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出土两万多枚汉简

1985年10月9日,河西走廊出土两万多枚汉简。

我国河西走廊一带新出土汉简两万三千余枚,约有四十五万多字。

甘肃省文物工作队目前初步结束了对这批汉简的清理工作。

河西走廊一带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

西汉时期,这里的军事、政治活动很多,留有大量汉简。

东汉后期,这里大规模的军事活动停止,大量汉简被埋没在茫茫的大漠之中。

三十年代初,这里首批出土汉简一万余枚,轰动世界。

尔后,国内外出现了一门新学科——汉简学。

近年来,从河西走廊西端、额济纳河流域(古称居延)、敦煌西部马圈湾、敦煌酥油土、玉门花海等地出土了大批汉简。

这里干燥少雨,人烟稀少,所以两千多年前遗留的汉简至今依然完好,字迹清晰。

这批汉简真实地记录了从汉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至东汉安帝永初五年(公元111年)的军事、政治、经济、民族及社会生活状况。

这批汉简的形状有简(札)、两行、牍、检、符、觚、签、册等,经初步清理,较完整的簿册有七十余卷,有原始纪年的简达一千三百多枚。

其中《甘露二年御史书》、《建武三年十二月候粟君所责寇恩事簿册》、《塞上蓬(烽)火品约》和《王杖诏令册》等保存完好。

这批汉简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起到了“以简证史”的作用,并补充了史书记载之不足。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today/1/5222292.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