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胜处
(名数)发胜知胜见以舍贪爱之八种禅定也。
是为起胜知胜见之依处,故名胜处。
一、内有色想观外色少胜处,内心有色想,故云内有色想,又以观道未增长,若观多色,则恐难摄持,故观少色,谓为观外色少。
但观内身之不净,或观少许之外色清净也。
二、内有色想观外色多胜处,内心有色想之义如上,但以行人之观道渐,熟多观外色亦无妨,谛观一死尸而至于十百千万之死尸,若观一胖胀时悉观一切之胖胀,观广大之外色清净谓为观外色多。
三、内无色想观外色少胜处,观道渐为胜妙,虽观外色,而内心不存色想,故曰内无色想,观外色少之义,如第一胜处,又观净不净亦如初。
四、内无色想观外色多胜处,内心不留色想,故曰内无色想。
观外色多之义,如第二胜处,观净不净如前。
以上四者,净不净杂观也(俱舍说唯净观)。
五、青胜处,观外之青色,转变自在,使少为多,使多为少,于所见之青相,不起法爱也。
六、黄胜处,观黄色而不起法执,如青胜处。
七、赤胜处,观赤色如青胜处。
八、白胜处,观白色如青胜处(今四色以为胜处者,依智度论俱舍论,若依璎珞经,则以四大为四胜处,以上四者唯净观也,凡观净色,必远离不净色也)此八胜处之相,与八解脱(又名八背舍)同,盖前二胜处,如第一解脱,次二胜处如第二解脱,后四胜处如第三解脱,然则云何重说之?
曰:为使八解脱之观心,自在胜妙,对于所缘,不起执惑,进修此八胜处也。
譬之人之乘马,能破前阵(八解脱)亦能自制其马(八胜处)也。
俱舍论二十九曰:“胜处有八:一内有色想观外色少。
(中略)观外青黄赤白为四,足前为八,八中初二如初解脱,次二如第二解脱,后四如第三解脱,前修解脱唯能弃背,后修胜处能制所缘,随所乐观,惑终不起。
”法界次第中之下曰:“大智度论作譬云:如人乘马能破前阵,亦能自制其马,故名胜处也,亦名八除入。
”\n\n(名数)八背舍,八胜处,十一切处,此三者为远离三界贪爱之一具禅定也。
【参见: 八背舍】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foxue/1/6003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