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面禁忌

【中国民间禁忌】——头面禁忌 头,首也;

面,脸也。

头面是人的尊严之所在。

有荣耀、有作为的人,民间称之为“头面人物”。

为了坏事,做了不光彩的事,民间称之为“丢脸面”。

俗信以为打头、打脸是最损的,所谓“骂人不揭短,打人不打脸”。

教训小孩子可能打身上、打屁股,但禁忌打头、打脸。

打头会使小孩呆傻,打脸最刺伤他的自尊心。

佤族人特别忌讳别人随意触摸自己的头,如果有人这样做了,他们就以为是对自己的莫大侮辱,会勃然大怒,与之搏斗、打架的。

旧时,相面算命的迷信职业者,还把人的面部划分为“十二宫”、“十三部”、“十四星”以及八封、干支、三停、三才、四渎,五岳、六府、六曜等等名堂,甚至又有分为“日角”、“山林”、“阁门”……等一百二十个部位的。

弄得玄而又玄,其中的道理不要说普通老百姓弄不通,就连算了一辈子卦、相了一辈子面的人也说得稀里糊涂的。

无非是留下许多周旋的余地,不致因自己的胡说八道被死定的格式卡住、被人端住了嘴巴骨,无言对答罢了,哪里有什么一定之规呢?

只是,迷信的骗术在迷信的土壤中滋长并以其腐枝败叶又反过来肥沃着迷信的土壤,在这种恶性循环过程中,民间俗信也肯定是被挟裹进去而又被反复洗染过了的。

民间俗信肯定影响着职业的算卦相面人的“文化创见”,同时也还包容了这些“文化创见”在大众心目中的“沉淀物”,从而形成了民间俗信与民间迷信活动的相互影响的关系。

有时我们很难区别一种信仰是什么性质的,因为俗信中也有迷信的成分。

但是既然民间俗信是一种基础,民间迷信活动是位于这一基础之上的一种文化现象,那么有一个简便的办法便是把通行于人民大众口头或心目中的信仰划归于民间俗信,而把需要推导演算的,尤其是需要由专人去推导演算的信仰划归于非俗信的范畴。

这样,也许还不致抹杀了统治阶级、上层文化对迷信活动的扶植、支持的功绩和作用,同时,也使得民间俗信的界限更清晰而有所依据了。

鉴于此,对于相面算卦那一套推导吉凶的信仰就不再多说了。

下面接着说民间俗信中对于人体头面方面的禁忌。

头、面含有人的尊严,也是人的仪表。

对于头形、面容,民间亦有许多讲究。

俗信忌讳头大面小,说是“头大面小,终身不了”;

忌讳五官不正,说是“五官不正心不正”、“五官不正,邪气通天”。

相信人的心术正与不正是会由五官颜面上看出来的,所谓“人心好坏难欺天”;

忌讳面上长痣。

俗语有“头无恶骨,面无善痣”的说法。

痣是可主吉凶的。

所谓“平痣无事,鼓痣招事,黑痣主吉,白痣主凶”;

又忌讳女人的颧骨高,俗谚云:“男人两颧高,生来志气高;

女人两颧高,杀夫不用刀。

”还视面长横肉为凶相,又说两腮无肉不可交。

忌人中狭窄,说是“人中宽又长,儿女站满堂”,“人中一条线,有子也难站”。

更忌脑门和下巴不对称,所谓“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主大富大贵”;

“天地不对称,一生命苦受孤伶”,“下巴歪,衣食贫穷少人来”。

在满族和汉族中还有一种忌讳小儿头未睡成扁形的风俗。

尤其是女孩,如果哪家姑娘枕骨部位没有睡扁,就被认为是“丑闺女”,虽然这是出于对于美丑观念的选择,但是因为丑闺女将来是难嫁到一个好婆家去的,所以终究也又牵连到祸福命运上去了,因此也是要禁忌的。

据说这一习惯来源于满族的先人,早在汉朝的史书中就已经有了记载。

不过,那时传说扁头不是睡出来的,而是用石头压扁的。

这一说法不合情理。

《满洲源流考》批评这种说法云:“夫儿初堕地,岂堪以石押头,其说甚悖于理。

国朝旧俗,儿生数月,置卧具,令儿仰寝其中,久而脑骨自平,头形似匾,斯乃习而自然,无足为异。

”可见,扁头还是睡出来的,而不是压出来的。

现在民间常在枕头内装上小米之类的囊物,让初生婴儿仰枕其上,久而久之,小儿的头骨就变得扁扁平平的了。

不但头形、面容有所忌讳,就连面部呈现的气色也是有所讳忌的。

据典籍记载,师旷曾经说过“赤色不寿”的话。

民间相信,面色发青、发黑、灰暗都是不吉祥的凶祸征兆,是不长寿的预示,俗语云:“脸发黑,不过半月。

” 面部的吉凶兆示,还与脸上的肌肉跳动有关。

俗信以为,午时、辰时、巳时右边脸上的肉颤抖是不吉的,是凶兆;

亥时左边脸上的肉颤抖会失财;

其他时刻脸上的肉颤动则是吉祥的兆示,或遇贵人,或有喜事,或升官发财。

如果脸发烧,也有吉凶兆示之讳忌。

丑时、未时脸发烧,不是有什么烦恼、忧虑的事发生,就是有口舌、诉讼的事发生。

在亥时,还要分左右,右半边脸发烧会有诉讼的事情发生;

左半边脸发烧则会得到官位;

其他时刻里脸发烧不忌讳,不是无甚关系,就是吉祥如意。

这方面的信仰,至今在台湾等地仍在流行。

鄂伦春族有病人忌洗面的习俗。

相信病人是不能洗手洗脸的,否则病情就要加重而不易痊愈。

汉族人忌讳头肿,尤其是女人,头肿是性命将要丧亡的象征。

正是由于头、面有以上许多禁忌,所以民间为了护佑自身,以防不测,就忌讳在人前抛头露面。

这一方面是防止别人通过注视给自己带来灾祸,另一方面,也怕自己的弱点直露人前,被人抓住把柄,整治自己。

这种消极躲避的思想意识,形成一种封闭的心态,至今仍可从中国人的许多民俗文化惯习中反映出来。

眉毛禁忌 因为眉毛的长势关系到人的面相,所以眉毛也有禁忌。

从长相上看,眉梢搭拉,不好,俗称之为“八字眉”,一般认为是为人阴险的象征。

也有认为是爱情不专,好淫逸的,俗语有“眉分八字,贪花柳”的说法。

如果眉毛翘竖,成“倒八字”形,也有认为其人心毒、心眼坏的,不过一般认为是性野,有勇无谋的表象,俗称之为“虎眉”。

眉毛一般是男的粗、 浓,女的细、淡。

如果女的同男的一样长着又粗又浓的眉毛,则被人认为是凶恶泼赖的表征。

瑶族妇女尤忌粗眉,其俗有修细眉的惯习。

细眉是妇女温厚、善良的表征。

眉毛也常与寿限相提并论。

俗信以为,眉毛浓密粗长者,必然长寿。

因此,眉毛忌剃掉,忌拔掉。

尤其是那长得突出的长的几根眉毛,俗称之为“寿眉”。

寿眉越长得长越好。

寿眉是最忌讳拔下的,即便是长得遮住了眼睛,也不拔掉,否则便会“折寿”的。

据说眉毛很少的人,无兄弟,有兄弟亦很少。

眉稀少者后世子孙亦不会繁荣。

眉毛忌说“倒了”。

因“眉”字谐音“霉”字,恐其成为谶语,真的因此而“倒了霉”。

眼睫毛离眉毛很近,也忌言“倒”,其意近同。

眼睛禁忌 眼睛者,目也。

《灵枢经.大惑论》云:“五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为之睛。

精之窠为眼。

骨之精为瞳子。

筋之精为黑眼。

气之精为白眼。

”《韩诗外传》云:“(目为)心之符也。

”可知眼睛乃是人的心灵的表现。

孟子也曾说过,“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

眸子不能掩其恶。

胸中正,则眸子瞭焉;

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

”(见《孟子.离娄》)人们心中所想,在眼睛中常能反映出来。

民间隐约地意识到,人们的心理活动是与人们的生理构成有着密切关系的。

任何感情的表现,如喜、怒、哀、乐、惊、恐、忧等等,都源于生理的机能,同时又会牵动筋肉,习久而凝,会在生理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

这种思想促成了相学的发展。

古代相书很多,各种相书都很重视对眼目的观察,所谓“欲察神气,先观目精”。

这种对眼睛重视的相法原则一定也是有民间信仰的基础的。

俗信以为眼睛是有魔力的。

通过眼睛的注视可以施放出一个人的精气元神,导致另一个人的吉、凶、祸、福,甚至可以使妇女怀孕、草木荣枯、事情成败。

西双版纳哈尼族人离婚后再见面时,禁忌双方再相看,这大约也是担心相看时他们双方的灵魂又会汇合在一处的缘故吧。

如果一个人失去了眼睛,就失去了灵性。

如果一幅动物的画像,没有画眼睛时,它是死的,被点上了眼睛,这幅画像就活了。

《画龙点睛》的故事就是这一信仰的反映。

在眼睛的长相方面,即眼形方面,据信“人眼有方睛者多寿”。

眼忌歪科,俗以为“眼斜心不正”。

眼睛上忌长黑痣,长黑痣要做强盗。

眼下长痣也不好,鄂温克族人相信,眼下长的是淌眼泪的痣,应用刀割掉,否则要常遇到伤心的事。

汉族民间,妇女忌“四白”。

“四白”即谓睛之上下左右皆露眼白也。

俗语说“目有四白,五夫守宅”。

又忌三角眼,俗以为长三角眼的人,孤僻、无情、凶恶、贼性难防。

过去民间还把眼形分别与各种动物的名称联系起来,比如分别叫做龙眼、凤眼、牛眼、羊眼等等。

这里有一份民间说唱艺人关于以眼形相人的唱词,颇为有趣,兹录如下: 长就的龙眼人必坐王位, 长就的凤眼人必坐正宫, 长就的狮眼人阁老宰相, 长就的虎眼人四路总兵, 长就的马眼人东奔西跑, 长就的牛眼人力大无穷, 长就的羊眼人吃斋好善, 长就的狗眼人伤人行凶, 长就的猴眼人熟能生巧, 长就的猪眼人蠢笨无能, 长就的鸡眼人扒明起早, 长就的鼠眼人好挖地洞。

其中,虽有韵脚限制和语意含混的性质存在,但也不难看出在眼形方面的一些民间信仰和民间禁忌。

应当指出,这并不都是为了凑趣才如此编排的,据一些史书中讲,古代相法里就有对眼形的这种分类法。

其中的类别要比这些还丰富,比如还是象眼、鹿眼、蛇眼、蜂眼、狼眼等等。

这里边肯定包含有民间对动物眼形和动物习性的观察经验,而民间则往往是把与某种动物的眼形相似的人看作其禀性也与该种动物的习性相雷同。

眼睛是有魔力的,眼泪中亦有元神,故在哭丧时,切忌不可将眼泪掉进棺材里去。

小说《暴风骤雨》中老孙头说:“这对身板不好。

” 因为眼睛中有神灵精气,所以它可以预示吉凶。

台湾高山族在视觉方面就禁忌遇见百步蛇、山猫、横死者及其死所,又忌讳看见动物交尾,以为眼见为凶。

过去民间还有染彩忌恶目者看见的禁忌俗信。

《抱朴子.金丹卷》云:“染彩者恶目者见之,皆失美色。

”《异苑》记述兰陵有华山,“山上有井,鸟巢其中,金喙黑色而团翅,此鸟见则大水。

井又不可窥,窥者不盈一岁,辄死”。

俗信以为眼跳就是神的兆示。

鄂温克族以为上眼皮跳是好兆,下眼皮跳,要有哭事。

汉族俗语中有“左眼跳财,右眼跳灾”、“左眼跳福,右眼跳祸”的说法。

又有“左跳喜,右跳愁,左跳发,右跳杀”等等,意思都一样,都是左吉右凶。

可能与“男左女右”、“左为阳,右为阴”、“左为上,右为下”的古老信仰原则有关。

据说,河南省修武县有一种说法是有男女分开着的。

男人是“左眼跳了财宝,右眼跳了是祸害”。

女人则是“右眼跳了是财宝,左眼跳了是祸害”。

这就更明显,是以阴阳对立的观念来解释眼跳的吉凶兆示了。

不过,一般是不分男女都是左吉右凶的。

遇到右眼跳时,民间又常用席篾、草棒粘贴在右眼上,以为破法。

《清稗类抄》曾录,“目颤粘麦草”一事,云:“王氏妇偶于右目粘一麦草,或骇而问之,则曰:‘右目肉颤,则将得殃。

俄顷右目颤,故为此以厌胜也。

’”据有关资料表明,在台湾,民间还把眼跳的兆示分成不同的时辰。

在不同时辰内左右眼跳的兆示又各有不同。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xssc/1/1195409.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