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八大龙王”佛释名

八大龙王 指八位龙王,乃列于法华经会座上之护法善神。

又作八龙王。

即: (一) 难陀龙王(梵nanda ),意译为欢喜龙王,乃护法龙神之上首。

(二) 跋难陀龙王(梵upananda ),意译为贤喜龙王,又称优波难陀龙王,与上记之难陀龙王为兄弟。

(三) 沙伽罗龙王(梵sa^gara ),意译为海龙王,又称娑竭罗龙王,为古来请雨法之本尊,亦为观音二十八部众之一。

(四) 和修吉龙王(梵va^suki ), 意译为宝有龙王、宝称龙王,多头龙王、九头龙王,又称婆修竖龙王、筏苏枳龙王。

能绕妙高山,并以小龙为食。

(五) 德叉伽龙王(梵taks!aka ),意译为多舌龙王、两舌龙王、视毒龙王、现毒龙王、能损害者龙王。

以怒视即可使人畜即时命终。

(六) 阿那婆达多龙王(梵anavatapta ),意译为无热恼龙王,又称阿耨达龙王。

住于雪山顶之阿耨达池。

(七) 摩那斯龙王(梵manasvin ),意译为大意龙王、高意龙王、慈心龙王、大力龙王、大身龙王,又称摩那苏婆帝龙王。

(八) 优婆罗龙王(梵utpalaka ),意译为青莲龙王。

因住于青莲华池而有此名。

八岁之龙女由于受持法华经之功德而即身成佛。

据法华经卷四提婆达多品载,龙女即娑竭罗龙王之女,年甫八岁,智慧猛利,诸佛所说甚深秘藏悉能受持,乃于刹那之顷,发菩提心,得不退转。

复以一宝珠献佛,以此功德愿力,忽转女成男,具足菩萨行。

刹那顷住于南方无垢世界,坐宝莲华中,成正等觉,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广为人天说法,娑婆世界之菩萨、声闻、天龙八部、人、非人等皆遥见而欢喜敬礼。

盖古印度之女人地位甚低,小乘佛教认为女身垢秽,不能成佛,此与大乘佛教所言众生皆可成佛之思想冲突,故佛典中乃有女人可转变为男身成佛之说。

‘龙女成佛’之说明示大乘佛教在修行理论方面之发展。

指诸佛成道处的树木。

又称觉树、道树、道场树、佛树、思惟树。

《十住毗婆沙论》卷三曾列出被视为菩提树的十六种大树的名称。

同书卷五亦列出过去七佛的菩提树。

即︰毗婆尸佛是无忧树、尸弃佛是邠他利树、毗舍浮佛是娑罗树、拘留秦佛是尸利娑树、拘那含佛是优昙跋罗树、迦叶佛是尼拘类树、释迦牟尼佛是阿说他树、将来成道的弥勒是那伽树(龙华树)。

另有一说,谓毗婆尸佛的菩提树是波吒罗树。

释迦牟尼佛成正觉时的菩提树是阿说他树(as/vattha)。

关于释尊成正觉时此树的情形,《修行本起经》卷下曾作此下之描述(大正3·470a)︰ ‘其地平正,四望清净,生草柔软,甘泉盈流,花香茂洁,中有一树,高雅奇特,枝枝相次,叶叶相加,花色蓊郁,如天庄饰,天幡在树顶,是则为元吉,众树林中王。

’ 世人所谓的菩提树,即指释迦牟尼佛的菩提树。

此树别名为毕钵罗树(pippala)或阿说他树,属桑科无花树的一种,学名为ficnsrcligicsa。

盛产于中央印度及孟加拉等地。

是常绿乔木,枝叶繁茂,亭亭高耸,周围达二十五呎,树皮稍平滑,呈灰色,叶是互生有长柄,叶身长四吋乃至七吋,宽三吋乃至四吋余,尖端长而尖,叶之表里皆无毛,上面特别平滑而有光泽,叶呈网状脉。

花包容在小形壶状之花托内。

阿育王之时,王女僧伽密多至成道地折下一枝菩提树枝,赍送师子洲(斯里兰卡),移植到阿罗陀普罗城。

此即是于现今锡兰岛的古城阿罗陀普罗所见到的世界古树之一,且因有此记载而著名。

在古代,成道处的菩提树曾屡为恶王所残伐,但至今仍甚繁茂。

依《金光明最胜王经》卷十所载,菩提树有守护神,谓之菩提树神。

此外,另有一种菩提树,与前述之菩提树不同,为落叶乔木,茎稍平滑,叶长一至二吋,叶缘呈锯齿状,上面平滑,下面呈白色,密生细毛,花有从叶掖特生的披针形总苞,上出花梗,花梗的前端多分歧。

七月开黄褐色的花,结圆形的果实,可以串成念珠。

在植物学中属于田麻科的一种,多产于中国北部山地。

相传日僧荣西自宋移植此树回日本。

◎附︰《大唐西域记》卷八(摘录) 金刚座上菩提树者,即毕钵罗之树也。

昔佛在世,高数百尺,屡经残伐,犹高四五丈。

佛坐其下,成等正觉。

因而谓之菩提树焉。

茎干黄白,枝叶青翠。

冬夏不凋,光鲜无变。

每至如来涅槃之日,叶皆凋落,顷之复故。

是日也,诸国君王,异方法俗,数千万众,不召而集。

香水香乳,以溉以洒。

于是奏音乐,列香华,烛炬继日,竞修供养。

如来寂灭之后,无忧王之初嗣位也,信受邪道,毁佛遗迹。

兴发兵徒,躬临翦伐。

根茎枝叶,分寸斩截,次西数十步而积聚焉。

令事火婆罗门烧以祠天,烟焰未静,忽生两树。

猛火之中,茂叶含翠,因而谓之灰菩提树。

无忧王睹此悔过,以香乳溉余根,洎乎将旦,树生如本。

王见灵怪,重深欣庆,躬修供养,乐以忘归。

王妃素信外道,密遣使人夜分之后,重伐其树,无忧王旦将礼敬,惟见孽株,深增悲概。

至诚祈请,香乳溉灌,不日还生。

王深敬异,叠石周垣,其高十余尺,今犹见在。

近设赏迦王者,信受外道,毁嫉佛法,坏僧伽蓝,伐菩提树。

掘至泉水,不尽根柢,乃纵火焚烧,以甘蔗汁沃之,欲其焦烂,绝灭遗萌。

数月后,摩揭陀国补剌拏伐摩王(唐言满胄),无忧王之末孙也。

闻而叹曰︰慧日已隐,唯余佛树。

今复摧残,生灵何睹。

举身投地,哀感动物。

以数千牛构乳而溉,经夜树生,其高丈余。

恐后翦伐,周峙石垣,高二丈四尺。

故今菩提树隐于石壁,上出二丈余,如彼广说。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xssc/1/1054832.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