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佚名 百家姓

历史来源1、出自姬姓,源于春秋时的郑国,以祖字为氏。

据《姓苑》载,春秋初年,郑国有一个公族大夫公子阕,字子都。

他是当时闻名全国的美男子,而且他性格勇猛,力量很大,所以很得郑庄公的欣赏。

他死以后,他的子孙就以他的字为姓,称为都姓。

2、出自公都姓,以封邑名为氏。

春秋的时候,楚国有公子田,受封于都邑(今地不详),所以称为公都氏,他的那一支子孙,有单姓都的,就成为都氏的一支。

都氏的望族居住在黎阳(今天的河南省境内)。

家族名人都胜:明朝宁津人。

曾经担任南京羽林左卫指挥捡事。

成化初升署都指挥捡事,守备扬州的时候因为平靖叛乱有功。

被升迁为参事,协同漕运。

后又任过充总兵官、掌漕运等重要的职位。

都胜做官一共做了五十年,他所管辖的地方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民生活富裕,但是他清正廉洁,生活简朴,每天只吃蔬菜,如果有亲戚朋友来访,也不过增加一盘豆腐,因此人们称他为豆腐总兵。

深得人们的敬爱。

都穆:字玄敬。

明朝时期吴县人。

弘治进士,被授为工部主事。

历任礼部郎中,加太仆少卿致仕。

都穆精修博学,在当时很受别人看重,虽然年纪大了但仍然好学。

曾写过好些方面的著作,业余的时候还研究金文。

存在于今天的著作有《周易考异》、《史外类抄》等。

迁徙分布(缺)都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都源出于姬姓,春秋公都氏后裔;

公孙阏(子都)后裔。

春秋初年,郑国有个公族大夫叫公孙阏,字子都。

子都长相英浚勇力过人,深得郑庄公宠幸,因此变得日益骄横。

庄公有个得力助手叫颖考叔,子都一直很嫉妒他,就找了机会用暗箭将颖考叔射死。

庄公失去了得力助手,十分震怒,便下令巫师诅咒凶手。

子都心中有鬼,结果竟然因神经高度紧张而死。

子都的后代有以他的名为姓氏的,这就是都氏。

郑国大约经过500年左右时间,到了公元前375年,被韩国所灭。

以后,经过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历史上的大动乱,都氏家族又以山东省为中心,分别向南北各地播迁,到了宋、明之际,我国的大江南北都已经有了都氏子孙的踪迹。

在过去的一二千年间,都氏一直是出了名的书香世家,出过许多学业有成就的人士。

望族居黎阳郡(今河南浚县东北)。

关于“都”姓的来历,蒙古的一支,没有姓氏,只有官职名,祖先是一个叫必里海的人,官职是都达鲁花赤,分管当地宁海州的长官。

据《辞海》中对“达鲁花赤”解释为:蒙语,译言掌印官。

成吉思汗十八年初置。

元代汉人不能任正官,朝廷各部、院、及各路、府、州、县均设达鲁花赤,由蒙古或色目人担任,以掌实权。

据《焦志疏考》牟平文史资料第八辑中也提及,“元初有必里海,中统元年海死,子抄儿袭。

抄儿死,子不老赤袭。

子孙遂家焉,至今存姓曰都。

”此后延续下来,现在已到第十四、五代子孙。

都姓蒙古族是起源于山东省牟平县姜格庄镇北头村的一支姓氏,系元朝蒙古族后裔。

在族谱中记载,都姓始祖讳必里海公,元初为牟平达鲁花赤,负责管理当地军事和农业。

后明太祖赐给家族都姓。

(余略)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ji/1/385845.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