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作者: 佚名 百家姓 历史来源叶(Yè叶)姓源出有四:1、出自芈姓,颛顼后裔叶公之后,以封邑为氏。据《风俗通义》及《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等资料所载,颛顼后人沈诸梁,又称叶公,叶公即成语“叶公好龙”中的叶公,原名沈诸梁,字子高,系春秋时期楚国左司马沈尹戌之子,才能出众,楚惠王时期被任命为楚国北边要邑叶邑的行政长官,因楚县尹通称为“公”,故称“叶公”。叶公在叶邑兴修水利,使当地的生存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邑人“莫不欣戴”......更多 幸 作者: 佚名 百家姓 历史来源一世祖偃公周成王赐姓壬戌年公元前1079年,镇守沧州,(雁门在此地域内),渤海沧州青池人.周文王第47子(有说是文王七世孙的,望再考证).武王之弟偃因镇守朔北雁门有功,武王之子周成王于壬戍岁(公元前1079年)赐其叔偃为"幸"姓,故偃是幸氏的鼻祖.其子袭父职并传一十三代。 家族名人汉有朱崖太守幸子豹晋有幸灵幸南容,则是唐德宗贞元年间的金榜进士,以文学而着闻,曾经高官至国子监祭酒。他的孙子幸......更多 司 作者: 佚名 百家姓 历史来源1、神农为上古部落首领时,有一位专事占卜的大臣名司怪,其后代子孙以司为姓,称司氏,见《元命苞》。2、出自以祖字为氏。据《左传》载,春秋时,郑国有大夫名司成,其子孙以祖字为姓。为司氏一支。3、出自以人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叔虎,被封于郄,建立郄国,下有卿士司臣,其后亦姓司氏。4、出自以官名为氏。据《尚友录》载,春秋时有程国,伯爵,时称程伯。至程伯休父时,为周王室司马......更多 韶 作者: 佚名 百家姓 历史来源1、出自有虞氏,以乐曲名为氏。上古舜为部落首领时,他的乐官作了一首名叫《韶》的曲子,优美动听《论语》中记载,孔子曾在齐国听了《韶》乐,“三月不知肉味”。舜臣乐官的后代子孙以其祖上所作曲名为姓,称韶姓。望族居于太原郡,就是今天的山西省太原市。2、发源于粤北韶州,以地名为氏。现在广东省的曲江、乐昌、仁化、乳源、翁源、英德六县,自隋代以来,称为韶州,我国的韶氏便发源于这个地方。根据《寰宇记》所记......更多 溥 作者: 佚名 百家姓 家族名人胤弘颐曼奕载溥毓恒启焘闾增祺。如果以努尔哈赤为第1代的话,那么皇太极是第2代,福临是第3代,玄烨是第4代,以后玄烨这一支系,胤(允)字辈是第5代,弘字辈是第6代,永字辈是第7代,绵字辈是第8代,奕字辈是第9代,载字辈是第10代,溥字辈是第11代,毓字辈是第12代,恒字辈是第13代,启字辈是第14代,焘字辈是第15代,闾字辈是第16代,增字辈是第17代,祺字辈是第18代。1937年,溥仪又增......更多 邰 作者: 佚名 百家姓 历史来源1、源于姜姓,是周族始祖弃的后代,以国名为氏。邰姓始于尧舜时期,邰氏的始祖就是上古时期有大功于民族进化的贤人后稷,他是帝尧的农官,因治理农业有功,尧就封他为邰国的国君,从此便有了邰姓。根据《说文》上说,后稷为尧的大司农,以功受封于邰这个地方,子孙就以邰为姓氏。当时邰地的位置,根据考证,就在现在的陕西省武功县的境内。我国的邰氏家族,就发源于这个地方。到了唐朝以后,邰氏主要繁衍于山东半岛北部叫......更多 闻 作者: 佚名 百家姓 历史来源出自复姓闻人氏,是春秋时期少正卯的后代。少正卯是春秋末叶鲁国人。他博学多识,很有名气。他的有些主张与孔子不合,曾聚众讲学,同孔子唱对台戏,使得孔子的不少弟子都跑到少正卯处听讲。后来孔子利用职权杀了少正卯。因少正卯是当时声誉很大、远近闻名的人,被誉为“闻人”,所以他的后代支庶子孙有的便改为闻人氏。后有一部分闻人复姓改为单姓闻,称为闻姓。 家族名人闻启祥:明朝人。自幼聪慧,好读书,以文章著称,......更多 莘 作者: 佚名 百家姓 历史来源1、莘氏即是辛氏,因为他们的发音相近。2、出自姒姓,以封国名为氏。夏朝的初期,夏王启封高辛氏的儿子挚于莘(还有说封启的儿子于莘的),建立了莘国,它的望地在今天的陕西省合阳县东南,后来莘国灭亡以后,他的后代就以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称做莘氏。3、亦出自姒姓,以国名为氏。据《史记·夏本记》记载,是有莘氏之女,古代的时候有莘国,商汤就娶了有莘氏的女儿,其后代就以“莘”作为自己的姓氏。4、出自古帝祝......更多 谭 作者: 佚名 百家姓 历史来源1、出自姒姓。相传尧时中原洪水泛滥,尧派鲧治水,鲧采用堵的方法,结果失败了。递舜即位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据说鲧的妻子梦食薏苡,醒来后有了身孕,生下了禹。禹治水成功后,舜赐姒姓于禹。周初大封诸侯时,姒姓的一支被封于谭国(今山东省章丘县西),爵位为子。谭国国势一直不盛,不久就沦为齐国的附庸。到了春秋初期,齐桓公称霸诸侯,于周庄王四年(公元前683年)吞并了谭国。谭国国君之子逃亡到莒国(今山东......更多 申 作者: 佚名 百家姓 历史来源1、出自姜氏,以国名为氏。据《姓氏考略》和《元和姓纂》、《史记》等所载,商末时,原姜姓封国在今河北省卢龙一带的孤竹国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周灭商后“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今山西省永济境),后人居住在大河一带。周宣王时,其族一部分被封于谢(今河南省南阳),建立申国,春秋初为楚国所灭,后人以国名为氏,是为申氏。2、留在大河一带未迁走的伯夷、叔齐后人渡过大河,移居陕西,称为西申,后称为申戎,又叫......更多 678910 共43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