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养禁忌

中国民间禁忌——育养禁忌 婴儿初生,如果一切顺利,安定下来,接着便是婴儿的乳养和照顾了。

在最初时期里,婴儿的发育和养护方面,也存在许多禁忌。

因为这个时期里,婴儿的生命仍是很脆弱的,需要精心地照料,才能发育成长得好。

这方面的禁忌,有如下一些: (1)乳儿忌 浙江及沿海一带,民间有婴儿周天(24小时)讨“开喉奶”,亦即“乞奶”的习俗。

有些地区有婴儿降生的第二三天,只让其喝点甘草水或蜜水,不给奶吃。

要到“三朝”以后,才开始喂奶。

喂奶之前要先“乞好缘奶”,即向邻居家讨要奶水喂婴儿。

生男孩者要向生女孩家讨要;

生女孩者要向生男孩者讨要。

并且,乞奶忌同姓。

其意在于祝愿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得到好姻缘。

被乞奶的一方要是产后四个月的人家。

否则,会有“喜冲喜”之虞,民间甚忌之。

在哺乳婴儿方面,忌乳母在热、寒、怒、醉、房事时乳婴,以防婴儿受损。

如果请别人乳己婴,应选身体健康,有福气的人家。

忌用有狐臭、疥癣、癫痫等病的人作乳母,以免婴儿受感染患病。

婴儿忌喂得太饱,防积食。

据说乳儿太饱,会中脐风。

(2)襁褓忌 襁褓是指包裹婴儿的布和被褥。

一般忌新喜旧,主要是恐新布会损伤婴儿。

又有人说最好是用高寿老人的旧裙袄做襁褓,可保婴儿长寿。

襁褓又忌太厚,俗谓易使婴儿生疮,或说易令婴儿体弱畏寒。

襁褓被婴儿的便溺弄脏,忌洗完后搭在高处晾晒,又忌夜晚不收回室内。

否则,俗以为会遭鬼祟,伤害婴儿。

(3)穿衣忌 婴儿降生三朝时,民间一般要给婴儿洗一次澡,俗称“洗三”。

洗完澡后,可给小儿穿件小褂子,但忌讳穿裤子。

其中,迷信的说法,是婴儿不到一百天不许穿裤子。

不穿裤子腿脚灵便,如将夭亡可速转生。

否则,将被绊住腿脚,到了阴间将一去而不复返,实际上,因为婴儿不受束缚有利婴儿发育。

双生(双胞胎)婴儿,穿戴忌不一致。

如双天子(女)穿戴不一,别人见了会责怪的。

大概因其相像是天意,而天意不可违。

实则也是以双胞胎为喜、为荣的习俗下,其父母的一种炫耀心理的表现。

(4)饮食忌 婴儿忌食生硬、不好消化的食物。

北方忌让婴儿吃大米饭、馍、油饼、青菜等,未满月时,只吃违禁小说请删除,别的忌食。

满月后,可喝稀粥、面汤、菜汤、肉汁等,忌食肉类、豆类食品。

直到满周岁后,才能动荤腥。

否则,认为婴儿会积食、生病。

南方,婴儿满月后,即可开荤,吃米饭、肉食。

浙江温州一带,还有“叨光”的习俗。

即婴儿满月开荤时,忌食自己屋里的食品,必须到人口多的人家办喜事的地方,去乞取鸡、鸭、鱼、肉之类的食品来开荤。

俗信,可以将那种兴旺热闹的喜庆之光“叨”回家来,所以叫做“叨光”。

如果碰不上这类机会,甚至有一连等待几个月才给婴儿开荤的,无非是要图个吉利。

(5)洗浴忌 婴儿宜勤洗浴,否则,恐生疔、疮。

用水要冷热适中,洗得时间不能过久。

俗以为洗浴后用蚌粉扑身,可避邪。

旧时给婴儿洗浴还要择吉日。

有“寅卯酉日吉,壬午丁未癸巳凶”的说法。

勤洗浴是好事,对婴儿健康有益。

洗后扑粉,也可爽身。

惟择吉日,无一可取,纯属迷信。

洗婴水,尤其刚生下来头次洗婴水,忌讳乱泼,恐会亵渎神明。

据信,婴儿四个月内,胎神还在附近滞留未去,因而处处仍须小心,如果污及胎神,就将使婴儿罹难。

(6)惊吓忌 婴儿忌受到惊吓。

婴儿初来世上,对一切均属首次感触,未免奇异惊觉,常常最易被“吓着”。

所以产房内忌大声喧哗,忌器物碰撞,忌生人来往,忌灯光过强,忌冷热物触动婴儿,让婴儿先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等慢慢长大后再渐次扩大视野,接触更多的新鲜事物。

如一旦婴儿被吓着,忌大人大声喊叫。

俗以为可轻轻摸摸婴儿的耳朵垂,便能使婴儿安定恢复过来。

河南林县一带还有一种“挂神锁”的习俗。

为了防止婴儿的魂魄被惊吓着或者被生人、野鬼“带走”、“摄去”,当地人在婴儿降生后,即用一把锁,锁在门上,直到满月后才开开。

或者用红线穿一到四枚小铜钱挂在婴儿脖子上。

俗以为婴儿的魂魄也像自己家中的物什一般,是可以用这样的办法“锁定”、“拴牢”的。

(7)剃胎发忌 婴儿的胎发,一般要在百天日或满月时剃去。

俗说,因胎发沾染有母体的血污及秽气,所以要在百天或满月孕妇出产房前剃掉,以免触犯神灵。

江浙一带,剃去婴儿胎发叫做“打光光”。

杭州一带百日为婴儿剃发,叫“百禄”(“禄”读如“罗”。

参见下文“言语忌”一节)。

剃时脑门上(俗称“脑忽门”、“天灵盖”,或“忽歇顶”)要留足方一寸多的头发,叫做“孝顺发”。

河南、山东等地也有此俗,叫做“胎里带”。

俗间将所剃之胎发用红布包裹好,送到神庙中,求神保佑长生高寿。

有些地方,剃去胎发,还要用杏仁等物擦拭婴儿头皮,以避风邪,免生疮毒。

还有一些地方剃胎发的时间不都在百天日或满月日,且有男女的分别。

如,女儿剃胎发有选在二十日的;

男孩剃胎发有选在二十四日的,据说是取意“二十四孝”。

也有的地方男孩剃胎发要在满两月日,女婴剃胎发要在满一月日。

剃胎发和成人剃头理发一样,有避忌正月之说(参见本书“人体禁忌”、“发须禁忌”一节)。

(8)挠脚板忌 婴儿忌挠脚底板,俗以为挠婴儿脚底板会使其长大后没胆量,不敢过桥。

实则,恐惊吓着婴儿。

(9)见人忌 婴儿出生后,许多民族、许多地区有悬物忌门的习俗,其中的道理之一,就是忌讳婴儿见到生人。

浙江温州一带婴儿百天以内禁忌出门,外客也禁忌入内看视婴儿。

否则,婴儿见到生人“犯冲”,对婴儿不利,甚至会引起死亡。

畲族也有此俗,忌婴儿月内见生人,怕“冲”。

瑶族认为有穿白衣、草鞋的外人进入产房,会引起月子里的婴儿日夜啼哭,不吃奶,不睡觉,后果会是很严重的,白族禁止带弩弓的人进产房去看女婴,看男婴倒还无妨。

台湾忌属虎的人看视婴儿,恐被其“虎性”冲犯、吓唬着(以上参见本书“产地禁忌”一节)。

侗族人家添丁生子,将第一个来家者称为“踩生”人。

若是男踩女婴,则认为阳气重,女婴吉利,易养成人。

而踩生者要晦气三载,主人须热情招待。

若女踩男婴,则认为阴气重,男婴不吉,会体弱多病。

踩生者三年内必交好运,但要受到主人冷遇。

这显然是男尊女卑,男祥女晦的俗信在此间的反映。

(10)见物忌 婴儿忌见生人,也忌见生物。

云南佤族婴儿不满月忌把老鼠、蚂蚱带到家里来,否则,婴儿见了身上会起疙瘩。

基诺族婴儿满月时,猎物和瓜菜忌带进产房。

直到太阳落山后,才能解除此类禁忌。

否则对婴儿不利。

(11)摇篮忌 鄂伦春族忌往婴儿摇篮里搁置马镫、猎刀和猎斧一类的器物,否则,婴儿会遭不幸。

汉族有忌摇空摇篮的习俗。

否则,婴儿会爱哭,或将遭受不测。

摇空摇篮又意味着失去了婴儿,大不吉利。

(12)看戏忌 忌婴儿看布袋戏、傀儡戏。

恐受冲害,或惧怕婴儿因此而身残体弱。

(13)言语忌 河南林县一带,生男孩之家,一个月内禁忌说“男”字,怕走露真相,被邪魔拉去。

甚至要伪称是个“女孩”。

这一方面说明民间重男轻女的思想严重,另一方面也看得出生男孩者是怎样地害怕再失去他!

当人们无比珍视某种东西时,甚至不敢提到它,惟恐一说出口,这东西就没了。

禁忌的作用之一,就是帮助人们维护这种心理的变态平衡。

杭州婴儿百日忌言“百日”,而言“百禄”。

因百日专指人死后百天而言,故避之。

“百禄”又因与“不禄”同音,不禄者,亦死也。

故又读“禄”如“罗”,以避之。

基诺族在婴儿满月那天,甚至一整天都禁忌讲话,以此来确保婴儿满月日的顺利度过。

汉族大部分地区都有忌言婴儿有病与否的习俗。

说婴儿有病,固然犯忌,恐其真的病了,或者病会越来越重;

如说“这孩子身体不错,从没病过”,却也同样是犯忌的。

因为,说“没病”若被病魔听去,提醒了它,倒非叫婴儿大病一场不可,岂不就糟了。

民间还忌议论婴儿胖瘦。

说瘦,怕真的瘦起来了;

说胖,怕被神灵误听成“嫌胖”的意思,反而使其羸瘦起来。

这些都反映了民间在“说凶真凶”、“说吉反凶”之类矛盾心情下的求吉心理。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禁口,处处少说为佳。

这也正是民间繁重的禁忌所必然造成的一种死气沉沉的公共禁约现象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xssc/1/1216346.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