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佚名 百家姓

历史来源1、郦姓出自轩辕氏,是黄帝的后裔,以国名为氏。

据《元和姓纂》记载,夏朝建立后,夏王禹追封先代遗民,封黄帝后人于郦邑(今河南省内乡东北),建立郦国。

郦后来灭国,其君主族人,以原国名命姓,称为郦姓。

是今天郦姓的最早起源。

2、郦与丽、骊三字相通,骊山氏之后亦有改为郦氏者。

郦姓始祖:郦商。

郦姓是个古老的家族,是黄帝的后裔。

距今4000多年以前,夏禹封黄帝的一支后裔于“郦”,他们以后就“以地为氏”,称为郦氏。

郦氏是古老的姓氏,他们的发祥地是中原地区。

“郦”指的就是现在河南省内乡县东北。

根据《元和姓纂》记载,郦姓是黄帝之后,子孙食采于郦,因地为氏。

史记上的郦商,是高阳人。

郦氏家族,不但是黄帝的子孙,而且是一个古老的家族。

望族居于新蔡郡,即现在的河南固始县东。

故郦氏后人奉郦商为郦姓的始祖。

家族名人郦炎:东汉学者。

有文才,精音律,性至孝。

郦商:高阳人,陈胜起时,郦商聚少年东西略人,得数千。

沛公略地至陈留,郦商以将卒四千人属沛公于歧。

项羽立沛公为汉王。

汉王赐郦商爵信成君,以将军为陇西都尉,赐食邑武成。

汉王为帝,迁为右丞相,赐爵列侯,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食邑涿,号曰涿侯,更食曲周,封称曲周侯。

凡别破军三,降定郡六、县七十三,得丞相、守、相、大将各一人、小将二人、二千石已下至六百石十九人。

商卒,谥为景侯。

郦炎:东汉诗人、学者,河北省范阳人。

字文胜(150-178),西汉谋士郦食其之后,有文才,精音律。

言论给捷,多服其能理,性至孝,灵帝时州郡辟命,皆不就,有志气闻名。

后风病,妻始产而惊死。

妻家讼之,熹平六年死狱中,享年28岁。

有集二卷,著有《遗令书》等。

郦食其:西汉帮助刘邦统一天下的功臣之一。

陈留高阳人,家庭贫寒,却喜好读书。

为了维持生计,他外出当了监门一吏,却时时有些独特的思想行为,人们不理解,说他是狂生。

一次,尚为沛公的刘邦准备攻打陈留,住进了高阳传舍,郦食其去拜访,一进房间,正看到刘邦靠在床头由两名女子帮助洗脚。

见此情景,郦食其不仅不长辑下拜,反而大模大样地说:“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据见长者1刘邦听罢此言,很是不悦,但一想正是用人之际,马上不洗脚了,旋即起身更衣,将郦食其引入上座,两人谈得十分投机,并定下了攻克陈留之计。

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范阳涿县(今河省北涿县)人。

汉代人桑钦著《水经注》,记录了中国河流水道130余条,郦道元作注的《水经注》40卷,增加了1250余条,是原书的十倍,详细记载了中国河流水道的地理变迁沿革,使《水经注》成为中国古代地理名著之一。

对历史地理学有重要贡献,在文学史上也很价值。

此外,郦姓名人还有:西汉还有右丞相郦商,东汉有诗人郦炎,金代有诗人郦权,明代有学者郦光祖,清代有诗人郦滋德……等。

迁徙分布郦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大禹建立了夏朝以后,敬重上古世代的伟人黄帝,就将黄帝的后人封在郦这个地方(今河南省内乡县东北),让他们建立了郦国。

郦国王族的后代就以封地名作为姓氏,世代相传,称为郦氏,是今天郦姓的最早起源。

楚汉争霸之际,有郦食其,陈留(河南开封东南)人,本为里监门吏。

因献计克陈留著功,被封为广野君。

食其常为说客,出使于诸侯之间。

后说齐,凭舌下齐七十二城,及韩信袭齐,齐以食其卖己,遂烹之。

后魏人郦道元,喜文好学,历览奇书,撰《水经注》四十卷。

《本志》十三篇,又为《七聘》及诸文,皆行于世。

古人称其两人为:“学擅纵横,集成水注”北宋末年,郦洪,字正大,任殿前都领,其子郦伦,字天叙,时任绍兴郡守,惊闻老父身殉国难,便将家眷安顿在浙江诸暨县太平村,自己带子德一和德二,千里追寻老父尸骸到丹阳,其间因悲忧致疾,身亡于丹阳古宁寺。

德一、德二兄弟俩将祖父和父亲葬于运河南边的马庄村。

之后,郦洪被诰赠为龙虎上辅军护国将军,并尊奉为丹阳郦氏的始祖。

德一、德二为守祖墓,祭先灵,便定居在陵口基庄。

从此,郦氏在丹阳繁衍生息,人丁兴旺。

郦洪之11世孙郦镐生濂、湘、溪三子,子孙世居陵口东蔡村。

明末,郦洪之14代传人嘉麟、嘉凤(东蔡分)昆仲俩在大运河边的永济庵摆摊谋生。

时值严冬,滴水成冰,河面封冻,船只受阻,忽见一书生衣单食乏,受困于此。

问后方知他也姓郦,浙江诸暨人。

兄弟俩念其同族一脉,便邀至家中款待数日,临别时又以川资相助。

时隔三年后,兄弟俩妻亡子幼,生计日窘,曾一度随同书生到浙江谋生,并在诸暨娶妻生子,再成家业,历时达10余年之久。

后又返丹阳,择大英山彭家村定居,嘉麟之长子郦嗣方坚守旧庐,次子郦嗣椿徙居云阳,三子郦嗣祐徙居王德庄,郦嘉凤之子嗣正落户柳茹。

至民国十六年(1927年)最后一次宗谱载,丹阳郦氏已历27世。

至今,陵口的赵巷、邵巷郦姓为多。

此外尚有荆林的郦巷,胡桥的大英山、行宫的旧县、延陵的柳茹、云阳镇的宝塔湾郦家等地居住着众多郦氏宗人(余略)。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ji/1/339983.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