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城遗址
盘龙城遗址的同义词反义词
pán lóng chéng yí/wèi zhǐ1.商代中期城市遗址。位于湖北省黄陂县叶店。年代约为公元前15世纪前后。城址面积近8万平方米。城内东北隅,有大片宫殿建筑遗址,已发掘的两座宫殿基址,在同一中轴线上,保存有较完整的墙基﹑柱础﹑柱子洞和阶前散水等,具有宫城性质。城的四周皆有商代的文化堆积,但不见大型建筑基址,则是居民区和手工业区。反映这一古城尚属早期城市的形态。其内涵基本为二里岗上层文化因素,属商文化系统。
短蕃匠
短蕃匠的同义词反义词
duǎn fán/fān/bō/pí jiàng1.唐代官府手工业中轮班无偿服役的工匠称"番匠",又称"蕃匠"。其服役期为二十日,比前代为短,故又名"短蕃匠"。
社会分工
社会分工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è huì/kuài fēn/fèn gōng随着生产发展引起的社会劳动的分工。有经济各部门的分工,如农业、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等;有各部门内部的分工,如工业又分为机械制造、采矿、冶金、纺织等业。人类历史上有三次社会大分工,即游牧部落从原始人群中分离出来,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以及商人阶级的出现。
种姓
种姓的同义词反义词
zhǒng/zhòng xìng1.指宗族。 2.古印度一种世袭的社会等级。种姓分四等﹐即婆罗门(僧侣和学者)﹑刹帝利(武士和贵族)﹑吠舍(手工业者和商人)﹑和首陀罗(农民﹑仆役)。
缅人
缅人的同义词反义词
miǎn rén缅甸的主体民族。少数分布在孟加拉国、印度和泰国。约2940万人(1985年)。讲缅甸语。多信小乘佛教。主要从事农业和手工业。
美拉尼西亚人
美拉尼西亚人的同义词反义词
měi lā/lá ní xī yà rén居住在美拉尼西亚各岛的民族集团。约121万人(1983年)。讲美拉尼西亚语系诸语言。崇拜图腾和首领,部分信基督教新教。从事农业和渔业,手工业发达。
自然分工
自然分工的同义词反义词
zì rán fēn/fèn gōng人们在劳动中按性别、年龄进行的分工。出现于原始社会,是人类分工的起点。如成年男子从事捕猎等劳动,妇女从事采集和原始种植等劳动,老年人指导生产,小孩帮助妇女劳动。在近代农业和手工业中,也存在自然分工。
芦竹
芦竹的同义词反义词
lú zhú1. 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秆粗壮,叶片扁平,披针形,圆锥花序。多生长在河岸、路边。茎杆可作轻工业和特种手工业的原料。也叫“荻芦竹”。
萨那
萨那的同义词反义词
sà nà/nǎ/nèi/nā也门首都。人口97万(1995年)。海拔2400米。建于公元4世纪,曾是历代王朝首都。老城有古堡和大清真寺。政府机关多设于新城。北郊有石头宫,为旅游胜地。有纺织、化工等现代工厂和宝石加工等手工业。
蒙古人(蒙měng)
蒙古人(蒙měng)的同义词反义词
mēng/méng/měng gǔ rén (mēng/méng/měngměng)也称“喀尔喀蒙古人”。蒙古国的主体民族。约151万人(1985年)。多讲蒙古语。曾广泛信仰喇嘛教,流行萨满教。主要从事畜牧业,部分从事农业、手工业、采矿业和畜产加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