吻合
吻合的同义词反义词
wěn hé/gě像双唇闭合。比喻两相符合:裂缝的缺口吻合|实地调查与文献记录吻合。
周恩来选集
周恩来选集的同义词反义词
zhōu ēn lái xuǎn jí周恩来的主要著作集。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共两卷。1980-1984年出版。收入1926-1975年的著作一百十六篇。
塔布囊
塔布囊的同义词反义词
tǎ bù náng/nāng1.源于蒙语tabunang。明代蒙古人对同成吉思汗后裔结婚者的称号。分为四等,自布囊至四等塔布囊,秩同一品到四品。 2.源于蒙语tabunang。清代蒙古贵族封爵名。位次辅国公,与台吉同。除土默特左翼旗与喀喇沁三旗王公,因其祖先曾娶清公主,故有此封号外,其余各部王公均称台吉。见《清续文献通考·封建七》。
唐古特
唐古特的同义词反义词
táng gǔ tè1.清代文献中对青藏地区及当地藏族的称谓。元时蒙古人称党项人及其所建的西夏政权为唐兀或唐兀惕,后渐用于泛称青藏地区及当地藏族诸部。清初曾沿用此称,作唐古特。今蒙古语仍称青藏地区及当地藏族为唐古特。特,亦作"忒"。参阅《卫藏通志.部落》。
四书院
四书院的同义词反义词
sì shū yuàn1.宋初各地所设书院甚多,其中以江西星子白鹿洞书院﹑湖南善化岳麓书院﹑河南商丘应天府书院(又称睢阳书院)﹑河南登封嵩阳书院最著名,合称四书院。宋王应麟《玉海.宫室.宋朝四书院》:"国初斯民新脱五季锋镝之厄,学者尚寡,海内向平,文风日起,儒老往往依山林即闲旷以讲授,大率多至数十百人,嵩阳﹑岳麓﹑睢阳及白鹿洞为尤着天下,所谓四书院者也。"一说指白鹿洞﹑石鼓(在湖南衡阳)﹑应天﹑岳......更多
四方馆
四方馆的同义词反义词
sì fāng guǎn1.官署名。隋炀帝时置,对东西南北四方少数民族,各设使者一人,掌管往来及互相贸易等事,隶属鸿胪寺。唐以通事舍人主管,隶属中书省。宋置四方馆使,掌管文武官朝见辞谢,国忌赐香及诸道元日﹑冬至﹑朔旦﹑庆贺章表﹑郊祀﹑朝蕃官﹑贡举人﹑进奉使﹑京官﹑致仕官﹑道释﹑父老陪位等事。其职务与隋唐不同。明有四夷馆清有会同四译馆,职务同隋唐四方馆。参阅《文献通考.职官五》。
地理信息
地理信息的同义词反义词
dì/de lǐ xìn/shēn xī指反映地理系统及各地理因子的特征、变化及分布状况的各种信息。可分为图像地理信息、数字地理信息和文字地理信息。信息可来自历史文献、统计资料、文件检索,还可通过观察、测量(包括地面测量和遥感)来获取。
均籴
均籴的同义词反义词
jūn dí1.宋代按照人户家产﹑土地多少,分等摊派征购粮食的制度。购价往往低于市价。徽宗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始行于陕西,后推广至诸路。参阅《文献通考.市籴二》。
堆垛场
堆垛场的同义词反义词
duī duǒ/duò cháng/chǎng1.又称垛场。宋代指储存商货的库场。寄存商货者,对官办堆垛场支付垛地官钱,民营堆垛场支付垛地户钱。参阅《文献通考.征榷六》﹑《宋史.食货志下八》。
大仗
大仗的同义词反义词
dà zhàng1.即黄麾大仗。古代殿庭最隆重的仪仗。用于正旦﹑冬至等大朝会。参阅《文献通考.王礼十三》﹑《续文献通考.王礼》十及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