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禁忌
中国民间禁忌——分娩禁忌(1) 分娩是婴儿脱离母体,降生世上的神圣时刻,也是决定大喜大悲的关键时刻。
母子平安,阖家欢喜;
若遇难产,或可造成悲剧。
因此,这期间,人们的心情是复杂的,既有热切的希冀,又有焦急的等待,还有恐惶和畏惧。
就像下了大赌注,马上要揭宝时的心情一样,人们必须做好喜悦、失望、悲伤、遗憾等等各种思想准备。
因此,就要屏气凝神,不能稍有疏忽,不能稍有分心。
于是禁忌事项在此种场合就又该大显身手了。
产地禁忌 分娩时随着婴儿的降生,会有血水、羊水相伴而下。
民间以为这是污秽不洁的,并会亵渎神明,带来灾害,俗所谓“血光之灾”。
因此,在分娩的地处方面就有许多禁忌事项存在,现略归纳如下: (1)忌在原住处分娩 产妇分娩是一件吉凶未卜的要事,因此,通常都专门特设一产地,忌讳在原来的住处分娩。
旧时,鄂伦春族产妇禁忌在原来住的“仙人柱”里分娩,要远离住处,在另外搭起的一个“仙人柱”(“纠哈汉”即“产房”)内分娩。
建国后,为了尊重鄂伦春族这一习俗,鄂伦春自治旗在已定居的鄂伦春人村屯修盖公共产房。
谁家妇女分娩,可以到那里去“坐月子”,满月后再回自己家中。
后来,一些人家渐渐改变了这一习俗,现在妇女也可以在自家分娩了。
过去,鄂温克族、赫哲族也有此习俗,规定产妇必须到另搭的简易窝棚里去分娩,直到“满月”后才搬回原住处。
藏族妇女也不能在帐房内生孩子,分娩一定要离开住家。
独龙族禁忌产妇在室内分娩,说是怕产妇的“不洁”之气,冲犯了室内的弓弩等狩猎用具,致使有猎无获。
产妇分娩时必须到室外,生下婴儿洗净后方可抱回室内。
此俗今仍流行。
羌族忌在室内生产,其俗规定,产妇必须到牛羊圈中分娩。
汉族也有忌讳产妇在原住地分娩的习俗。
早在汉代,就有这方面的记载。
据王充《论衡?四讳篇》云:“讳妇人乳子,以为不洁。
将举吉事,入山林,远行,渡川泽者,皆不与之交通。
乳子之家,亦忌恶之,舍丘塞庐道畔,逾月乃入,恶之甚也。
”可见当时忌妇人乳子的习俗与今时仍存于以上一些民族中的这一习俗是颇为相像的。
又据王充所记,当时江南、江北,其俗又各不同。
“江北乳子,不出房室,知其无恶也。
”可知,这一习俗也有地域上的不同。
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演变,这一习俗如今在汉族已很少见了。
一般汉族产妇分娩还是在室内,或者也仍然是在产妇原来的住室内,或者到医院里(接生婆处)等等。
只是个别地区还有这一习俗的遗迹存在。
(2)忌回娘家分娩 汉族、哈尼族、壮族、苗族等许多民族中都有孕妇忌回娘家分娩的习俗。
出嫁的闺女,就成了婆家的人了,再到娘家生产是不合情理的。
如果母子有了什么差错,娘家也是担待不起的。
据说还会因分娩的血污、秽气,给娘家带来“血光之灾”。
苗族妇女怀孕八个月后,就禁忌转回娘家了,怕因早产而把孩子生在娘家,俗以为姑娘把外姓人生在娘家家里,会把娘家的“福气”带走,给娘家留下灾难。
苗族孕妇如果万一来不及回婆家生产了,就由娘家人(一般是她的妹妹)在室外搭一个小草棚,让她在那里分娩,如果连草棚都来不及搭了,孩子生在了娘家里,那么等满月后,回到婆家,要让丈夫请一位巫师(“阿爷布说”)到娘家举行“净屋”的仪式。
巫师作法,直到把屋内的污物都“洗净”了,恶鬼都撵走了,娘家的灾难才能被免除掉。
可见,民间对这一禁忌习俗的重视。
哈尼族妇女一旦怀孕,就须立即停止“不落夫家”的生活,改为长期定居夫家。
按哈尼族的传统风俗,孕妇一律不得在娘家分娩,否则认为不吉祥,甚至是全村人的灾难,会遭到娘家亲属及村人的严厉谴责和处罚。
汉族忌在娘家分娩的习俗,由来已久。
《风俗通义》云,“不宜归生,俗云令人衰。
按妇人好以女易他男,故不许归。
”可知汉代已有此俗,且是由男方作主的。
其理由,一是怕孕妇身体受损、衰弱;
二是担心回到娘家后,怕人“移花接木”,换了他姓人。
山东泰安一带,认为在娘家生孩子,会使娘家一辈子受穷。
临清一带认为,在娘家生的孩子不成人,如果真在娘家生了,丈夫要把自己的宅院用牛耕一遍才能破解。
总之,忌在娘家分娩的习俗,在中国流传较广,许多民族都有此禁忌。
这是中国宗法制度的影响,也是中国家族观念的表现。
不过,现实城镇有一种逆反的风习似乎正在兴起、流行。
即,产妇分娩反倒常常是在娘家进行。
由娘家负责产前护理,送往医院分娩,然后又被接回婆家,在娘家住一段时间才回婆家。
俗说,闺女是娘身上掉下来的肉,还是娘家会疼她,闺女吃不了亏,受不了气,对母子身体也都有好处。
当然,这一现象还不足以成为一时代的风俗特征,但也可以看到男女平等的思想观念以及主要从母子身心健康着眼的新风尚对于旧惯习俗中迷信思想的干预和抵制了。
(3)忌在他人家中分娩 随着长期的定居生活,许多民族不再以为一定要在室外分娩,汉族隋唐以后,民间已无在自家室内生子的禁忌了。
只是分娩“不洁”的思想观念依然普遍存在,所以仍然忌讳别家产妇在自家分娩,同时,也禁忌自家产妇在别家分娩。
据说,借给外人房屋分娩的人家,“福气”会被新生婴儿带走。
又说会因别人在此生了孩子而影响到本家不能再生孩子,或者不能再生出如此有福气的好孩子来。
因此,一般人家都忌讳借给产妇房屋,让其在自家分娩。
如果万不得已,产妇在别家分娩了,按东北一带的习俗,事后产家要为主家买红布铺炕、盖锅盖,以祛邪气,讨吉利。
台湾俗间有此事时,产家也要给借家挂“红彩”,烧“糕仔金”(即备办糕饼、香烛、鞭炮、金纸等物,向借家神龛礼拜),以挽回借家的损失,保障借家的福气不被产家带走,这些习俗反映在俗谚中就是所谓“宁借人死,不借人生”。
可见此一禁忌的严重性,是比凶丧事间的某些禁忌更加厉害的。
(4)产房禁忌 即便是在自家分娩,也有“不洁”的忌讳。
因而产房安置在何处,也很有讲究。
满族产房忌设在西屋(又有忌设在正房的)。
在居住方面,满族有“崇西”的习俗。
西墙是供奉祖先的神圣部位,不准悬挂其他东西;
西炕俗称“万字炕”(也就是“姓氏炕”的意思),是神圣的位置,不准随便坐卧。
西屋如果作了产房,也恐怕会冲犯了祖灵,亵渎了神明,所以忌设产房于西炕。
云南哈尼族孕妇的产房多设在丈夫的小屋内,忌讳设在公婆居住的大房中。
西双版纳的基诺族,过去是一个大家庭住一座竹楼,内含许多小家庭,每个小家庭有一个火塘。
妇女生孩子不能在竹楼楼上,只能在竹楼下炒茶叶用的小房内分娩。
婴儿脐带脱落后,才能上楼。
(5)产床禁忌 东北人睡火炕,汉族有句俗话,说“门坎是当家人的脖子,炕席是当家人的脸”,旧社会,生孩子忌讳沾炕,必须首先把炕席掀起来,铺上谷草,把孩子生在谷草上,俗称为“落草了”。
否则,如果在炕席上生孩子,会认为脏了当家人的脸,今后日子必定过不好。
东北一带,孕妇分娩时,产床忌对有烟囱的墙,说是怕冲犯了“太岁”。
据说冲犯了太岁会有碍生育。
俗以为太岁神在地,与天上的岁星(木星)相应而行。
天上为大,地下为小。
冲犯了小太岁,六年内不能再生育;
冲犯了大太岁,十二年内不能再生育。
这在信仰“多子多福”的年代里是足以对人们形成很大威胁的。
台湾至今有相信“产图”风习。
“产图”又称“安产图”,是对产床方位的限定图示,据说唐宋期间大陆民间就有张贴安产图的习俗了。
俗以为“不依产图,令子母多妨”,或者将发生难产。
台湾也有产妇分娩在稻草堆上的习俗,和东北地区不同的是,台湾普通人家是在床前地下铺上草分娩的,而不是在床上。
据说是怕血污冲犯了床母(神)。
哈尼族元江、墨江一带的多塔(豪尼)孕妇是在大房火塘前面分娩的,其俗规定产妇的身向直对屋脊,不能偏斜,否则,不吉。
(6)玉器禁忌 满族产房内禁忌放置玉器。
产妇忌见玉器。
产前要把玉器拿出去,或者用红布包好。
(7)出入产房禁忌 产房是禁地,许多人是被禁止出入产房的。
汉族、苗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满族、阿昌族等许多民族都有禁忌男人入产房的习俗。
鄂伦春族男人不许进产房,包括自己的丈夫在内。
妇女分娩时,如家中无妇女照顾,男人做好了饭,用木杆拴牢饭桶,挑进产房给妻子吃饭,也不准进去。
彝族妇女分娩时,丈夫也不能留在产房内服侍妻子,要和全家的男人一样离开屋子。
产妇如要出门时,必须选择吉日,并洗脸、扫地,不然便认为产妇会把脏东西带到屋外。
达斡尔族忌讳男人进产房,据说是男人容易踩了孩子。
假如有男人无意间进了产房,他走后,小孩如有什么毛病,如鼻塞等,就会认为是那个男人踩的,必须找到他,把他的脚趾甲剪下几片,拿到产妇家和艾蒿一起点火烧掉。
等冒烟时,把小孩子抱着在烟上悠几下,吐几口唾沫,说:“唾唾,邪气快跑掉!
”如此,才能消除灾厄。
阿昌族孕妇分娩后七天内,别家的男子禁忌进入产家的院子。
禁忌男人入产房,一是怕产妇不洁,恐对男人形成威胁;
二是,男属阳,女属阴,分娩时女阴虎弱,难与男子阳盛相抗衡,恐男子进入产房后对产妇母子不利。
除此之外,也还有男女易避忌、产期内禁忌房事等顾忌的因素存在。
产房不但禁忌男人进入,女人也不宜随便出入。
产房内的人数不能太多。
黑龙江一带有产房人多孕妇难产的俗信。
据说产房内多一个人就会使产妇分娩延长一个时辰,胎儿也就要晚出生两个多钟头。
因此,产房内的人即便都是女的,也要尽量少才好。
白族孕妇分娩后,忌讳女人进屋,据说会踩掉孕妇的奶水。
这是担心妇人会把别人哺乳的能力吸引、转移到自己的身上。
鉴于此点,白族家中如有牛、马生子,也忌讳妇人进屋,道理是相同的,怕被妇人踩掉了牛、马的奶水。
这种产妇的奶水可以被人“踩掉”的观念在许多民族中都存在着。
尤其是孕妇进产房,更容易“踩掉”或“带走”产妇的奶水。
河北定县又称此为“蹬嘴头”。
如果有人无意中走进产房,蹬了小孩嘴头的话,这进屋的人就得同产妇调换腰带。
俗以为这样一换腰带,产妇的奶就能恢复过来。
当着孕妇的面,还忌讳说“填圈”、“糊窗”等话,也是怕产妇失奶的一种禁忌。
分娩禁忌(2) 为了防止外人进入产房和产妇失奶,各地各族有许多规矩、禁忌,如:青海藏民孕妇分娩后禁忌接待一切客人。
汉族产妇分娩后,一个月内禁忌生人入产房。
特别是孕妇、寡妇、属虎的、新娘子、信佛教神灵的,带孝的人,更是忌讳。
即便通常以为是照料产妇分娩的最合适的家里人,如果属于这几种情况的,也必被拒之门外,不得入内。
因为俗以为她们会给产妇母子带来灾难。
正闹眼病的人也不能进产房,否则眼病会越闹越严重。
汉族还禁忌带铜、铁等金属器皿进入产房,尤其禁忌带钥匙的人进入产房。
更忌讳产房的东西往外拿,也忌讳外借。
这些禁忌都是怕将产妇的奶水带走。
为了防止万一,东北一带,还要用锁锁住炕席,意谓锁住了奶,即便有人带了钥匙等物进来也不害怕了。
鄂温克族除了忌讳进产房的人带钥匙,还忌讳带枪或马鞭子的人进产房,大约这些东西都是与男人有某种联系的,因而会引起“男人进产房”的联想。
产房忌门,在许多民族中都有类似的习俗存在。
古时,家中生男孩,即在门左挂弧,“弧”是木弓,象征男性阳刚;
家中生女婴,则在门右挂帨,“帨”是佩巾,象征女子阴柔。
如今,汉族多改为悬挂红布条,以为警戒。
山西定襄县一带,产房忌门,是将带根的黍谷与红布连结扎成一束悬挂在门口。
俗称“挂红字”,又称“看葫芦”。
生的是男孩,就在“红字”上佩以弓箭和大蒜;
生的是女孩,就只佩大蒜。
俗以为如此既可以阻人进入产房禁地,又可以避免婴儿生病夭折。
云南蒙古族产房忌门是在门外挂一顶篾帽。
按男左女右,生男孩挂左边,生女孩挂右边。
据说也是为了防止被外人踩断了奶水。
瑶族人产房忌门是以新生青草扎一个小人儿,以示婴儿降落人间。
其俗尤忌外人穿草鞋进产房。
苗族、壮族忌门以草帽。
苗族俗有不慎误入产房者,出门时要洗脚,并喝下一碗冷水,以防将产妇的奶水“踩干”。
哈尼族人产房忌门是在门头上悬挂起用红泡刺、野姜汁、笋叶剪成的人像和锯形木刀等物。
一方面具有抵抗恶神的符咒意义,一方面也提示人们,不得入内。
如果不知情的外人无意中闯进了产房,家人便立即将一块烧得通红的火块浸入小盆水中,并用手指蘸起一点盆中水向婴儿轻轻弹去,以避邪祟,以为破法。
羌族以红旗为门标,忌生人入产房,认为生人会带“鬼”进入,于产妇母子均有妨害。
侗族产房忌门是用柔草缚鸡翅毛,另加一块布(生男用红布,生女用青蓝布),合挂于产房门前以为记号,禁止外人进入。
又有一些地区的侗族人是在门上扎蛋壳和青树叶。
达斡尔族的忌门,是在门前横放车轴为标志,外人不能擅入屋内。
如非进不可时,可在屋门外放一铲火,让进来的人从火上跨过。
俗以为这样经过了“火的祓除”之后,产妇和婴儿便无被惊扰和伤害之虑了。
其他,如畲族、拉祜族等民族也都有此类禁忌习俗。
(8)产地忌刮锅、劈柴 产房宜静,尤其是产妇分娩后,忌讳在产地附近刮锅、劈柴。
这是怕刮锅时发出的刺耳的噪音和劈柴时发出的轰然巨响惊吓着了婴儿。
(9)产家炊事禁忌 河南林县一带,产家月子里忌烧干锅,忌烹、炒、油炸,否则,婴儿身上要起泡。
实际有注重炊事,忌让产妇食油腥物的效用。
若实在避不开时,也有破法,可在锅台上放碗凉水解之。
(10)产褥忌烧毁 产妇分娩使用过的产褥,一般是埋掉或抛进河中冲走,忌讳烧掉。
据说如烧掉产褥,会使婴儿身上长红斑,就像被火烧着似的。
这是因为产褥和婴儿有过接触粘连,所以俗以为二者之间可以互相感应。
产褥被烧,婴儿也要受到某种感应,这是典型的“接触巫术”思想的体现。
还有的说产褥如被烧掉,婴儿就难养活。
这也是一种认为产褥始终与婴儿有着某种连带关系的迷信思想。
(11)产房内忌烧金冥纸 烧金冥纸,意在与神明交通,求神明保护。
在产房内烧金冥纸,神灵降临,会受到产妇不洁的血污冲犯,对产妇也可能造成伤害,于双方都不吉利,所以禁忌在产房内烧金冥纸等物。
俗传,如不注意,在产房内烧了金冥纸还会使婴儿身上长红斑或黑斑。
(12)忌乱丢胎盘 胎盘,即胎衣,又称胞衣。
民间很重视胎盘的保存。
常用石灰铺垫,装在大瓦壶内,埋在床底下,忌讳乱丢乱弃。
河南林县一带,旧时要将胎衣埋在屋内炕跟或墙角,或院内避人处。
还有人把男孩女孩的胞衣分开来埋,男孩的埋在门里边,意谓男孩“顶门势”;
女孩的埋在果树下,取意“花繁子多”,黑龙江一带有人为使子女能得高官厚禄,又将胎盘埋在山坡、高岗上,取意“站得高,看得远”;
或者将胎盘埋在大门口,取意“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也有愿子女光宗耀祖、顶立门户的,就把胎盘埋在房屋门坎下边,取意“顶门杠”。
这些都是以为胎盘关系着婴儿前途、命运的思想观念在民间习俗中反映。
黑龙江一带还有胎衣的埋法关系着婴儿的食欲的俗信。
以为胎盘不能随便埋,必须将胎衣的开口朝上,这样才能装住奶,婴儿才能安生吃奶;
否则,若是开口朝下,就会漏奶,婴儿也不会好好吃,光吐奶。
另外,胎盘正反面也与胎儿的性别有牵连。
如果胎盘翻过来了,下胎会生一个不同于上胎的孩子,如上胎是女孩,下胎便会是男孩。
如果胎盘未翻过来,那么下胎将和上胎生的一样,是男仍是男,是女仍是女。
光生女孩,想要男孩的家庭是很注意反转胎衣的。
埋胎盘时禁忌张扬,多是在夜深人静时悄悄掩埋。
埋好后不许乱动。
俗信以为胎盘与婴儿始终有着某种神秘的连带关系,胎盘埋不好,会使婴儿噎乳吐奶,不得安生。
又说,如埋胎盘的地点发生火灾,这个孩子就会被火烧死。
明朝有人记录了当时的藏胞衣法,并说明了胞衣与小儿的互应关系。
现摘转其文如下:“儿衣(胎盘)清水洗,勿令沙土草污,又清酒洗之,仍纳钱一文在衣中,盛新瓶内,青绵裹瓶口,密盖置便宜处。
三日后,依月吉地,向阳高燥处,入地三尺埋之。
瓶上土厚一尺七寸,须牢筑,令儿长寿。
若不谨,为猪狗食,令颠狂;
虫蚊食,令病恶疮;
犬鸟食,令儿死;
近社庙,令见鬼;
近深水污池,令溺死;
近故灶,令惊惕;
近井旁,令聋盲;
弃道路街苍,令绝嗣;
当门户,令声不出耳聋;
著水流下,令青盲;
弃火里,令生烂疮;
著林木头,令自绞死;
此忌须慎。
”此记录该俗,可谓翔实。
可知当时人们对胎盘处理的慎重,简直把胎盘认作是第二个“自我”了。
胎盘的安危直接关系着小儿人身的安危,并且还联系到后世子嗣,这种俗信的繁琐程度和联想之丰富、有趣,即使是不迷信此说的今人,也不得不由衷地惊叹而感慨万千了。
云南哈尼族多塔产妇对胎盘的处理方式,有的用炭火将其烧毁,任其消失,有的是在火塘近旁挖一个小洞,将胎盘埋入,盖上灰土。
如果遇到脐带缠绕婴儿脖颈的现象时,胎盘要用棕片包住,带到村脚(村后)或村两侧,不到村头(村前),丢在树上任其干枯腐烂。
日后如果发现树上的胎盘生蛆虫,要用开水浇杀蛆虫,从哈尼族人对胎盘处理的态度和用开水浇胎盘上蛆虫的行为来看,哈尼族对胎盘的处理也是极慎重的。
也有关于胎盘和婴儿间存在着某种神秘的连带关系的信爷,所以违背这些习俗,对胎盘任意所作的其他行为也是属于禁忌的事情了。
(13)忌乱丢肚脐带 肚脐断后,忌将肚脐带乱丢。
俗以为肚脐带和胎盘一样,是与小儿的本命元神互通灵犀的。
据信肚脐带如能好好保管,等这孩子长大后,和人打官司时,把肚脐带带在身上就可以见官不畏,增强胆力,获得胜诉。
还说肚脐带是个宝,带上它打赌,可以赢钱等等。
总之,是相信本人的肚脐带有保佑自己的某种神力,所以要妥善保管,切忌乱丢,也忌讳被人偷走。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xssc/1/1109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