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临潼农民发现秦始皇兵马俑
1974年3月11日,陕西省临潼县农民在秦始皇陵园东侧1公里处打井时,发现秦陶俑残片及铜镞、弩机等。
1974年7月,陕西省文物考古部门组织考古队开始对该地进行勘察和清理,先后发现4个兵马俑坑,总面积为25380平方米,属于秦始皇陵园的一个组成部分。
如此规模的随葬人俑在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有极高的文物价值与考古价值。
已发掘了3号坑的全部和1号坑、2号坑的一小部分,4号坑是未建成就废弃的空坑。
据发掘部分可知,1号坑是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面阔9间、四周环绕回廊、四边各有5个门道的地下大厅。
2号坑呈曲尺形,分成各自独立又互有联系的4个部分。
3号坑呈凹字形,是3个厢房相通的建筑。
各坑内均布满大型兵马俑。
一号坑发掘部分只占全坑面积的七分之一,出土木质战车8乘,各类武士俑1087件。
这些兵马俑排列有序,队形整齐,组成前锋、左右两翼及中部车与步兵排成主阵的庞大阵容。
出土兵器多是实用的青铜兵器,个别的为铁器。
种类有戈、矛、戟、铍以及弓弩、铜镞等。
前锋和两翼步兵俑手中多持弓弩,主阵中步兵俑则是弓弩和长兵器配合施用。
战车上配备有远射的弓箭和格斗的戈、矛、短剑等。
许多陶俑身上都雕塑出皮甲,有的则是金属铠甲的模拟物。
兵马俑的大孝高矮都与真人真马相似。
陶俑的雕塑是根据不同身分、不同年龄来设计的,面容神态各异。
陶马形象准确生动,比例适度,体现出静中寓动的艺术效果。
秦兵马俑的发现,对研究秦代军队编制,武器装备、作战方式以及后吏服饰、雕塑艺术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铜车马表明我国当时的冶炼技术领先于其他国家。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today/1/2056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