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
chuí①边疆,边境。
又写作“陲”。
曹植《白马篇》:“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
”②垂挂。
《促织》:“入其舍,则密室~帘。
”《孔雀东南飞》:“红罗复斗帐,四角~香囊。
”③垂落,落下。
《荆轲刺秦王》:“士皆~泪涕泣。
”《行路难》:“闲来~犯钓碧溪上。
”④流传。
《荀子•王霸》:“名~乎后世。
”成语有“永垂不朽。
”⑤临近。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以大杖击二十,~死。
”⑥敬词。
表示对方高于自己。
白居易《答崔侍郎书》:“~问以鄙况。
”《中山狼传》:“请诉之,愿丈人~听。
”【垂成】1.接近完成。
陈寿《三国志•吴书•薛综传》:“实欲使卒~之功,编于前史之末。
”2.指庄稼将近成熟。
苏轼《祈睛吴山祝文》:“岁既大熟,惟神之赐;
害于~,匪神之意。
”【垂垂】1.渐渐。
2.表下落。
3.低垂。
4.延伸。
【垂拱】1.垂衣拱手,言不亲理事务。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文武并用,~而治。
”后多用以颂扬帝王无为而治。
吴兢《贞观政要•君道》:“鸣琴~,不言而化。
”2.犹“袖手”。
形容置身事外。
司马迁《史记•黥布列传》:“大王抚万人之众,无一人渡淮者,~而观其孰胜。
”3.两手重合而下垂,表恭敬。
《礼记•玉藻》:“凡侍于君,绅垂,足如履齐,颐霤,~,视下而听上。
”【垂暮】傍晚,比喻晚年。
【垂荣】焕发光彩。
【垂世】留传后世。
【垂示】1.留给后人示范。
范晔《后汉书•顺烈梁皇后纪》:“无以述遵先世,~后世也。
”2.谦词。
表示对方居高以示下。
骆宾王《和启》:“学士袁庆隆奉宣教旨,~《闺情诗》并序。
”【垂髫】古时候儿童头发下垂,故用以代指儿童。
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并怡然自乐。
”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wenjiezi/1/673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