皮革,制造玻璃、漂白粉、冶炼金属和处理污水等。农业上用作间接肥料和用于防治病虫害等。

经度地带性

经度地带性的同义词反义词
jīng dù/duó dì/de dài xìng指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自然要素以及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逐渐更替的分布规律。其变化规律常表现为大致沿经度方向变化,故名。以中纬地区较明显。因在一般情况下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也就是主要因水分条件的变化所致,又称“干湿度地带性”。

自然带

自然带的同义词反义词
zì rán dài地球表面按照热量和水分组合以及受其影响下形成的代表性植被和土壤类型进行划分的自然地理区域。大陆水平自然带是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两种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前者占优势的地区,自然带沿纬线方向伸展;后者占优势的地区,自然带沿经线方向伸展;两者作用相近的地区,自然带与经纬线交叉。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随高度而变化。

草甸土

草甸土的同义词反义词
cǎo diàn tǔ草甸植被和地下水浸润作用下形成的土壤。有较厚的灰色腐殖质层,心土有锈色斑纹层。质地适中,水分状况良好,肥力较高,是优良的宜耕地。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

蒸腾作用

蒸腾作用的同义词反义词
zhēng téng zuò yòng水分通过植物体表(主要是叶子),以气体状态蒸发散失到体外的一种生理现象。按发生部位,可分气孔蒸腾、角质层蒸腾、周皮蒸腾。能促使根吸收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降低植物体内的温度。

蓄墒

蓄墒的同义词反义词
xù shāng1. 蓄积水分的土壤。如:蓄墒良好。

过磷酸钙

过磷酸钙的同义词反义词
guò/guo lín suān gài又称“过磷酸石灰”。白色粉末,通常呈灰白色或灰黄色。有腐蚀性,易吸收水分结块。加热到150℃时进一步变成焦磷酸钙。工业上通常是用浓硫酸处理磷矿粉制得。一种速效磷肥,主要作基肥、追肥和种肥,但不能与草木灰等碱性肥料混用。

雨季

雨季的同义词反义词
yǔ jì降水较集中的湿润多雨季节。常发生在热带地区,往往与干季周期性交替出现。在降水分配不均匀的其他地区,也有将相对多雨的季节划分为雨季的;如中国通常将4、5月划为华南和南岭山区的雨季,5、6月间为江南雨季,6、7月间为江淮地区的梅雨季节,7月间为黄淮和华北雨季,8月为东北雨季等。

中耕

中耕的同义词反义词
zhōnɡ ɡēnɡ1.作物生长期中,在植株之间锄草﹑松土,叫做"中耕"。中耕可使土壤表层疏松,防止水分蒸发,使空气流通,提高土壤温度,加速肥料的分解,消灭杂草,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丰泽

丰泽的同义词反义词
fēng zé/shì1.丰沛的雨水。 2.指充足的水分。 3.丰厚的德泽。 4.丰满而润泽。
12345 共14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