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政牓
布政牓的同义词反义词
bù zhèng bǎng1.宋时称节度使的布告。
常节
常节的同义词反义词
cháng jié1.谓常有节制。 2.一定的时节。 3.一定的节度。 4.固有的操节。 5.正常的节律。
总戎
总戎的同义词反义词
zǒng róng1.统管军事;统率军队。 2.统帅。亦用作某种武职的别称。如唐人称节度使为总戎;清时称总兵为总戎。
掌记
掌记的同义词反义词
zhǎng jì1.掌管记载。 2.唐代官名。观察使或节度使的属官掌书记的省称。 3.唐代官名。宫官的属官。 4.备忘的记事纸片;用于随手记录的本子。 5.抄写戏曲脚本的手册。亦借指传奇。
持节
持节的同义词反义词
chí jié1.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 2.官名。魏晋以后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其权大小有别,皆为刺史总军戎者。唐初,诸州刺史加号持节,后有节度使,持节之称遂废。 3.保持节操。
支郡
支郡的同义词反义词
zhī jùn1.指汉代诸侯国的属郡。 2.唐末五代时,各地节度使割据一方,兼领数州,称为"支郡"。
方镇
方镇的同义词反义词
fāng zhèn1.指掌握兵权﹑镇守一方的军事长官。如晋持节都督﹐唐观察使﹑节度使﹑经略等。辽金时皆有其职。清吴廷燮着有唐﹑辽﹑金《方镇年表》﹐可参阅。
柔节
柔节的同义词反义词
róu jié1.谓以和柔为节度。
洄曲
洄曲的同义词反义词
huí qū/qǔ1.古地名。在河南省漯河市沙河与澧河会流处。溵水于此洄曲,故名。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反。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命裴度宣慰淮西行营,率李愬﹑李光颜等将领往讨,元济重兵据洄曲拒战。李愬雪夜绕道径袭蔡州,擒元济,即此地。
牙城
牙城的同义词反义词
yá chéng1.军中主帅或主将所居的城。以例当建牙旗,故称。 2.唐代卫护节度使住宅的内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