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察院

都察院的同义词反义词
dū/dōu chá yuàn官署名。明清时的监察机构。1382年明太祖废汉以来的御史台,设都察院。专司巡按州县,考察官吏,整饬风纪。1723年以六科给事中并入,合称科道。

韩愈(768-824)

韩愈(768-824)的同义词反义词
hán yù (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市)人,祖籍昌黎(今属河北),世称韩昌黎。贞元年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刑部侍郎、吏部侍郎。两次遭贬。死后谥文,世称“韩文公”。崇尚儒学,排斥佛教。反对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散文《原道》、《进学解》、《师说》、《张中丞传后序》、《祭十二郎文》以及诗歌《山石》、《石......更多

黄荃(?-965)

黄荃(?-965)的同义词反义词
huáng quán (?-965)五代后蜀画家。字要叔,成都(今属四川)人。历仕前蜀、后蜀,官至检校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入宋,官左赞善。长于花鸟画,钩勒精细。与徐熙并称“黄徐”,形成五代、宋初花鸟画两大流派。有《写生珍禽图》存世。

一封轺传

一封轺传的同义词反义词
yī fēng yáo chuán/zhuàn1.汉制,凡受朝廷征召者乘坐公家马车,皆持一尺五寸长的木制传信,有御史大夫封章,以为凭证。轺传两马,一马一封,故谓之一封轺传。

七卿

七卿的同义词反义词
qī qīng1.明代以六部尚书﹑左右都御史为七卿。见《明史.七卿年表》。

丹槛折

丹槛折的同义词反义词
dān jiàn/kǎn zhē/zhé/shé1.《汉书.朱云传》:"上(汉成帝)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后用为臣子犯死直谏的典实。

三公

三公的同义词反义词
sān gōng周代以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或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西汉时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合称三公。东汉时以太尉、司徒、司空合称三公,又称三司,总揽军政大权。唐宋沿用此称,已无实权。明清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作为大臣的最高荣誉头衔。

三台五马

三台五马的同义词反义词
sān tái wǔ mǎ三台:原指星名,这里指尚书、御史、谒者;五马:用五匹马驾车,指太守。原指居三台或太守之位。后比喻达官显宦。

三司

三司的同义词反义词
sān sī各代所指不同。①东汉称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司。②唐代称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③唐代后期至宋代称盐铁、户部、度支为三司,统管国家财政,后废。④金代称劝农、盐铁、度支户部三科为三司,后废。⑤明代以各省的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合称三司。⑥清末以各省的布政使司或民政使司、按察使司或提法使司、提学使司合称三司。

三告官

三告官的同义词反义词
sān gào guān1.宋代在禁中,唯宰相﹑翰林学士﹑御史有衙吏为之喝道,称为三告官。
678910 共27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