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
qí①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们的”。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必先苦~心志,劳~筯骨。
”《十则》“有如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余不足观也已。
”《师说》“郯子之徒,~贤为及孔子。
”②第三人称代词。
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子鱼论战》:“及~未既济也,请击之。
”《齐桓晋文之事》:“王若隐~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③第一人称代词,相当于“我”、“我的”。
《游褒禅记》:“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赤壁之战》“品~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 【又】自己的。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亦各言~志也。
”④第二人称代词。
相当于“你的”、“你们的”。
《触龙说赵太后》:“故以为~爱不若燕后。
”《资治通鉴》:“坚默然良久,曰:‘诸君各言~志。
’”⑤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些”。
《孙膑减灶》:“读~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
”《捕蛇者说》:“有蒋氏者,专~利三世矣。
”《游黄山记》:“~松犹有曲挺纵横者。
” 【又】那样。
《冯婉贞》:“吾村十里皆平原,而与之竞火器,~何能胜?
”⑥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中”,“当中”。
《十则》:“多闻,择~善者而从之。
”《为学》:“蜀之鄙有二僧,~一贫,~一富。
”《石钟山记》:“于乱石间择~一二扣之。
”⑦恐怕;
大概。
表示推测、估计。
《师说》:“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
”《祭十二郎文》:“~信然邪?
~梦邪?
~传之非其真邪?
(最后一个“其”为助词,无意义。
)”⑧难道, 岂。
表示反诘、反问。
《马说》:“~真无马邪?
”《游褒禅山记》:“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孰能讥之乎?
”⑨还是。
表示委婉地商量。
《殽之战》:“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还也。
”《烛之武退秦师》:“吾~还也。
”《唐雎不辱使命》:“安陵君~许寡人!
”⑩可要。
表示期望。
《伶官传序》:“尔~无忘乃父志!
”⑾如果;
假如。
表示假设。
《齐桓晋文之事》:“~若是,孰能御之?
”《狱中杂记》:“~极刑,曰:‘顺我,即先刺心;
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⑿无实义,起调节节奏、舒缓语气等作用。
《涉江》:“霰雪纷~无垠兮,云霏霏~承宇。
”《答李翊书》:“俨乎~若思,茫乎~若迷。
”jī①用于句未。
《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夜未央。
”②用于人名。
汉代有“郦食(yǐ)其”“审食(yǐ)其”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wenjiezi/1/347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