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髯

龙髯的同义词反义词
lóng rán1.亦作"龙髥"。亦作"龙?"。 2.龙之须。《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龙?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即上天﹐乃抱其弓与胡?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后用为皇帝去世之典。 3.帝王之须。 4.喻松叶;松。

七圣

七圣的同义词反义词
qī shèng1.指传说中的黄帝﹑方明﹑昌寓﹑张若﹑謵朋﹑昆阍﹑滑稽七人。 2.指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周公。 3.指唐代的肃宗﹑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七位君主。 4.道家指高圣玉帝君等七位上仙。 5.佛教以随信行﹑随法行﹑信解﹑见至﹑身证﹑慧解脱﹑俱解脱七品修行阶次为七圣。乃见道后的修行阶次。见《俱舍论.分别贤圣品》。

七郊

七郊的同义词反义词
qī jiāo1.统称古代在郊外祀五帝(东方青帝﹑南方赤帝﹑中央黄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及天地的祭礼。

三世

三世的同义词反义词
sān shì1.指祖孙三代。 2.指《春秋》公羊家主张的历史演变的三个阶段,即所见世﹑所闻世﹑所传闻世。《公羊传.隐公元年》:"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何休注略云:"于所传闻之世,见治起于衰乱之中,用心尚粗粗,故内其国而外诸夏";"于所闻之世,见治升平,内诸夏而外夷狄";"至所见之世,着治太平,夷狄进至于爵,天下远近大小若一"。清钱谦益《玉剑尊闻序》:"《周官》之六典如故,《公羊》之......更多

三凶

三凶的同义词反义词
sān xiōng1.三个凶顽的人。指帝鸿氏(黄帝)之子驩兜,少皞氏之子共工,颛顼氏之子鲧。见《左传.文公十八年》。

三坟五典

三坟五典的同义词反义词
sān fén wǔ diǎn三坟:指伏羲、神农、黄帝的书;五典:指少昊、颛顼、高辛、唐、虞的书。相传为我国最早的古籍。

三宗

三宗的同义词反义词
sān zōng1.指黄帝﹑唐尧﹑虞舜。 2.指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三足乌

三足乌的同义词反义词
sān zú wū1.古代传说中的神鸟。为西王母取食之鸟。 2.古代传说中的神鸟。祥瑞之鸟。 3.古代传说中的神鸟。日中之三足鸟。汉王充《论衡.说日》:"儒者曰:日中有三足乌﹐月中有兔﹑蟾蜍。"《艺文类聚》卷一百引《黄帝占书》:"日中三足乌见者﹐大旱赤地。"后因以指日。

三鼎

三鼎的同义词反义词
sān dǐng1.古代祭礼,因等级而异制,士用三鼎,大夫用五鼎。 2.相传黄帝作三宝鼎。象天﹑地﹑人。见《汉书.郊祀志上》。

中冀

中冀的同义词反义词
zhōnɡ jì1.古指冀州涿鹿地区。相传黄帝杀蚩尤于此。《逸周书.尝麦》:"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晋皇甫谧《帝王世纪》:"黄帝杀蚩尤于中冀﹐名其地曰絶辔之野。"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埋长狄于驹门﹐斩蚩尤于中冀。"后以"中冀之诛"指平定叛乱。
678910 共28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