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i含声调的拼音:笔画数:6五笔:you部首: 亦的说文解字 亦的文言文解字

亦yì副词,也,表示同样、也是:亦无不可。亦步亦趋。又:“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不过,只是:“王亦不好土也,何患无士?”表示加强或委婉的语气:“呜呼,亦盛矣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姓。笔画数:6;部首:亠;笔顺编号:413234

详解:亦yì【名】(指事。甲骨文字形,在“大”(人)旁加两点,指示两腋所在。“腋”的本字。本义:人腋窝)同本义〖armpit〗亦,人之臂亦也。——《说文》。字俗作腋胳谓之腋。——《广雅》腋在肘后。——《埤苍》亦yì【副】也;也是〖also〗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也不过是摘了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抢,撞。)——《战国策·魏策》亦盛矣哉。(也真是盛大隆重的事啊!)——明·张溥《五人墓碑记》亦以明死生之大。(也就是为了用它表明死生的重大意义。以,用,后面省略了宾语“之”)。——明·张溥《五人墓碑记》攻一时,敌退,三保亦自喜。——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又如:亦许(也许);亦然(也是这样)又〖again〗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左传·文公七年》又如:亦且(又,而且);亦复(又)也…也…;又…又…〖both…and…〗——连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名词前面,强调两种动作、行为、状态、事物彼此并列或互相对待。如:亦真亦假不过;仅仅;只是〖but;only〗寡人之从君而西也,亦晋之妖梦是践。——《左传》亦步亦趋yìbù-yìqū〖treadinsb'ssteps;apesb.ateverystep;imitatesb.'severymove〗《庄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比喻处处模仿、追随别人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xhzd/1/67125025.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