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联合公报》在上海发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政府一直采取敌视政策。

但是,由于新中国不断壮大,在国际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就迫使美国逐步改变它对中国的做法。

1971年10月,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恢复新中国的合法席位。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掀开了新的一页。

尼克松表示:“自己过去的观点同杜勒斯有相似之处,现在认为美国和中国的关系应该改变,要顺乎潮流,否则将为潮流所掩没;

美国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较好的关系,将对所有国家有利。

2月21日下午,毛泽东会见尼克松,两位领导人就中美关系和国际事务认真、坦率地交换了意见。

访问期间,周恩来总理同尼克松总统,姬鹏飞外长同罗杰斯国务卿,对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和双方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广泛、认真和坦率的讨论。

尼克松一行访问北京后,还访问了杭州和上海。

2月27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就联合公报达成协议。

1972年2月28日,《中美联合公报》在上海发表。

《公报》指出: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本质的区别。

但是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中国方面重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时,“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别国无权干涉”。

美国方面声明“在台湾海峡两边所有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并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

”《上海公报》为两国关系正常化开辟了新的前景,对缓和亚洲及世界局势做出了贡献,给中美建交奠定了基础。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today/1/1884336.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