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五藏别论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黄帝问曰:余闻方土,或以脑髓为脏,或以肠胃为脏,或以为腑。

敢问更相反,皆自谓是。

不知其道,愿闻其说。

岐伯对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

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藏浊气,名曰传化之腑。

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

魄门亦为五藏使,水谷不得久藏。

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更多

素问·三部九候论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黄帝问曰:余闻九针于夫子,众多博大,不可胜数。

余愿闻要道,以属子孙,传之后世,着之骨髓,藏之肝肺,歃血而受,不敢妄泄,令合天道,必有终始,上应天光星辰历纪,下副四时五行,贵贱更互,冬阴夏阳,以人应之奈何,愿闻其方。

岐伯对曰:妙乎哉问也!此天地之至数。

帝曰:愿闻天地之至数,合于人形,血气通,决死生,为之奈何?

岐伯曰: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

一者天,二者地,三者人,因而三之,三三者九,以应......更多

素问·太阴阳明论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黄帝问曰:太阴阳明为表里,脾胃脉也,生病而异者何也?

岐伯对曰:阴阳异位,更虚更实,更逆更从,或从内,或从外,所从不同,故病异名也。

帝曰:愿闻其异状也。

岐伯曰:阳者,天气也,主外;

阴者,地气也,主内。

故阳道实,阴道虚。

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

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

阳受之,则入六府,阴受之,则入五藏。

入六府,则身热不时卧,上为喘呼;

入五藏,则(月真)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澼。

故喉主天气......更多

素问·五常政大论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黄帝问曰:太虚寥廓,五运逥薄,衰盛不同,损益相从,愿闻平气何如而名?

何如而纪也?

岐伯对曰:昭乎哉问也!

木曰敷和,火曰升明,土曰备化,金曰审平,水曰静顺。

帝曰:其不及奈何?

岐伯曰:木曰委和,火曰伏明,土曰卑监,金曰从革,水曰涸流。

帝曰:太过何谓?

岐伯曰:木曰发生,火曰赫曦,土曰敦阜,金曰坚成,水曰流衍。

帝曰:三气之纪,愿闻其候。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

敷和之纪,木德周行,阳舒阴布,五化宣......更多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黄帝问曰:六化六变,胜复淫治,甘苦辛咸酸淡先后,余知之矣。

夫五运之化,或从天气,或逆天气,或从天气而逆地气,或从地气而逆天气,或相得,或不相得,余未能明其事。

欲通天之纪,从地之理,和其运,调其化,使上下合德,无相夺伦,天地升降,不失其宜,五运宣行,勿乖其政,调之正味,从逆奈何?

岐伯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也。

此天地之纲纪,变化之渊源,非圣帝孰能穷其至理欤!

臣虽不敏,请陈其道,令终不灭,久而不易。

......更多

素问·刺法论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黄帝问曰:升降不前,气交有变,即成暴郁,余已知之。

何如预救生灵,可得却乎?

岐伯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

臣闻夫子言,既明天元,须穷刺法,可以折郁扶运,补弱全真,写盛蠲余,令除斯苦。

帝曰:愿卒闻之。

岐伯曰:升之不前,即有期凶也。

木欲升而天柱窒抑之,木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厥阴之井。

火欲升而天蓬窒抑之,火欲发郁,亦须待时,君火相火同刺包络之荧。

土欲升而天冲窒抑之,土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太阴之......更多

素问·本病论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黄帝问曰:天元九窒,余已知之,愿闻气交,何名失守?

岐伯曰:谓其上下升降,迁正退位,各有经论,上下各有不前,故名失守也。

是故气交失易位,气交乃变,变易非常,即四失序,万化不安,变民病也。

帝曰:升降不前,愿闻其故,气交有变,何以明知?

岐伯曰:昭乎哉问,明乎道矣?

气交有变,是谓天地机,但欲降而不得降者,地窒刑之。

又有五运太过,而先天而至者,即交不前,但欲升而不得其升,中运抑之,但欲降而不得其降,中......更多

素问·疏五过论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黄帝曰:呜呼远哉!

闵闵乎若视深渊,若迎浮云,视深渊尚可测,迎浮云莫知其际。

圣人之术,为万民式,论裁志意,必有法则,循经守数,接循医事,为万民副,故事有五过四德,汝知之乎?

雷公避席再拜曰:臣年幼小,蒙愚以惑,不闻五过与四德,比类形名,虚引其经,心无所对。

帝曰:凡未诊病者,必问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

尝富后贫,名曰失精,五气留连,病有所并。

医工诊之,不在藏府,不变躯形,诊之而疑,不......更多

素问·阴阳类论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孟春始至,黄帝燕坐,临观八极,正八风之气,而问雷公曰:阴阳之类,经脉之道,五中所主,何藏最贵?

雷公对曰:春甲乙青,中主肝,治七十二日,是脉之主时,臣以其藏最贵。

帝曰:却念上下经,阴阳从容,子所言最贵,其下也。

雷公致斋七日,旦复侍坐。

帝曰:三阳为经,二阳为维,一阳为游部,此知五藏终始。

三阳为表,二阴为里,一阴至绝,作朔晦,却具合以正其理。

雷公曰:受业未能明。

帝曰:所谓三阳者,太阳为经,三......更多

水部·浆水

作者: 李时珍 本草纲目

释名亦名酸浆。

粟米煮熟后,放在冷水里,浸五、六天,味变酸,面上生白花,取水作药用。

但浸至败坏,则水有害。

气味甘酸、微温、无毒。

主治上吐下泻(浆水煎干姜饮用),过食腊肉,致筋痛肚闷(浆水煎粥吃,加少量老鹰屎,效果更好),手指肿痛(浆水加盐泡患处,水冷应换热),脸上黑痣(每夜用热的浆水洗脸,再用布揩红,以白檀香磨汁涂擦),骨鲠在咽(慈石经火煅醋淬后,加焙过的陈橘红和多年浆水脚,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更多

1617181920 共74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