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禁忌

中国民间禁忌——婴儿禁忌(1) 婴儿,一般是指人周岁以内的一段时间。

这期间是人的生命最脆弱的阶段,需要各方面严格的护卫、细心的照顾才行。

在特别看重子嗣的中国,对婴儿有着丰富的看护经验和诸多的禁忌事项。

始生忌 中国人重“始”,总以为“始”为“终”兆。

所以婴儿刚刚生下的时候,有许多类似占卜的俗信,相信是以后婴儿成长过程中的征兆,其中,属不吉或凶厄者,是谓忌讳。

(1)产期变异忌 俗信在临近产期的某月份上生产,可以兆示生下的婴儿是否能够成活。

一般是怀胎十月,正常分娩。

如有异常,则俗语有“七成八不成”、“七成八败九难育”的说法,即是讲,如果早产,七个月时早产的婴儿尚能成活,八个月、九个月早产的婴儿倒难以成活了。

据说这种俗见还是挺效验的,很可能是民间对大量早产婴儿成活与夭折的经验的正确总结。

过去,有的民族对怀孕七个月生下的婴儿,还要作进一步的占卜(神判)才能决定弃、养。

据《中华全国风俗志?苗族》云:“(僚人)妇人孕七月生子,置之水中,浮则养之,沉则弃之。

”另外,还有“男怕生前,女怕生后”,“男怕超前,女怕落后”的说法,这是从婴儿性别上总结出的产期变异后果。

意思是讲,男孩怕不足月而出生,女孩怕超月份出生。

假如男孩超前出生,女婴落后出生,恐难成活。

(2)多胎不站忌 如果产妇前边有几胎连续未成活,旧时,东北一带俗以为此属“多胎不站”,是犯了“白虎吃子”的忌讳,很可能此胎仍然不活。

其破法是:等胎儿生下后,将灶上的大锅掀起来,把赤身的婴儿从锅上口送入灶内,然后从灶口接出。

因为民间有“死孩子走烟囱”的说法,这样做的意思是表明孩子没被“白虎”领走,给拉回来了,也就意味着灾难祛除了。

当地有些孩子的乳名叫作“拉锅子”、“虎剩子”,大约就是源于此俗的。

(3)生辰忌 “八字”是中国特有的能够寓人一生命运祸福于其中的信仰习俗。

婴儿呱呱坠地,其“八字”就确定下来了。

“八字”,不过是以干支排列出某人出生的年、月、日、时。

人的出生时间是难以自定的,然而中国民间却迷信,人的命运全在于出生的那一瞬间。

汉族人的“八字”是必须记清楚的。

否则,不但无法求人算命,不识前途吉凶,甚至将来长大后连找配偶结婚都有困难。

因为,在那笃信“八字”命的时代里,不知“八字”,不知命运的人就像一个来路不明的“黑人”一样,是没有人敢跟他谈婚事的。

汉族古俗,忌婴儿与父亲同月出生。

据《风俗通义》云:“不举父同月子,俗云妨父。

”所以婴儿“八字”与父亲“八字”月份上两字相同,是犯忌讳的。

这种习俗信仰也影响到许多其他民族。

例如白族也必须记住婴儿的“八字”。

并且,婴儿一出生,就须请算命先生排“八字”,算本命,如果“八字”上有与父母的“八字”正冲(如子、午卯、酉)的,便很忌讳。

必须把这婴儿拜寄给别人或神灵,或于大路口上立指路碑,以消除隐患。

在“八字”命相中,生年还忌属羊。

据说羊年出生的人会遇到各种灾难。

俗话说:“十羊九不全。

”但据有人调查,属羊的人和其他属相的人情况是大致相同的,并无所谓一定有所“不全”的现象。

许多属羊的人父母健在,儿女齐全,自身也无疾病残废等情况。

可见,这只是一种盲目的讳忌。

而且,这种在婴儿出生时就判断其命运的做法本身就是不科学的。

在婴儿出生方面,旧时,中国有几个日子是很忌讳的。

一是正月的初一、十五;

一是五月初五;

一是七月十五。

正月里,是过年的闲暇热闹日子,如果婴儿赶在正月里出生,俗以为是婴儿性毒,不让父母安生,好容易过年时想轻松一下,欢乐一下,一生孩子,又很紧张、繁忙,甚至于还要担心、害怕、受苦、受累。

所以忌讳此时生的孩子,说是长大妨父母。

河南一带有俗语:“ 男怕初一,女怕十五。

”初一是年节,年节出生的男孩,命大。

过年不能打骂小孩,所以这孩子将来父母不敢管教,会妨父母的。

正月十五,是元宵灯节,正是观灯的时刻,女孩这时出生,大人不能观灯游赏事小,还恐怕女孩生在这个时辰,长大了会贪玩耍,无管教,成为一个“疯丫头”,克伤父母。

据说,民间曾有把正月十五出生的女孩儿抛弃不要的事情。

“五月五日生子不举”,在中国民间的影响是很普遍、也很久远的。

据《风俗通义》云:“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

”又据《史记?孟尝君列传》所云,五月五日生子不举的原因是,“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

而《西京杂记》又云:“俗谚举(五月)五日子,长及户则自害,不则害其母。

”民间还一种说法,是说这一天出生的人,因五、户、父、母,同音,所以有妨于“门户”,有害于父母。

男克其父,女克其母,实际上,整个五月,旧时民间都认为是恶月,五月五日又称“五毒日”,是不吉祥的。

这一天生下的孩子,或有“五毒”转生、投胎之嫌,故而民间这一天中常有弃婴、溺婴之举,实为迷信所害。

这一习俗的影响,也曾达于上层社会,如《世说新语》、《孝子列传》、《宋书》、《唐书》等典籍中都有五月五日生子不举的记载,据说因为此俗的“威力”,连五月五日出生的宋徽宗也不得不隐匿自己的生日,而改作十月十日出生,并定为“天宁节”。

当然,这一禁忌本来是毫无科学道理的事情,所以,古时就有人反对过它,如孟尝君。

如今,就更无多少人还相信它了。

七月十五日,旧时俗称“鬼节”,民间有放河灯的习俗。

俗以为这天是野鬼还阳的日子。

这天出生的婴儿,多半都是野鬼托着莲花灯转世投胎而来的。

这日生的孩子长大后不好管教,会克害父母,北方多有此说。

河南林县还有七月十五日是牛、驴、骡、马生日的说法,大概以为野鬼在这一天多数转生为牲畜而为人们效力了吧。

人们在这一天不役使牲畜,还要善待之。

而民间,也就因此而忌讳说人是七月十五日出生的了。

只有开玩笑、骂人时,才说:“你是七月十五日生。

”可见七月十五日出生是人们非常忌讳的事情。

(4)仰俯忌 黑龙江一带有以婴儿生时仰俯来卜日后是否好淫逸的习俗。

有些老年人爱打听刚生下的婴儿是仰脸来的还是趴着来的,如果女仰、男俯,则认为不吉。

尤其女仰,忌之更甚。

(5)便溺忌 民间忌讳婴儿刚出生就大小便,俗称此为“屙爹尿娘”,据说意味着孩子命硬,会克父母。

对此忌讳的破法,各地不一。

河南林县一带是抱起婴儿,将其头在墙上轻碰三下,便可化解了。

台湾民间常常事先做好了禳祓的准备,在产房内放置一壶清水,等婴儿一旦生下时就便溺,连忙用清水将其大小便冲洗干净,也就相安无事了。

(6)啼声忌 正常的婴儿降生,都伴以哇哇的啼声。

听到婴儿的啼声,产房内外的人都一颗心放到了肚中,喜笑言开。

如无声无息地降生,则令人心焦,无声无息表明婴儿呼吸不通,必须赶快抢救。

民间常常倒提婴儿双腿,轻轻拍打后背,使婴儿气出声发。

古时,也有用灌暖水、捋脐带或用葱白慢慢鞭打的办法,使婴儿发出啼声的。

如果婴儿降生后,较长时间无声响,便是凶厄的征兆了。

古医道又有忌婴儿啼声断绝,散、深等说法,以为婴儿初生时啼声连续紧凑者寿,啼声断绝、或时断时续,或又突然很急迫者不寿,啼声散者不成人,啼声深者不成人,这也反映了民间从婴儿始生时的啼声中判断吉凶祸福的俗见,有些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婴儿禁忌(2) (7)逆生、横生忌 逆生,是先生出脚,后生出头。

这种婴儿降生的情况,多数属难生。

民间很忌讳的。

俗说:“逆生者子孙逆死,顺生者子孙顺亡。

”意思是,逆生者,虽成活了,亦不得好死。

横生,就更是难产了,常常是先生出手来,这是很危险的,往往导致母子双亡。

所以民间最忌“横生”、“倒养”。

有时骂人时,还以此来诅咒对方。

(8)寤生忌 寤生妨父母,古来忌之。

《春秋左传?隐公元年》云:“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后虽有“黄泉相见”的故事流传,但最初庄公因寤生遭忌,确是无疑的,可知这是当时就已存在着的一种婴儿始生禁忌。

然而,何谓寤生,历来却众说不一。

官字本意为“睡醒”,或根据此字意,林明峪先生在《台湾民间禁忌》中说:“寤生子,指婴儿一坠地即能睁开眼睛看人,属不正常现象。

”今人也多有从此说者。

而与此说恰恰相反,东汉学者应劭在《风俗通义》中却又有另一种解释,他说:“不举寤生子。

俗说儿坠地未能开目视者,谓之寤生,举寤生子妨父母。

”(见《风俗通义校释》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年9月版第435页)。

这两种说法虽然意思相反,但有一点却是一致的,即推论寤生与否的根据都在于眼睛的开合方面。

另有一些说法,却不与此同,据《辞海》(1979年版)“寤生”条云:“逆生,谓产儿脚先下。

”其根据为“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豫部》:‘寤假借为牾,足先见,逆生也。

’”显然,这里是把寤生解释为一种难产现象了。

和这一解释几近将反的另一种说法,似乎又把寤生解释为一种顺产现象了。

而且顺产之容易,竟使产妇不自察觉地生了下来。

例如,晋?杜预、唐?孔颖达便持此说。

他们在《春秋左传?隐公元年》“庄公寤生,惊姜氏”的注疏中意见是一致的。

杜预在“注”中说:“寐寤而庆公已生,故惊而恶之。

”孔颖达在“疏”中又进一步说:“谓武姜寐时生庄公,至寤始觉其生。

故杜云:‘寐寤而庄公已生。

’”这里说姜氏是在睡着时生下庄公的,当她醒来发现庄公已经降生了,便以其“寤生”而恶之。

以上所举四说,大相径庭,莫衷一是,笔者因无深入的探究,也不便指定某说正确与否,姑且罗列于此,以期明君指教。

不过,无论寤生是其中的哪一种,其妨父母的禁忌俗信,总是存在于民间的,或者至少是曾经于民间存在过的。

(9)有须忌 俗以为婴儿始生即有鬓须者为怪异,谓其妨父母。

《风俗通义》云:“不举生鬓须子。

俗说人四十五乃当生鬓须,今生而有之,妨害父母也。

”俗间又忌初生婴儿额上有旋毛,以 为其子早贵,会妨父母。

(10)有牙忌 婴儿始生即有牙齿,据信会克父母。

(11)余指、豁嘴忌 婴儿有余指(多为六指,即拇指上多长出一指),或缺唇豁嘴,俗以为不吉。

哈尼族以为在日蚀或月蚀之日婚娶会生六指儿和缺唇婴。

旧时,若有人生下六指(趾)婴,则视为大不吉,全寨必“竜(lónɡ)”多日。

婴儿被处死,婴儿的父母被逐出寨门,房屋烧毁,财物分尽。

许多人曾因此被摧残得家破人亡。

如今,此俗已被革除。

(12)畸形忌 畸形儿系指初生婴儿形体非同一般,如连体婴、双头婴、多臂婴等等,民间谓之怪异,俗信以为大不祥,多弃之。

又以为能光示国运、世运。

《风俗通义》云:“光和二年,洛阳上西门外女子生儿,两头异肩,四臂共胸,俱前向,以为不祥,因弃去。

朝廷瞀乱,上下无别,二头之象也。

”民间还忌初生婴儿骨胳不健全,以为不能成活。

据说:“儿生枕骨不成者,能言语而死;

*骨不成者,能倨而死;

掌骨不成者,能匍匐而死;

睡骨不成者,能行而死;

膑骨不成者,能立而死。

” (13)阴部白赤忌 初生婴儿,忌阴部白赤。

据说,男孩刚生下时阴囊下白赤者死,卵缝通达黑者寿。

(14)一胎多子忌 双胞胎、多胞胎,因各族习俗不同,抑扬不一。

汉族等许多民族不忌双胞胎,俗以双胞胎为喜事,大吉大利。

但古时汉族也有忌一胎生三子的。

据《风俗通义》云:“生三子不举。

俗说生子至于三,子似六畜,言其妨父母,故不举之也。

”现在,人们对一胎生多子已不再有什么忌讳,多是顾虑、担心如何能够更好地抚养他们健康地成长。

过去,也有一些民族很忌讳一胎生多子的。

例如,云南西双版纳哈尼族就特别忌讳妇女生双胞胎,以为是怪异事,大不吉,须要“竜(lónɡ)”。

由全寨的首领和主持宗教迷信活动的儒玛下令处死婴儿,驱逐婴儿的父母,烧毁房屋,分掉财产。

若当事人富有,可请儒玛做九天“大礼”,大量杀牲献祭,才可回寨居住,但一年内仍不得与他人交往,并从此不能参与全寨性的宗教活动,家贫者,无力做“大礼”,只好迁居他寨,或栖身山野。

此俗现已革除。

(15)肚脐忌 婴儿出生时,忌肚脐带盘住脖子。

民间俗称“犯锁”、“双挂珠”等。

是大不吉利的事情。

俗以为此儿难活,或者即使活了,将来也要被扼杀或有上吊的厄运。

东北一带有“破锁”的习俗。

遇上“犯锁”的婴儿降生,要由产家的人将一把锁头锁在脐带上,然后将钥匙交给助产士,由她把锁打开,就可以破灾免祸了。

等婴儿安全生下后,产家还要向街坊邻居讨要七家的大钱(古铜币),用七家不同颜色的彩线将大钱一一串起,挂在婴儿项上,叫做“长命锁”,直到六七岁时,才能摘下不带。

台湾遇到“双挂珠”的情况也深以为忌,婴儿长大后,要多次请巫师禳灾,以期消除灾厄。

婴儿的脐带,忌小,忌脐中有血。

否则,不吉。

断脐时,忌讳用刀剪。

如非用不可时,应在怀中暖一会儿。

否则,恐婴儿中“脐风”。

断脐时,一般是先沐浴,后断脐,忌讳先断脐后沐浴,以免脐带内进水。

断脐后,忌讳包裹得太紧太厚,忌尿浸湿,忌风寒邪气。

脐带间,据信藏有婴儿的本命元神,所以,肚脐带忌乱丢弃。

否则不吉(参见本书“产地禁忌”一节)。

旧时北京一带还有忌脐带五日落的。

俗以为五日落脐的婴儿,必忤逆不孝(参见《中华全国风俗志》)。

(16)性别忌 汉族俗重生男,忌生女。

生男民间称“大喜”,生女则称“小喜”,或称“如意”。

又男曰弄璋,女曰弄瓦。

俗谚云:“生个男子满堂红,添个女孩年年穷”。

“生个闺女,灶王爷噘嘴三天”。

旧时,有溺女婴的现象。

其他一些民族也有此俗。

塔吉克族生男孩,鸣枪三响或大喊三声,祝其长大英武有为;

生女孩则在其头旁放一把扫帚,愿其长大后善理家务。

都是重男轻女的思想体现。

由于俗重生男,讳生女。

所以产妇生下婴儿,忌问是男是女。

一是怕生了男孩时,一经说破,万一婴儿不成活,就应了“乐极生悲”的俗话,会给家人带来痛苦;

二是怕生了女孩时,一经道出,被产妇听见,会令她心沉气闷,有伤身体和精神。

如今,实行计划生育,一对夫妇一般只生一个孩子,俗间仍还是以为生男比生女好。

在“从妻居”的时代和一些“从妻居”的民族中,也有“俗重生女不重生男”的,如古代沿海一带民族和如今台湾高山族中就有此俗存在。

以上所谈婴儿始生禁忌,远没有概全民间对婴儿初生时的讳忌。

民间各处还有许多很细微的禁忌事项。

有些禁忌虽属极个别的现象,并不见得能够称之为一方一地的风土民情,但其中对婴儿初生时的视察之重视以及由此而呈现出的占卜心理却也是值得注意的,如民间盛传的包公,就曾因其生时面黑且丑而被丢弃了。

若不是其嫂将他捡抱回来,抚养成人,那“包青天”抑恶扬善,为民除奸的千古佳话,便也就无从谈起了。

可见民间对婴儿初生时的状态是很看重的,有时一些并不见得怎样严重的怪异现象,也极易引起父母的讳忌,并且会因此而抛弃自己的亲生骨肉。

为的是将来不致于受到他(她)的克害。

如今,人们对生育的问题有了较为科学的理解,这类禁忌习俗,才渐渐失去了那种“疯魔的威力”。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xssc/1/1107673.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