爨龙颜碑
爨龙颜碑的同义词反义词
cuàn lóng yán bēi1.南朝宋碑。碑额题《宋故龙骧将军护镇蛮校尉宁州刺史邛都县侯爨使君之碑》,爨道庆撰文,赵次之﹑杜长子等于大明二年(公元458年)立。碑高近丈,碑文记爨龙颜政绩。用笔多隶意,书法雄强茂美。清道光年间为阮元发现而建亭护之,并为之撰跋。今碑在云南省陆良县,与《爨宝子碑》合称"二爨",为世所重。
碑学
碑学的同义词反义词
bēi xué①研究、考证碑刻的时代、体制、源流、文字和拓本真伪的学问。②崇尚碑刻的书法派别。与“帖学”相对。起源于清嘉庆、道光间,阮元倡南北书派论,包世臣继起誉扬北碑,崇碑之风遂盛,因此有人称碑学为北派,帖学为南派。
穆彰阿(1782-1856)
穆彰阿(1782-1856)的同义词反义词
mù zhāng ā/ē (1782-1856)清末官员。满洲镶蓝旗人。受道光帝宠信,任军机大臣二十余年,门生故吏甚多,时称“穆党”。鸦片战争时,阻挠禁烟,媚外求降,为投降派首领。道光帝死后被革职。
粤曲
粤曲的同义词反义词
yuè qū/qǔ曲艺曲种。流行于广东、广西的粤语地区,以及香港、澳门等地。形成于清道光年间,当时由盲女演唱。民初出现亮眼“女伶”,音乐上也有所发展。唱腔和粤剧基本相同。曲目也都取自粤剧剧本。
纲法
纲法的同义词反义词
gāng fǎ1.明万历以后所实行的商人垄断食盐运销制。明神宗时,因官收场盐不够,商人久候领不到盐,以致积引甚多。为疏销积引,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实行纲法。将商人所领盐引编成纲册,分为十纲,每年以一纲行积引,九纲行新引。纲册许各商永远据为"窝本",每年按照册上旧数派行新引,无名的不得加入。自此以后,食盐收买运销之权均归商人,并得世袭。清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后一度为票法所取代,但不久又变相恢复。
英雄传
英雄传的同义词反义词
yīng xióng chuán/zhuàn1.英雄人物的传记。亦泛指歌颂英雄人物﹑报道光辉事迹的文艺作品。
虢季子白盘
虢季子白盘的同义词反义词
guó jì zǐ bái pán西周晚期青铜器。清道光年间在陕西宝鸡出土,铭文一百十一字,记述虢季子白奉周王之命征讨西北的玁狁,立下战功而受到奖赏,并在周庙为他庆功。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马三峰
马三峰的同义词反义词
mǎ sān fēng清代西河大鼓演员。原名马大河,河北高阳人。活动年代在道光至同治年间。在木板大鼓和弦子书唱腔基础上,吸收民歌和戏曲唱腔创造新腔,并用大三弦伴奏,改木板为铁片击节,形成新曲种,后定名“西河大鼓”。
马如飞
马如飞的同义词反义词
mǎ rú fēi清代苏州弹词演员。道光至光绪年间人。原名时霏,字吉卿,一署沧海钓徒,长洲(今江苏苏州)人。说唱《珍珠塔》,并作了加工。唱腔朴实流畅,世称“马调”。著有开篇集《南词小引初集》以及《南词必览》等。
龚自珍(1792-1841)
龚自珍(1792-1841)的同义词反义词
gōng zì zhēn (1792-1841)清代思想家、文学家。一名巩祚,字璱人,号定庵、羽琌山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道光年间进士。官至礼部主事,后辞官回乡,曾为林则徐查禁鸦片献策。学术上属于今文经学派,主张“经世致用”。政治上主张改革。诗作想像奇异、语言瑰丽,有“龚派”之称。有《尊隐》、《病梅馆记》等名篇,组诗《己亥杂诗》尤为著名。著作有《定庵文集》等,今人辑有《龚自珍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