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92 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给蒋介石的两个电报
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给蒋介石的两个电报 (一九四五年八月) 这两个电报是毛泽东为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写的。
当时蒋介石政府,在日本侵略者宣布投降但尚未实行投降之际,在美国帝国主义的武力援助下,垄断接受日本投降的权利,并且借口受降调运大军向解放区进逼,积极准备反革命内战。
毛泽东写第一个电报的目的,就在于揭露蒋介石的反革命面目,教育全国人民警惕蒋介石的内战阴谋。
在第二个电报里,进一步揭穿了蒋介石......更多
D105 三个月总结
三个月总结 (一九四六年十月一日) 这是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对党内的指示。
这个指示,详细地总结了一九四六年七月全国规模内战爆发以来的三个月战争的一系列经验,提出了人民解放军在今后的作战方针和作战任务,指出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克服一个时期的困难以后必然能够取得胜利。
对于支持和配合人民解放战争所需要解决的解放区内部的土地改革问题,发展解放区的生产问题,加强国民党统治区的群众斗争的领导问题,以......更多
E20 中共中央关于西藏工作方针的指示
中共中央关于西藏工作方针的指示 (一九五二年四月六日) 这是毛泽东同志为中共中央起草的给西南局、西藏工委并告西北局、新疆分局的党内指示。
我们基本上同意西南局、西南军区四月二日给西藏工委和西藏军区的指示电,认为这个电报所取的基本方针(除了改编藏军一点外)及许多具体步骤是正确的。
只有照此做去,才能使我军在西藏立于不败之地。
西藏情况和新疆不同,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更多
E21 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是国内的主要矛盾
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是国内的主要矛盾 (一九五二年六月六日) 在打倒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故不应再将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
这是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起草的一个文件上的批语。
毛泽东同志批判了这个部的负责人把民族资产阶级看作是中间阶级的错误观点。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4月第1版,第65页)
E33 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必经之路
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必经之路 (一九五三年九月七日) 毛泽东同志在一九五三年九月七日同民主党派和工商界部分代表进行了谈话。
这是毛泽东同志写的谈话要点。
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完成由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改造。
(1)过去三年多,做了一些工作,但忙别的去了,用力不多,现在起要多做些工作。
(2)有了三年多的经验,已经可以肯定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完成对私营工商业的......更多
F121 二十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我们的方针要放在什么基点上?
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叫做自力更生。
我们并不孤立,全世界一切反对帝国主义的国家和人民都是我们的朋友。
但是我们强调自力更生,我们能够依靠自己组织的力量,打败一切中外反动派。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三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一一三二页 我们是主张自力更生的。
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是我们不能依赖它,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全......更多
F131 三十一、妇女
中国的男子,普通要受三种有系统的权力(指政权、族权、神权——编者)的支配,……至于女子,除受上述三种权力的支配以外,还受男子的支配(夫权)。
这四种权力——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
农民在乡下怎样推翻地主的政权,已如前头所述。
地主政权,是一切权力的基干。
地主政权既被打翻,族权、神权、夫权便一概跟着动摇起来。
……夫权这种东西,自来......更多
G007 重阳
采桑子 重阳 1929.10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注释】 采桑子:词牌名,本于古乐采桑曲。
重阳:阴历九月初九,传统上文人登高赋诗之日。
一九二九年的重阳是十月十一日。
天难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题解】 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在闽西龙......更多
G008 元旦
如梦令 元旦 1930.01 宁化、清流、归化, 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山下, 风展红旗如画。
【注释】 如梦令:词牌名,得名于唐庄宗诗句“如梦、如梦”。
宁化、清流、归化:福建县名。
武夷山:在福建北部。
【题解】 毛泽东复出后,在二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至三十日召开了古田会议,整顿了红军,整肃了不同意见。
在三零年初他行事甚为顺利。
这首词和下一首词作于这段心情愉快的时期。
G011 反第一次大“围剿”
渔家傲 反第一次大“围剿” 1931 春 万木霜天红烂漫, 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 齐声唤, 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 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 同心干, 不周山下红旗乱。
【原注】 关于共工头触不周山的故事:《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
地不满西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