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

山东半岛的同义词反义词
shān dōng bàn dǎo中国三大半岛之一。在山东省东部。突出在黄海和渤海间。地处胶莱河以东,又称胶东半岛。地形以丘陵为主,南部有崂山。海岸曲折,多港湾。青岛、威海、烟台为著名良港。

广东省

广东省的同义词反义词
guǎng dōng shěng别称“粤”。在中国南部、南岭以南,临南海。面积17.79万平方千米。人口6788万(1995年)。明代置广东布政使司(省级),清代为广东省。省会广州。多山地丘陵,平原较少。主要河流珠江,入海处冲积成珠江三角洲。海岸曲折。绝大部分为亚热带湿润区。外向型经济发达。家用电器和制糖工业在全国占重要地位。中国稻米、甘蔗、花生、桑蚕茧等农产品及水果和水产品重要产区。创汇农业较重要。

怀山襄陵

怀山襄陵的同义词反义词
huái shān xiāng líng怀:包围;襄:上升至高处;陵:大土山。大水包围山岳,漫过丘陵。形容水势很大或洪水泛滥。

比利时

比利时的同义词反义词
bǐ lì shí西欧国家。临北海。面积3.05万平方千米。人口1016.2万(1995年)。首都布鲁塞尔。大部地区为丘陵和平原,地势从东南向西北倾斜。温带海洋性气候。经济发达,以金融业和工业为主。

泄流

泄流的同义词反义词
xiè/yì liú1. 因接触降温而使地面空气有较高的密度所产生的下坡气流,尤指寂静的晴空夜间在丘陵或山区盛行的下坡流。

浙江省

浙江省的同义词反义词
zhè jiāng shěng简称“浙”。在中国东南部,临东海。面积10.18万平方千米。人口4369万(1995年)。明代置浙江布政使司(省级),清代为浙江省。省会杭州。大部为丘陵、山地,北部和沿海有平原。中国岛屿最多的省区。主要河流有钱塘江。亚热带湿润区。经济发达。主要有纺织、机械等工业,丝绸工业驰名中外。茶叶和毛竹产量均为全国第一,柑橘、桑蚕茧产量居全国前列。海洋渔业和淡水渔业都很发达。

湖北省

湖北省的同义词反义词
hú běi shěng别称“鄂”。在中国中部、长江中游。面积18.60万平方千米。人口约5727万(1995年),有土家族等少数民族。清代置省。省会武汉。西、北、东为山地、丘陵,中南部为江汉平原。长江由西向东流贯,北有汉水汇入。淡水湖数量全国第一。亚热带湿润区。经济较发达。主要工业有钢铁、机械、电力(水电为主)和纺织。农产中稻米、棉花、油菜籽和芝麻产量居全国前列。重要商品粮产区。淡水渔业发达。

湖南

湖南的同义词反义词
hú nán1.中国南部的省,简称湘。面积211800万平方公里,人口6128万(1990),省会长沙。湖南省东、南、西三部分为山地丘陵,中北部为洞庭湖平原,湘、资、沅、澧四水向北流入洞庭湖。该省为中国江南交通枢纽,京广、湘桂、淅赣、湘黔铁路经本省,全省铁路总长2千多公里。有色金属储量丰富,是中国有名的“有色金属之乡”,其中锑储量占世界第一。是中国南方的林业基地和以稻米为主的粮食产区。

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的同义词反义词
zhū jiāng sān jiǎo zhōu中国东南沿海最大的平原。在广东省中部。包括西江、北江三角洲和东江三角洲。由珠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面积1.1万平方千米。海拔50米左右。东、西、北三面为山地、丘陵围绕,平原上残丘兀立,分布广泛。河网纵横,汊道众多。经济发达,人口稠密。

苏丹

苏丹的同义词反义词
sū/sù dān①非洲东北部国家。东北临红海。面积250.58万平方千米,居非洲之首。人口2913万(1995年)。全境基本为一由南向北凹陷的大盆地,分布有沙漠、丘陵、山地。尼罗河河谷纵贯。热带气候,终年炎热。经济以农业为主,主产阿拉伯树胶(世界首位)、长绒棉(非洲第二),高粱、花生、芝麻、小麦等产量也居非洲前列。②一译“素丹”。阿拉伯文sultan的音译,意为“有权威的人”。10世纪始成为统治......更多
678910 共10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