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āng感愤;

感慨;

情绪激昂。

曹操《短歌行》:“慨当以~,忧思难忘。

”【慷慨】⒈意气激昂奋发。

⒉感慨;

感叹;

⒊刚直不阿。

⒋大方;

不悭吝。

查询

zhěng从水里救出淹溺的人。

《左传•宣公十二年》:“目于眢井而~之。

”【又】泛指拯救;

救援。

《论衡•感虚》:“田出谷以~饥。

jiào①教化;

教育。

《礼祀•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然后知困。

”②教导;

教诲。

《师说》:“爱其子,择师而~之。

”【又】教诲;

指教。

《荆轲刺秦王》:“此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

”③指示;

指点。

《促织》:“得无~我猎虫所耶?

”jiāo①教授;

传授知识技能。

《孔雀东南飞》:“十三~汝织,十四能裁衣。

”②使;

令;

让。

《琵琶行》:“曲罢曾~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王昌龄《出塞》:“但使龙城......更多

xīn①喜悦;

快乐。

《归去来兮辞》:“乃瞻衡宇,载~载奔。

”②感到高兴。

《兰亭集序》:“当其~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yǐ①表示肯定语气,说明事情已实现。

《扁鹊见蔡桓公》:“使人索扁鹊,已逃秦~。

”②表示推测语气,说明事情将要实现。

《赤壁之战》:“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

”③用于感叹,可译为“了”、“啊”。

《愚公移山》:“甚~,汝之不惠!

”④表示请求、禁止语气,可译为“吧”。

《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勉之~,老臣不能从。

”⑤与其他疑问词结合,表示疑问语气。

可译为“了”、“呢”。

《齐桓晋文之事》:“德何如,则可以王~......更多

wèi①一种蒿草。

《诗经•小雅•蓼莪》:“匪莪伊~。

”②草木茂盛。

陈子昂《感遇》:“芊~何青青。

”【引】盛大。

如“蔚然成风”。

③言辞华美;

有文采。

陆机《答贾长渊》:“~彼高藻,如玉之阑。

máo见“蟊贼”。

【蟊贼】吃禾苗根的害虫叫“蟊”,吃禾苗节的害虫叫“贼”。

《诗经•小雅•大田》:“去其螟螣,及其~。

”【引】比喻对人或国家有危害的人。

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陷忠谠”

chù①本为用角顶,【引】顶、撞。

《五蠹》:“兔走~株,折颈而死。

”《共工头触不周山》:“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不周之山。

”②接触,触及。

《疱丁解牛》:“手之所~,肩之所倚……”《捕蛇者说》:“~草木,尽死。

”③触犯,冒犯。

《捕蛇者说》:“~风雨,犯寒暑。

”《汉书•元帝纪》:“去礼义,~刑法,岂不哀哉!

”④触引;

引起。

《易•系辞》:“引而伸之,~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触谏】犯颜强谏。

......更多

sòng①争辩;

争论。

《盐铁论•利议》:“辩~公门之下。

”②诉讼;

打官司。

《狱中杂记》:“迩来狱~,情稍重,京兆五城即不敢专决。

”③告状;

申告。

《狱中杂记》:“又某氏以不~其子,左右邻械系入老监。

”④替人辩冤。

《汉书•陈汤传》:“太中大夫谷永上疏~汤。

”⑤责备。

王安石《感事》:“内~敢不勤。

”⑥公开。

《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尉尚恐不胜诸吕,未敢~言诛之。

”⑦通“颂”颂扬。

《汉书•冯奉世传》:“杜......更多

chuán疾速。

《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窃感《相鼠》之篇,无礼~死之义,形影相吊,五情愧赧。

”【遄飞】疾速飞扬。

王勃《滕王阁序》:“遥吟俯畅,逸兴~。

1112 共11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