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土地上进行的日俄战争结束

1905年9月5日,日俄双方在美国经过了长达25天的谈判后,签订了《朴茨茅斯条约》,正式结束了在中国土地上进行的日俄战争。

日俄《朴茨茅斯条约》正约15款,附约2款,内容有:1沙俄承认日本在朝鲜享有政治、经济及军事特权,俄国不得干涉。

2俄国将从中国取得的旅顺口、大连湾的租界权及其附属特权,转让给日本。

3俄国将其所获之中国南满铁路及其支路、利权、煤矿等,无偿地转让给日本。

4俄国将库页岛北纬50度以南割让给日本,并同意日民在俄国沿岸的日本海、鄂霍次克海、白令海经营渔业。

5日俄双方在各自的铁路沿线驻扎护路兵队,每公里不超过15名。

日俄两国代表于8月在美国朴茨茅斯开始议和谈判。

清政府曾分别向日、俄及其他各国声明,日俄议和条款内倘有牵涉中国事件,凡未经与中国商定者,一概不能承认。

清政府还一度想参加和议,因遭到日俄双方的反对而作罢。

日俄在议和期间,无视清政府的存在,对其声明不予理睬。

这场战争持续了一年半,规模之大,伤亡之惨,均为罕见。

仅日本一国所耗战费即达15亿日元,动员的兵力近110万。

俄国所耗人力物力,均不在日本之下。

战争使日俄两国精疲力竭。

日本所有陆军13个师团全部投入战场,战争中,日本修改了征兵令,服役年龄从32岁延至37岁,动员能力已接近极限。

乃木希典的第三军胜利归国时,乃木于船中迎风洒泪,赋诗曰:“皇师百万征强虏,野战攻城尸做山。

愧我何颜见父老,凯歌今日几人还。

”返国后,日本天皇为他们组织凯旋式,在祝捷欢迎的大会上,乃木希典的第一句话就是:“吾乃杀乃兄乃父之乃木是也。

”欢迎的人群中人们哭成一片,思念战死的亲人。

然而荒谬的是这场战争竟以中国的东北为战场,东北人民在长达19个月的时间里惨遭兵燹之灾,丧亡无计其数。

日俄两军建筑炮台、挖掘战壕、修垫车道时,拆毁民房、毁坏民地、砍伐树木、驱使民工,无一不使东北国人遭难。

仅海城杨家园子等21屯,地亩禾苗被毁1万余亩,树木被砍伐5万余棵。

战后侍赈灾民即38413户。

据俄军统计,俄军粮秣的85%取自中国东北,约90余万吨。

清廷方面统计,东北人民死于战火的约2万人,财产损失折银6900万两。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today/1/4707840.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