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具十身

(名数)于前十身中第七如来身上而立十身也,此十身经中三处说之,而名字稍异。

旧经二十六曰:“菩提身,愿身,化身,住持身,相好庄严身,势力身,如意身,福德身,智身,法身。

”同三十七曰:“正觉佛,愿佛,业报佛,住持佛,化佛,法界佛,心佛,三昧佛,性佛,如意佛。

”同四十二曰:“无著佛,愿佛,业报佛,持佛,涅槃佛,法界佛,心佛,三昧佛,性佛如意佛。

”一菩提身,后云正觉佛,但梵汉相异,示现八相成道正觉之佛身也。

又云无著佛,安住于世间故,不著于涅槃;

成正觉故,不著于生死;

示乘无著之道而成正觉,故云无著,与正觉佛同意。

二愿身,后云愿佛,愿生于兜率天之佛身也。

三化身,即化佛,涅槃佛,生于王宫之化身也。

化者必示灭,故云涅槃佛。

四住持身,即住持佛,持佛,灭后止自身舍利而住持佛法之身也。

五相好庄严身,即业报佛,以无边之相好庄严之佛身也。

是为酬报万行业因之功德,故云业报佛。

六势力身,即心佛,以佛之慈心摄伏一切,故云势力身,亦云心佛。

七如意身(新经谓之意生身),即如意佛,对于地前地上菩萨而现生如意之佛身也。

八福德身,即三昧佛,常住于三昧之身也。

三昧为福之最,故云福德。

九智身,即性佛,大圆镜智等之四智也。

是为本有之性德,故云性佛。

十法身,即法界佛,智身所了之本性也。

配之于通途之三身,则从菩提心至住持身之四身为应身,从相好身至智身之五身为报身,最后之法身,即法身也。

此十身者,对于解境之十身而谓之行境之十身,以其为行可感得之佛身也。

见探玄记十四,同十七,大疏钞三十八上,同五十三,同五十八。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foxue/1/4875336.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