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最高精神领袖霍梅尼病逝
1989年6月3日,伊朗最高精神领袖霍梅尼在接受消化道出血手术治疗2周后,因病情突然恶化病逝,享年88岁。
霍梅尼之子霍梅德4日上午在德黑兰广播电台亲自宣读霍梅尼的死讯。
霍梅尼的葬礼在5日举行。
霍梅尼的死讯传出后,引起不同的反应。
伊朗主要反对派回教圣战组织表示,霍梅尼的去世是其专制政权结束的预兆,圣战组织领袖拉加维形容霍梅尼是近代最恶名昭彰的独裁者;
伊朗的死对头伊拉克并未发表评论;
而一位熟悉伊朗政策的美国官员则表示,霍梅尼死后,德黑兰的政策不会有重大改变。
霍梅尼是在1979年2月返回伊朗,结束15年的流亡生活,并成为伊朗宗教领袖的。
此后伊朗陷入政治斗争之中,总统巴尼萨德遭国会罢黜,流亡国外,随后继任总统的拉杰又死于爆炸事件中,最后由霍梅尼的亲信哈梅内伊当选总统。
霍梅尼回国的次年,两伊战争即告爆发,由于双方不肯让步,这场战争在历时近8年后才在联合国的调停下停火,但已造成百万人伤亡,并殃及许多行驶波斯湾的外国油轮。
今年2月,由于英国作家拉什迪撰写有关回教世界的小说《撒旦诗篇》一书,引起了霍梅尼的不满,并下达对拉什迪的格杀令,英国与伊朗两国因而断交。
4月间年迈体衰的霍梅尼下令成立修宪特别委员会,以解决继任领导人选的问题。
霍梅尼病逝后,哈梅内伊被推选为最高精神领袖,但一般预料,以往的集权领导形态可能不复存在。
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于1902年出生在德黑兰附近的霍梅恩镇的一个宗教世家。
他自幼在家乡古兰经学校学习。
霍梅尼15岁中学毕业,先后到伊斯法罕和阿拉克,拜在当时著名的大学者叶兹德长老门下学习,后来又跟随叶兹德长老来到库姆。
不久,他也成了一名合格的宗教学者。
他写过25种宗教学术著作和论文,在库姆执教40年,培养了大批宗教学者,现在伊朗的宗教学者大都是他的学生。
50年代末,霍梅尼获阿亚图拉称号,60年代初他又被尊为大阿亚图拉,成为伊朗伊斯兰教法权威之一。
霍梅尼的政治生涯开始于他在库姆教书的时期。
当时他经常举办社会与道德问题的专题讲座,由于时常流露出不满的情绪,引起老巴列维国王的注意。
为此,他的讲演活动曾遭取缔。
1941年,他出版了《揭开神秘面纱》一书,揭露了老巴列维国王的独裁政权。
60年代初,霍梅尼因抨击巴列维国王的“白色革命”,而在政治上崭露头角。
1963年3月,他在库姆清真寺演讲,要求废除“暴虐政府”,从而引起了全国性的反政府浪潮。
同年6月4日夜,他被秘密逮捕。
8月3日霍梅尼出狱后被软禁在家中。
10月,他因发动抵制议会选举运动 再次被捕。
1964年11月,他又因发表讲话反对国王给美国驻伊朗军事顾问外交特权而遭绑架,被秘密押送到土耳其。
1965年10月,霍梅尼到伊拉克,居住在伊拉克什叶派宗教圣地纳杰夫,并通过一所神学院与国内宗教力量保持联系,指导国内反君主政权斗争。
1970年,霍梅尼被伊朗的48位阿亚图拉拥戴为什叶派领袖。
1978年1月,他通过国内的毛拉和市场商人掀起全国性的反巴列维政权浪潮。
同年10月,伊拉克政府宣布霍梅尼为“不受欢迎的人”,他便以旅游者的身份移居到巴黎,并在那里建立了伊斯兰革命委员会,通过向国内派遣人员和递送其讲话录音带指挥反巴列维国王政权的斗争。
巴列维出逃后,霍梅尼于1979年2月1日,冲破巴赫蒂亚尔首相和摄政委员的阻挠回到德黑兰。
2月6日他建立了伊斯兰共和国,并成为共和国最高领袖和武装力量总司令。
霍梅尼主张政教合一,建立“百分之百”的伊斯兰国家。
他提出“不要东方,不要西方,只要伊斯兰”的口号,主张输出伊斯兰革命。
他著有伊斯兰教神学理论著作20多部。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today/1/3378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