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佚名 百家姓

历史来源1、出自姬姓。

据《姓氏考略》、《姓氏寻源》等所载,周文王第十子季载,封于冉(一作聃,故城在今湖北荆口县那口城),春秋时灭于郑,子孙以国为氏,或说聃去耳为冉。

2、据《元和姓纂》所载,相传高辛氏(即帝喾)之后有冉姓。

3、据《元和姓纂》所载,春秋时楚大夫叔山冉之后,以名为氏。

4、据《汉书·颜师古注》所载,唐时四川夔州(今重庆奉节)、开州(今重庆开县)土著多此姓,皆冉种(冉为汉时西夷所建古国,其后或以冉为姓)。

5、出自他族。

汉时西夷冉族,居于今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县一带,其族人以族名为姓;

今鄂川湘交界地域之土家有此姓。

家族名人冉求:字子有,春秋时鲁国人,孔子弟子。

有治政之术,列政事科,曾为季氏宰。

冉季:字子产,春秋时鲁国人,孔子弟子。

冉耕:字伯牛,春秋时鲁国人,孔子弟子。

以德行称,后得恶疾而亡。

冉雍:字仲弓,春秋时鲁国人,孔子弟子。

出身贫寒,有德行。

孔子以为可任诸侯治民之官,后曾为季氏宰。

冉孺:一作冉儒,字子鲁,春秋时鲁国人,孔子弟子。

敏于学。

勤于问。

冉瞻:魏郡内黄(今属河南)人,十六国时后赵大臣,石虎养子。

有勇力,骁猛善战,以功累迁为左积射将军,封西华侯。

冉闵:冉瞻子,十六国时冉魏建立者。

幼果锐,善谋策,勇力绝人。

穆帝永和五年,季龙死,他利用石氏内乱,夺取后赵政权,建立魏国,史称冉魏。

三年后,为前燕所败,被俘而死。

冉安昌:巴东(今重庆奉节)人,唐代大臣。

隋末据巴东,高祖初归唐,为招尉使,官至潭州都督。

冉实:夔州云安(今重庆云阳)人,唐代官吏。

弱冠登进士第,累迁并府参军。

中八科举,授绵州司户,转扬府仓曹。

又举四科,除益州导江令。

所任有能名,官至河州刺史。

其子冉祖雍亦出身进士,官至刑部侍郎,后因倡饮省中,被赐死。

冉、冉:播州(今贵州遵义)人,宋代名士。

兄弟二人同俱文武才,辟召不起。

余安抚四川,筑招贤馆以礼士,兄弟俩遂去进见,为画筑城钓鱼山之策,后果赖之。

冉通:四川万县(今重庆万州区)人,明代官吏。

洪武三十年二甲第三名进士,官兵科都给事中。

面折廷诤,颇有直声。

好学问,读书不辏冉觐祖:河南中牟人,清代学者。

康熙二年乡试第一,康熙三十年三甲第十三名进士,授检讨。

有《四书五经详说》、《阳明疑案》、《正蒙补训》等。

冉文俦:四川通江人,清代白莲教徒。

嘉庆元年起事,聚众数万,为通江蓝号元帅,转战川东、北。

三年后,在一次突围中阵亡。

其侄冉天元继为元帅,继续反清,部众盛时达十万以上,攻杀清军猛将朱射斗,与诸部首领大会南充,威震一时,后在江油被德楞泰所擒,遇害于成都。

迁徙分布1、东鲁郡,泛指今山东济南、泰安、衮州等地;

2、武陵郡,汉代置郡,治所在义陵(故城在今湖南溆浦南),辖境相当今湖北长阳、五峰、鹤峰、来凤等县,湖南沅江流域以西,贵州东部及广西三江,龙胜等地;

3、魏郡,汉代置郡,治所在邺县(故城在今河北临漳西南),辖境相当今河北武安以南,涉县以东,山东冠县以西,河南滑县以北地区。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ji/1/337989.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