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
wáng①逃跑。
《陈涉世家》:“今~亦死,举大计亦死。
”《廉颇蔺相如列传》:“臣尝有罪,窃计欲~走燕。
”②丢失;
失掉。
《智子疑邻》:“暮而果大~其财。
”《六国论》:“诸侯之所~,与战败而~者,其实亦百倍。
”③灭亡。
《子鱼论战》:“寡人虽~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 《过秦论》:“遂并起而~秦族矣。
”④死亡。
《赤壁之战》:“今刘表新~,二子不协。
”⑤通“忘”。
忘记。
《韩非子•说林》:“人不能自止于足,而......更多
无
wú①没有。
《黔之驴》:“黔~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②不;
别。
《硕鼠》:“硕鼠硕鼠,~食我麦。
”③不论;
无论。
《师说》:“是故~贵~贱,~长~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④贫穷;
无资财。
《货殖列传》:“礼生于有而废于~。
”【无道】行为暴虐,不施仁政。
【无非】无一不是;
全部都是。
【无几】⒈不多;
很少。
⒉没有希望。
⒊不久。
【无乃】莫非;
恐怕;
岂不是。
常与“乎”、“欤”等语气词配合使用,表示委婉的语气。
赃
zāng①通过不下当的途径获得的财物。
《列子•天瑞》:“以~获罪,没其先居之财。
”②贪污受贿的行为。
《三国志•吴书•潘濬传》:“时沙羡~秽不脩,濬按杀之。
”今有成语“贪赃枉法”。
割
gē①用刀截断。
《庖丁解牛》:“良庖岁更刀,~也。
”②杀;
宰杀。
《论语•阳货》:“~鸡焉用牛刀?
”③割取;
割让。
《过秦论》:“东~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 《六国论》:“今日~五城,明日~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④分割;
划分。
杜甫《望岳》:“造化钟神秀,阴阳~昏晓。
”⑤断绝。
葛洪《抱朴子》:“~嗜欲所以固血气。
”⑥剥夺;
夺取。
《后汉书•韦彪传》:“贪吏~其财。
”
幸
xìng①幸运。
《论积贮疏》:“即不~有方二三千里之旱。
”②侥幸。
《童区寄传》:“贼二人得我,我~皆杀之矣。
”③幸亏。
《鸿门宴》:“今事有急,故~来告良。
”④为……高兴。
柳宗元《骂尸虫文》:“妒人之能,~人之失。
”⑤宠幸;
宠爱。
《鸿门宴》:“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
”⑥帝王到某处。
《阿房宫赋》:“缦立远视,而望~焉。
”⑦敬词,希望对方照自己的意见做,可译为“希望”。
《孔雀东南飞》:“~可广问讯,不......更多
敛
liǎn①收;
收集;
聚集。
《陶侃》:“侃性聪敏恭勤,终日~膝危坐。
”《五人墓碑记》:“~赀财以送其行。
”②摊派;
征收捐税。
《捕蛇者说》:“孰知赋~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③收整;
约束;
节制。
《琵琶行》:“整顿衣裳起~容。
”④通“殓”。
装殓;
殡殓;
殡葬。
《祭十二郎文》:“~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敛策】把马鞭收起来,指归隐不再出仕。
【敛迹】⒈指恶人有所顾忌而收敛约束,不敢露行迹。
⒉藏身不出。
⒊指退隐。
理
lǐ①雕琢、加工玉石。
《韩非子•和氏》:“王乃使玉人~其璞而得宝焉。
”②治理;
管理。
《诗经•大雅•江汉》:“于~于~,至于南海。
”③料理;
整理;
整顿。
《答司马谏议书》:“为天下~财,不为征利。
”④清明;
安定;
治理得好。
《张衡传》:“上下肃然,称为政~。
”⑤道理;
规律;
原则;
法则。
《孔雀东南飞》:“兰芝仰头答:~实如兄言。
”《六国论》:“胜负之数,存亡之~。
”《伶官传序》:“自然之~也。
”⑥义理。
积
jī①堆积谷物。
《诗经•大雅•公刘》:“廼~廼仓。
”②堆积;
堆放。
《劝学》:“~土成山,风雨兴焉。
”③积蓄;
积累。
《劝学》:“故不~跬步,无以成江海。
”④堆积或积累起来的。
《六国论》:“为国者无使为~威之所劫哉。
”⑤积聚储蓄起来的粮食、资财等东西。
《殽之战》:“居则具一日之~,行则备一夕之卫。
”
贾
jià①同“价”,价格;
价钱。
《卖柑者言》:“置于市,~十倍,人争鬻之。
”②同“价”。
钱;
本钱。
《记王忠肃公翱事》:“如有营,予佐尔~。
”gǔ①卖;
出售。
《汉书•宁成传》:“仕不至二千石,~不至千万,安可比人乎?
”②买;
买进。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平子每岁~马。
”③泛指做买卖;
经商。
《韩非子•五蠹》:“长袖善舞,多财善~。
”④商人。
《齐桓晋文之事》:“商~皆欲藏于王之市。
”⑤招引;
招致。
《中山......更多
京
jīng①高大的土丘。
《三国志•魏书•公孙瓒传》:“于堑里筑~,皆高五六丈。
”②高大;
大。
张衡《东京赋》:“发~仓,散禁财。
”③京城;
首都。
《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
”④一千万。
《察变》:“~垓年岁之中,每每员舆正不知几移几换而成此最后之奇。
”【京华】京城。
【京畿】国都及国都附近的地方。
【京师】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