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宣布1996年为国际消除贫困年
1995年12月18日,联合国举行特别会议,正式宣布1996年为国际消除贫困年,以促进全球采取行动,在最短的时间内消除贫困现象。
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发表了主旨讲话,呼吁各国政府和人民行动起来,向贫困宣战。
加利说,目前,全世界有13亿人每天靠不到1美元生活。
5年来全球贫困人口增加了3亿。
加利说,贫困是暴力犯罪、道德冲突和社会失序的主要原因。
另外一个迫切需要消除贫困的原因是贫困阻碍了民主的发展。
民主的基础是平等,它赋予每个公民同样的参与政治的能力,但贫困剥夺了这个能力。
加利呼吁各国在1996年制定出一个消灭贫困的战略计划。
他说,消灭贫困的运动 与社会各界都有关,每个人都有责任支持这个共同的目标。
把1996年定为“国际消除贫困年”是1995年3月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社会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作出的决定。
在这次会议上,18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和代表在共同《宣言》和《行动纲领》等文件中表示要以果断的国家行动和国际合作达到消除世界贫困的目标,允诺把消除贫困、增加就业和促进社会融合等目标列为当前和跨入21世纪的最优先项目,以确保全人类的福祉。
贫困是一个世界性问题。
在过去的50年中,世界财富增加了7倍,但世界范围内的贫困问题也日渐突出。
据联合国统计,目前全世界有13亿贫困人口,比5年前增加了3亿;
有10多亿人缺乏安全饮水等基本生活条件;
每年约有1800万人死于饥饿、营养不良和与贫困有关的其它原因,远远超过战争造成的死亡;
每年还有300多万人死于肺结核、疟疾等可预防疾病。
第三世界的贫困问题尤为严重。
在南亚居住着世界1/3的人口,贫困人口却占了一半。
非洲6.3亿人口中,约有一半挣扎在饥饿线上。
拉美地区有近2亿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之下,占拉美人口总数的1/3以上。
世界最不发达国家已从1974年的29个增加到1994年的48个。
发达国家的贫富悬殊问题日趋严重,贫困人口也出现上升趋势,美国、西欧等发达国家有15%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之下。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today/1/6275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