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
shěn①详细;
周密。
《促织》:“~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
”②仔细观察;
考察。
《察今》:“故~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
”③清楚了解。
《归去来兮辞》:“倚南窗以寄傲,~容膝之易安。
”④审问;
审判。
《狱中杂记》:“馀经秋~,皆减等发配。
”⑤确实;
的确。
《梅花岭记》:“先生在兵间,~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
”⑥谨慎;
慎重。
《韩非子•存韩》:“兵者凶器也,不可不用也。
公
gōng①公家的;
公共的。
《礼记•大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原君》:“天下有~利而莫或兴之。
有~害而或除之”②公正;
无私。
《屈原列传》:“邪曲之害~也。
”韩愈《进学解》:“无患有词之不~。
” 《诫兄子严敦书》:“谦约节敛,廉~有威。
”③公然;
公开。
《论积贮疏》:“残贼~行,莫之或止。
” 《黄生借书说》:“惟予之~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④古代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第一等,后成为......更多
寄
jì①寄居;
依附。
《赤壁之战》:“刘备,天下枭雄。
与曹有隙,~寓于表。
”②寄托;
托付;
委托。
《归去来兮辞》:“倚南窗以~傲,审容膝之易安。
”《出师表》:“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臣以大事也。
”③寄存;
寄放。
《失街亭》:“且请~库,候今冬赐与诸军未迟。
”④传送;
传达。
《柳毅传》:“迫而视之,乃前~辞者。
”【寄地】被人掠去的本国土地。
【寄怨】⒈借他之手以报私怨,犹言借刀杀人。
⒉寄托私怨,犹言借事以泄私忿......更多
根
gēn①树木的根。
《谏太宗十思疏》:“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本。
”《促织》:“见有虫伏棘~。
”②泛指杆物的根。
《孔雀东南飞》:“指如削葱~,口如含朱丹。
”《七步诗》:“本是同~生,相煎何太急?
”《采草药》:“大率用~者,若有宿~,须取无茎叶时采。
” 【又】植根;
扎根。
《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于心。
”③物体的下部、底部。
庚信《明月山铭》:“风生石洞,云出山~。
”④事物的根源、本源。
的
dì①箭靶的中心;
箭靶。
《韩非子•外储说》:“设五寸之~。
”②鲜明、明亮。
宋玉《神女赋》:“朱唇~其若丹。
”③古代女子点在\\[额上做为装饰的红点。
傅咸《镜赋》:“点双~以发姿。
”dí真实;
确实。
白居易《出斋日喜皇甫十早访》:“~应不是别人来。
”柳宗元《送薜存义序》:“其为不虚取直也~矣,其知恐而畏也审矣。
”de①相当于“者”。
关汉卿《窦娥冤》:“为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
享富贵又寿延”②表示补充......更多
勘
kān①校订;
核对。
苏舜钦《送韩三子华还家》:“~书春雨静。
”②勘察;
审查。
《旧唐书•来俊臣传》:“请付来俊臣推~,必获实情。
”③判断;
判别。
《窦娥冤》:“天也,你错~贤愚枉作天!
。
”
安
ān①安定;安稳;安宁;安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雨不动~山。
”《归去来兮辞》:“审容膝之易~。
”②安适;安逸.《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乐也。
”《琵琶行》:“予出官二年,恬然自~。
”③养;奉养.《曹刿论战》:“衣食所~,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论语十则》:“老者~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④抚慰;安抚.《孔雀东南飞》:“时时为~慰,久久莫相忘。
”《赤壁之战》:“若备......更多
对
duì①回答。
多用于下对上的回答或对话。
《庄暴见孟子》:“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也。
”《曹刿论战》:“既克,公问其故。
~曰:‘夫战,勇气也。
’”②并着;
向着。
《梦游天姥吟留别》:“~此欲倒东南倾。
”《望天门山》:“两岸青山相~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③敌对;
对立。
《三国志•诸葛亮传》:“而所与~敌,或值人杰。
”④配偶。
《后汉书•梁鸿传》:“择~不嫁。
”⑤对偶的词句。
如“对联”、“对句”。
权
quán①秤;
秤锤。
《论语•尧》:“谨~量,审法度。
”②称量;
衡量。
《齐桓晋文之事》:“~,然后知重。
”③权势;
权力。
《过秦论》:“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量力。
”【又】有权势的。
《报刘一丈书》:“日夕策马,候~者之门。
”④代理;
兼任。
胡仔《推敲》:“时韩愈吏部~京兆。
”⑤权变;
灵活性。
《谋攻》:“不知三军之~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
”⑥姑且;
暂且。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在营前开了个......更多
澌
sī尽;
消失。
《聊斋志异•章阿端》:“言讫不动,细审之,面庞形质渐就~灭矣。
”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