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相禁忌

【中国民间禁忌】——骨相禁忌 由于相信通过注视可以摄取、控制灵魂的巫术效验,所以中国上古时就有许多人体相法。

骨相便为其中一种。

王符《潜夫论笺.相列》云:“人之有骨法也,犹万物之有种类。

”王充《论衡.骨相篇》云:“案骨节之法,察皮肤之理,以审人之性命,无不应者。

”王充还列举了范蠡去越,尉缭亡秦的例子。

说:“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荣乐。

”“秦王为人,隆准长目,鸷膺豺声,少恩,虎视狼心……不可与交游。

”都是通过骨相、占验掌握对方灵魂从而加以避忌的实证。

可见民间是有“长颈鸟喙”、“隆准长目,鸷膺豺声”等骨相禁忌的。

骨相呈凶兆的俗信原则一旦在民间约定俗成,便不仅适合于别人,也适合于自身。

因而自身如有呈凶兆的骨相也会自我讳忌的。

当然,这种相论是唯心主义的,但是在民间仍有众多笃信不疑者。

此种情状,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荀子,早就在《荀子.非相篇》中指出了,他说:“相人之形状颜色而知其吉凶妖祥,世俗称之;

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

”他还列举了许多实例来论证骨相之法是不可信的,指出“相形不如论心”。

可见相骨禁忌是属于俗信的,其中迷信、谬误的地方,也早已被明眼人看破。

不过,民间信仰的存在和发展并没有因少数智者的觉悟而中止和改变,骨相信仰仍然越来越繁复地发展、延续下来。

民间有“上身长,佐君王;

上身短,福分浅”、“上身长,坐中堂;

下身长,走忙忙”的说法。

这是媚上的。

还有一种说法是:“上身长,下向短,不吃嘴就是懒”。

这是劳动者自珍的俗谚。

两种说法虽有立场的分别,却也有一致的地方。

它反映了对同一骨相不同立场的不同禁忌,也是一种骨相俗信的特例。

总之,民间对骨头的灵气还是崇信的,“骨法为禄相表,气色为吉凶候”。

对意志坚定的强者,民间俗称之为“硬骨头”、“有骨气”。

《西游记》中白骨精能从一堆白骨而变化成人形也是中国民间相信骨头是有灵性的一个证据。

《水浒传》中武松葬兄以骨,还有今天对故人哀思寄托于其骨灰等等,也都与骨灵信仰不无关系。

由于民间存有骨灵信仰,所以迷信活动中,凡骨相不好的人便成为众人禁忌的对象,对自身骨相不好的,便也深以为忌,想方设法要改变自己的厄运。

肉体禁忌 与骨骼相连的,是人的肉体。

民间俗信以为,肉体也是灵魂依附的处所。

《左传.昭七年》:“人生始化为魄,既生魄,阳曰魂。

〔疏〕魂魄,神灵之名。

附形之灵为魄,附气之神为魂也”。

(见《康熙字典.鬼部》)或谓“魄,人阴神;

魂,人阳神”(见《淮南子.说山训.注》)。

而“阴阳不测之谓神”(见《周易.系辞》),又以骨肉必归于土故以归言之。

归者,鬼也。

所以知道,在古人的眼中,人体的骨肉同是魂魄的驻地,当骨肉归之于土时,人始化为鬼灵。

由于这种信念的存在,所以有时人也可以有魂魄在身以显吉凶兆示的灵性感觉。

比如身体某部位的肉在颤动,就以为是魂魄在显灵,或者是神灵附体、神灵感召的结果。

《台湾风俗志》中说,在酉时、辰时、寅时身上的肉跳动不止便象征着凶灾、失财等祸事将临,因而是俗民所要忌讳的事体。

其实,人体肉跳不过是一种生理现象而已。

肉体既是灵魂的宿地,所以人们很注意身体的胖瘦。

太胖了不好,太瘦了也不好。

一般说来婴儿喜胖,忌瘦,生下来时,是个“大胖小子”、“小胖妞”很讨人喜欢。

如果生得瘦小,就很忧虑,担心是否能成人。

到了青年时期又喜瘦忌胖,如果青年后生身体突然发胖起来,那将是个凶兆。

有谚语云“后生发福,棺材当屋”。

中年人体发胖是正常的,太瘦了往往是有病的表现。

老年又喜瘦忌胖了,所谓“有钱难买老来瘦”,老年人越瘦越精神。

不过中国人还有体胖为福气的观念。

几日不见,一见面总是言称对方“胖了”、“发福了”,忌言人瘦。

人瘦不吉利,不是有病,就是“穷气”。

所以不管年龄大小身体好坏,见面说“您又发福了”是准没错的,人家不会怪罪。

如果说,“您又瘦了”。

听者心里就会犯嘀咕,“是吗?

不会吧?

”要是心量再小点儿,回去当真还生起病来呢。

这就是忌讳的效应。

文身禁忌 除了骨肉,人体之皮肤也有禁忌。

文身禁忌便是很普遍的一种。

据说中国五十六个民族,都有过文身的历史。

现代学者一般认为,文身是民族早期发展阶段中存在的一种风习。

方法是用针在人体全身或局部刺出自然物的形状或几何图形。

有的染色,有的不染色,一般用作图腾标志。

《庄子.逍遥游》中有言:“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

”许多史志典籍中也都记载着少数民族文身的风习。

直至现今,傣族、基诺族等许多少数民族中还在流行此俗。

文身一般从十五六岁开始。

许多人一生中文刺数次。

男女都有,女的大都只黥刺小腿部,花纹与衣服上宽阔的边饰图案相仿;

男的在臂部、腿部都有,图形有动物、花草、星辰、日用器物等。

文身的图式表现着某种具体的意象。

这些具体的意象又凝聚着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方面的意义,与族群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宗教观念、民间信仰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有人指出“文身是一部镌刻着痛苦与意志的精神现象学”。

解释文身功能的说法大致有:美饰说、尊荣说、吸引说、巫术说、标志说等五种。

与文身禁忌信仰相关的主要是巫术说和标志说。

例如基诺族、傣族等少数民族就有忌不文身的信仰。

他们认为一个人如不文身,死后就不能进鬼寨与祖先聚合,而只能当野鬼。

这当然是一种族类认同的信仰。

除此之外,在自己身体上刻出文样,标出一个独特的自我,是否也有让常常会离开肉体而出游的灵魂返回自我时不致认错、不致犹豫不决的含义呢?

如果是有这层含义,那么,不文身就有灵魂走失的危险了。

还有的民族把文身视为抵御侵害、防止祸患、增强自身魔力的一种办法,这就有巫术的作用存在了。

台湾高山族中的泰雅人妇女婚前都要“黥面”,即在脸上刺上三道蓝色花纹。

有的在前额和下颏刺上放射形的粗蓝纹,夸示自己善持家,有本事,会织布 等。

男子下颏也要刺上一条蓝纹,表示威武勇敢。

实际上这些文身的行为除了美饰的作用而外,也还有着一种巫术的作用,他们相信,“黥面”的结果会使自己增强应付新生活的能力,并且确保自己不致受到陌生人的伤害。

如果有谁文刺了不该文刺的纹样,也是要受到惩罚的。

因为文刺的不同纹样具有不同的意义。

高山族中文身还有许多具体的禁忌。

如泰雅人文身者必须是处男、处女。

私婚者禁忌文身。

文身施术中禁忌孕妇及其丈夫探视,否则以为伤口会低俗作品请删除不止。

文身创口未愈合前,禁忌与外人相见。

一般妇女在月经时不施术,同族中有人死亡不施术,家族设陷阱狩猎不施术。

如果违犯这些禁忌,文身就很难取得成功。

排湾人还有月朔日不施术、有人打喷嚏时不施术、放屁不施术等等禁忌。

以为月朔时文身,刺处会化脓;

打喷嚏、放屁时施术,灵魂会闻声脱走,不安全。

赛夏人和泰雅人还规定文身施术前不能吃兽类的鲜血及内脏,否则文身时出血多;

不能吃锅巴,否则皮肤会硬化,受术要痛苦;

不能吃盐,不可抽烟,不可吃橘子,否则花纹会变颜色。

不能吃鱼或竽头,否则,创口会发痒。

排湾人鲁凯人在施术后至创口痊愈前,不可吃米饭、猪肉、盐、豆或烤白薯,只能吃蕃薯、糊糊和其他蔬菜。

泰雅人在文身时还不许家人穿花衣服,尤其是红色衣服。

汉族也有文身习俗。

例如《水浒传》中九纹龙史进,以及其他习武人的文身等都是这种习俗的残存。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文身还作为等级身份或作为秘密会社成员的标志。

总之,凡强调文身的区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文身的禁习风习。

只是那些文身风俗早已消退的族群,才不见了文身禁忌的桎梏。

时下偶见于中小学生,或者男女青年间的臂花、胸图就更是兴之所致的游戏之作了,谈不上文身,更谈不上文身禁忌了。

不过,能否认为它也是文身风习的某种残留遗迹呢?

我想,也是可以这样看待的。

影像禁忌 中国人俗以为,人体是由“形”和“气”二者合一而成的。

形者,容也,又,形为骨现,亦即貌姿、体形、容色一类物质的实体;

气者,息也,又,神之盛也,亦即精神方面的存在。

形者,形体;

气者,元气。

所谓“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元也”(见《文子.守弱篇》)。

王充《论衡.言毒篇》云:“万物之生,皆禀元气。

”所以“形体”和“元气”都是人体要护卫的,失一不可,损一害二。

形体和元气的完好与否又直接关系到魂魄的安稳,因为“魄附于形而魂附于气也”(见《春秋左传正义.卷四十四.疏》),所以形与气的关系也就是体魄与灵魂的关系。

因此,中国民间,在与人体有关的禁忌中,不仅有体魄的禁忌,也还有灵魂的禁忌。

灵魂的禁忌,如何体现?

中国人很容易地把灵魂具象化为影像。

在中国人的俗信中,以为人的低俗作品请删除既和人的身体相像又和人的身体相关。

身体为阳,影像为阴,所以就觉得低俗作品请删除大约就是自己的灵魂,或者是与灵魂有关的属于自己生命中重要的东西。

人体中有灵魂才有低俗作品请删除的。

鬼魂没有低俗作品请删除。

如果一个人失去了自己的低俗作品请删除(据信这是完全可能的),那么这个人就会变成鬼而失去生命。

同样,如果谁的低俗作品请删除被别人损害了,那么他的身体也会因此而得病或者受到伤害。

如果要诅咒或者暗害某人,就可以悄悄踩住或者暗暗用刀子砍、用钉子钉某人的低俗作品请删除,通过这种手段来达到目的。

所以中国人是忌讳和禁止别人踏踩自己的低俗作品请删除的。

如果身体有了病或者受到伤害而查不出别的原因时,他们便会回忆是否有人踩过或者伤害过自己的低俗作品请删除。

在收殓死者,往棺木上加盖子的时候,也特别要小心,不要让自己的低俗作品请删除被钉进棺材里去,以免自己的健康因此而受到危害。

葬埋时,也要后退到离开墓坑一定距离的地方,用绳子把棺材续进墓坑中去,以免自己的身影落进墓穴使自己受到伤害。

阴阳先生也总是站到低俗作品请删除落不到墓穴内的坑沿一边指点安葬事情的进行。

掘墓人和抬棺人都用布条紧紧缠住手腕,以使自己的低俗作品请删除稳固地牵牢在自己身上,否则,低俗作品请删除掉落进墓穴便是大不吉利的事情了。

由阳光和烛光等投射的低俗作品请删除联想到镜子中的影像,就觉得镜子中的影像也是自己的魂魄。

中国文学名著《西游记》、《红楼梦》以及许多民间传说、民间故事中都有“魔镜摄魂”的情节描写。

民间普通人也认为照镜子不宜过多,照镜子越多,老得越快。

因为照镜了时,魂魄就会被摄去。

这样反复地照来照去,魂魄是要劳神受损的,人体也会因之而受到损害。

当照相机发明并在中国开始使用时,中国民间许多人害怕照相,担心会因此而损伤元气。

据说连慈禧太后也相信此说,认为照相有灵魂失落的危险。

直到现在,还有人认真地解释,照相和洗澡一样都会使人伤元气。

洗澡会损伤身体,照相能摄走真魂,这两样都是需要避讳、禁忌的。

现代照相技术又加上了镁光灯的闪烁,就更加深了这一层顾虑,甚至还有人说照相会失血的。

更有一些人为照片没有把全身都照进去而担忧,以为没有照上腿脚的相片会导致自己真的失去腿脚;

没有照上头面及仅照上半个身子的照片就更犯忌讳,要也不敢要的。

然而,事实是,照相机还是越来越多起来,爱拍照的人也越来越多了,看来只要是能留下一张满意的照片,人们也就不顾不上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是否要受痛苦了。

在照相机普遍应用之前,人们还对画像心存忌惮。

一旦自己的形象被画在纸上,自己的灵魂也就被拿去了。

古代缉捕罪犯,都是画一张像贴在城门口和交通要道路旁,以此辨认罪犯。

同时,也含有先摄住罪犯的灵魂,再缉拿真凶的意义。

有些术士、巫师还可以根据图像判断出罪犯的去向,甚至可以控制罪犯,使其自投罗网。

因此,中国人一般是不愿意让人画下自己的肖像的。

民间相信,如果要惩治某人,可以将他的像画下来烧掉,或者戳破,这样至少可以损伤他的灵魂,如果不是直接损害他的身体的话。

直到现今,这种办法还被用来对付那些犯下不可饶恕的罪恶的元凶,不论他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也不论他是普通人还是领袖人物。

假如不是幅真的画像,而是漫画,把某一人物的某些特征加以夸大,用来表示一种幽默感或讽刺意味,就更不能被中国人所容忍了。

无论怎样说,被画者都感到是对自己的一种辱没,至少是使自己陷入一种难堪境地的羞辱,这仍然是影像禁忌的观念在作怪。

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漫画在中国一般只能画某种无名无姓的类型人物。

究其信仰上的根源,还是与偶像崇拜与灵物崇拜密不可分的。

在中国民间俗信中,存在物与影像是同一的。

人的影像、画像以及塑像和人本身一样,都是人的灵魂的寓所,甚至这些影像、画像以及塑像还就是人本身。

像《红色娘子军》中那个年轻的女子嫁给了一尊木雕塑像;

像《原野》中那个老太婆针刺偶像的举动;

像《神笔马良》、《叶公好龙》、《画中人》等等传说故事中描绘的情景以及殡葬死人时烧掉的纸扎童男童女、牲畜、房屋、器物等等塑像,都是在这一民间信仰的背景下产生的现象。

因此说,中国的影像禁忌是有着悠久的民俗文化传统和深厚的民间信仰基础的。

色气禁忌 和形体、影像相关连的还有色气。

色,《说文解字》云:“颜气也。

”今有容颜气色之说。

颜,指眉目之间。

一个人的容颜气色的变化可以看出其心情、体质的好坏。

“心热者,颜发赤”。

《周书》云:“喜色,油然以出;

怒色,厉然以侮;

欲色,妪然以愉;

惧色,薄然以下;

忧悲之色,瞿然以静。

”可见色是气之表,气是色之中。

中表是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

中国人忌色欲,戒好色。

把具有低俗作品请删除的人体,视为不洁的人体,是需要禁忌与之接触的。

相信好色损元神(这一点在后边房事禁忌中还要详谈,此不赘述)。

民间忌争气,相信争气伤身。

不好色是指不沉湎于**的淫欲之中;

所谓“正配还须洁,邪姻不可结”。

如果好色低俗作品请删除,不但损伤元气,还要遭到因循报应,是为大忌。

不争气是指不与人斗气。

和为贵,贵圆通。

如果与人斗气争胜,势必小怨成大仇,冤冤相报,伤财害命,祸患无穷,亦为大忌。

但是,如果是正当的婚恋和立足于自强不息,那还是可以“向往美色”和应当“争一口气”的。

民间称久病体弱者为“气虚”,气虚者易招灾。

低俗作品请删除亦易导致“气虚”,所谓“阴虚”是也。

气虚是元气大伤的表现,是魂魄衰弱的表现,此时忌外出,以防凶神降祸。

为了增强抵御鬼祟侵害的能力,往往在必须外出时,身上装点朱砂,或携带桃树枝、佩戴红头巾等以避邪魔。

突然乏力也是民间一大忌讳。

本来很有气力的人,突然没有气力起来,又好像没有什么病因,这是很让人惊恐的事。

这种情形总是一种凶兆,大约是灵魂就要离去的先兆吧,所以民间是很忌讳的。

南方有俗谚说:“要死格(的),没有气力!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xssc/1/1131601.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