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

作者: 佚名 百家姓

历史来源宇文姓起源于辽东,为南单于之后。

魏晋时,北方鲜卑族有宇文氏部落,自称是炎帝神农氏的后裔,从祖先葛乌菟起世袭为鲜卑东部大人(十二部落首领)。

后来有普回袭任大人,他在打猎时拾到一颗玉玺,上刻“皇帝玺”三字,自以为是天授神权,于是号称宇文氏(当地人呼天为“宇”,呼君为“文”,意即“天子”)。

东晋时,宇文氏进据中原,号称宇文国,以宇文为姓,称宇文氏。

家族名人宇文泰:仕魏为关西大都督。

北魏孝武帝为高欢所逼,西奔长安依附泰,旧史称西魏,封宇文泰为丞相,专军国大政。

后来宇文泰杀孝武帝改立南阳王元宝炬为帝,即文帝。

后又废文帝,立太子元廓为恭帝,自任太师,总揽朝政。

至其子觉自称天王,废魏,建立北周王朝,追尊宇文泰为太祖文皇帝。

宇文述:字伯通,代郡武川(今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南)人,出身鲜卑贵族。

北周末以军功拜上柱国,封褒国公。

隋开皇初,拜右卫大将军,平陈之役,任行军总管,率兵三万从六合渡江。

时晋王杨广镇扬州,欲拉拢述附己,遂奏请文帝任述为寿州刺史总管。

杨广与述计谋夺太子位,述建议广收买朝中宰相杨素等。

于是述、素二人共谋立杨广为太子。

及后炀帝即位,宇文述参预朝政,与苏威并重。

帝后以述为左卫大将军,封许国公,总领军事。

后从炀帝幸榆林,西击吐谷浑。

第二年又随炀帝西幸,登燕支山,西域诸国来朝。

宇文述善于供奉,深得炀帝欢心,言无不从,势倾朝廷,宠遇莫与为比。

但性贪鄙,接受各方馈赠无数,金宝山积,僮仆千人,骄奢无度。

大业八年(612年),炀帝出征高丽,以宇文述率军渡鸭绿江,述自恃小胜而骄,中高丽军诱兵之计,军至平壤,被高丽军掩击,大溃不止,三十万五千隋军惟余二千七百人逃归辽东。

炀帝大怒,除述为民。

次年又复起用,从征高丽。

适杨玄感起兵反隋,炀帝回师命述讨玄感,大破之。

十二年,宇文述劝炀帝幸江都。

不久,述在江都病重。

述子化及、智及曾因获罪被谴,故述在临死前,乞请炀帝照顾二子。

炀帝于是以化及为右屯卫将军,智及为将作少监。

宇文护:宇文邕堂兄。

从宇文泰征讨有功,为泰所信任。

泰死后,辅佐泰之子觉建立北周王朝,任大冢宰,掌握军政大权。

后毒死觉,立泰之子毓为帝(明帝)。

继又杀毓,立毓之弟邕为帝(武帝)。

建德元年,宇文邕与群侍密谋,乘宇文护入宫见太后时击杀于宫内。

宇文邕:南北朝时北周皇帝。

560年即位在位18年。

小字袻罗突。

武川(今内蒙自治区古武川)人。

宇文泰第四子。

武成二年(560年),权臣宇文护毒死明帝宇文毓,立宇文邕为帝。

建德元年(572年)宇文邕杀宇文护,始亲政。

宇文邕生活俭朴,对下严酷少恩,果断明决,耐劳刻苦,征伐时常躬亲行阵。

四年他决定伐齐并亲自统军围攻金墉城(今河南省洛阳),但因病还师。

次年又率大军伐齐,几路并进,攻克平阳(今山西省临汾)。

围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时因军事失利,自己仅得免。

其后听从宇文忻“死中求生,败中取胜”之议,终攻克晋阳。

六年,入邺,灭北齐。

后豁免境内杂户、奴婢等为良人。

建德二年,宇文邕确决三教先后,以儒为先,道次之,佛教最后。

次年禁佛、道二教,沙门、道士被令还俗,为历史上“三武灭佛”之一。

后突厥强盛,视北齐、北周为在南两儿。

宇文邕不得不娶突厥公主为后,灭齐之后,于宣政元年(578年)率军分五道伐突厥,惜未成行而病死。

宇文虬:北周人。

少从征讨,累以功封南安侯。

擒宝泰、收复弘农,及沙苑、河桥之战,皆有功。

又从独孤信讨伐梁企定破之。

累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虬每经行阵,必身先士卒,故上下同心,战无不克,后除全州刺史,大将军卒。

宇文恺:隋代有名的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大师。

字安乐(555-612),祖上是鲜卑人。

出生于长安城(今西安市西北部)。

他的父亲宇文贵从小就喜欢武艺、厌倦诗文,史书记载宇文贵年少时曾跟随老师学习,一天他却扔下书本对老师说道;

“男儿应当骑马提剑以取功名,怎么能象老师一样做博士呢?

”后来就从军作战,多次荣立战功,受到皇上的封赏,逐渐成为一个显赫家族。

宇文恺的大哥、二哥也和其父一样因军功显赫而被册封要职。

宇文恺因是功臣之后,2岁被赠爵双泉县伯,6岁进封为安平郡公,随后又累获许多荣誉。

但宇文恺并没有追随父兄骑马打仗,他从小就不喜欢弓马、刀枪之类的武事,而喜欢博览群书、学习知识,尤其喜爱建筑方面的知识,年轻时就以博学多才而闻名。

20多岁时曾被任用为上开府、工部匠师中大夫,成为北周政权主管建筑的管员。

主持建造许多大型建筑,尤其是主持建造隋朝新都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城,为以后各代都城建设树立了样板,展示了宇扒岂高超的建筑技艺和卓越的设计才华。

宇文忻:字仲乐,宇文恺之兄,本朔方人,徙京兆。

祖莫豆于,魏安平公。

父贵,周大司马、许国公。

忻幼而敏慧,为儿童时,与群辈游戏,辄为部伍,进止行列,无不用命,有识者见而异之。

年十二,能左右驰射,骁捷若飞。

恒谓所亲曰:“自古名将,唯以韩、白、卫、霍为美谈,吾察其行事,未足多尚。

若使与仆并时,不令竖子独擅高名也。

”其少小慷慨如此。

年十八,从周齐王宪讨突厥有功,拜仪同三司,赐爵兴固县公。

韦孝宽之镇玉壁也,以忻骁勇,请与同行。

屡有战功,加位开府、骠骑将军,进爵化政郡公,邑二千户。

宇文庆:字神庆,隋代河南省洛阳人,沉深有器局,少以聪敏见知。

周初,受业东观,颇涉经史。

既而谓人曰:“书足记姓名而已,安能久事笔砚,为腐儒之业1于时文州民夷相聚为乱,庆应募从征。

贼据保岩谷,径路悬绝,庆束马而进,袭破之,以功授都督。

卫王直之镇山南也,引为左右。

庆善射,有胆气,好格猛兽,直甚壮之。

稍迁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柱国府掾。

及诛宇文护,庆有谋焉,进授骠骑大将军,加开府。

后从武帝攻河阴,先登攀堞,与贼短兵接战,良久,中石乃坠,绝而后苏。

帝劳之曰:“卿之馀勇,可以贾人也。

”复从武帝拔晋州。

其后齐师大至,庆与宇文宪轻骑而觇,卒与贼相遇,为贼所窘。

宪挺身而遁,庆退据汾桥,众贼争进,庆引弓射之,所中人马必倒,贼乃稍却。

及破高纬,拔高壁,克并州,下信都,禽高湝,功并居最。

周武帝诏曰:“庆勋庸早著,英望华远,出内之绩,简在朕心。

戎车自西,俱总行阵,东夏荡定,实有茂功。

高位缛礼,宜崇荣册。

”于是进位大将军,封汝南郡公,宇文融:唐代京兆万年人,明辨有吏干。

开元初,拜监察御史,充使搜括户口,奏置劝农判官十人,分行天下,颇扰人不便。

进御史中丞,出为魏州刺史。

请复九河旧道,开稻田以利人,回易陆运。

入为鸿胪卿,兼户部侍郎,转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荐宋璟为右丞相,裴耀卿、许景先为侍郎,甚允朝廷之望。

未几罢相,坐事贬严州卒。

宇文化及:隋代叛臣。

代郡武川(今属内蒙古自治区)人。

炀帝时为右屯卫将军。

大业十四年(618年)于江都(今江苏省扬州)与司马德堪发动兵变,杀炀帝,立秦王杨浩,任大丞相。

旋被李密击破,率众走魏县(今河北省大名东),杀死杨浩,自立为帝。

次年为窦建德擒杀。

宇文虚中:金代诗人。

字叔通(1079-1146),别号龙溪。

成都华阳(今成都市)人。

北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进士,官至资政殿大学士。

南渡后任黄门侍郎。

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使金,被软禁。

获释后仕金为礼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封河内郡开国公,并被尊为“国师”。

皇统二年(1142年)金移文南宋、索其家属北迁。

皇统六年(1146年),上京会宁府的一部分宋朝俘虏密谋奉虚中为帅,夺兵仗南奔,事觉,诏系狱,鞫治无状,仍被杀。

宇文虚中的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前后两期。

写于两宋时的作品存留不多,诗较平谈,主要抒发个人的羁旅闲愁。

入金被囚期间诗风一变,每多感愤之辞,如《在金日作三首》其一:“满腹诗书漫古今,频年流落易伤心。

南冠终日囚军府,北雁何时到上林?

开口摧颓空抱朴,胁肩奔走尚腰金。

莫邪利剑今安在,不斩□邪恨最深1其他一些诗,如《上乌林天使》、《春日》、《己酉岁书怀》、《过居庸关》、《安定道中》等,或批评金人背盟,或写出塞、思乡之情,都较有内容和感情,与逃禅之类写消沉之思的作品形成鲜明的对照。

宇文成都:《说唐》、《兴唐传》等书中人物。

宇文化及之子,称为隋朝第二条好汉,使一条400斤重凤翅镏金镋,传说为九天应元雷神普化天尊转世。

曾与天下第一好汉李元霸比武,手提三百斤金狮上金殿,面不改色。

宇文化及篡位,命宇文成都入宫杀死隋炀帝,封武安王子。

后十八家反王讨宇文化及,宇文成都被李元霸所杀。

迁徙分布(缺)宇文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

从《周书·文帝纪》和《通志·氏族略》两书上考究,可知“宇文”两个字,都是从当时鲜卑语翻译过来的,“宇”是天的意思,“文”是君的意思。

南北朝时的中原地区,兵荒马乱,许多外族都想来中原打天下,而原居辽东的宇文氏的始祖,由于无意间获得一块玉玺于河,认为寓意要他们当皇帝,所以,不但把国号改为宇文,甚至连其酋长一家人,也都改姓了宇文。

也许真的是“天意”,鲜卑族的这一支族人以宇文为氏之后,果然打出了天下,当上了皇帝,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的北周王朝。

宇文氏的得姓,大约大1500以前。

发祥地点应该是现在绥远的武川一带。

宇文复姓在历史上称帝者共6人,创立北周王朝,立国25年。

望族居赵郡(今河北省赵县);

后来居太原郡(今山西省太原县)。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ji/1/470590.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