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制作禁忌
中国民间禁忌——食品制作禁忌 食品制作方面的禁忌是与食物食品禁忌有关的,俗以为食品的制作可以直接影响到食品的性质。
如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不食不洁之物(猪、驴、骡等),而牛、羊之类是可以食用的。
但可食用的牲畜又要看宰杀者是谁。
宰杀者若是阿訇或者懂得宰杀规矩的伊斯兰教信徒,则认为是洁净的,可食;
否则,若是非信仰伊斯兰教者所杀,则仍以为是不洁净的,仍要忌食。
有的地区甚至只食一刀杀死的牲畜,一刀未致死而杀第二刀的亦忌食。
或以为,一刀未杀死表明主示意,不该食之。
天意不可违,故不肯食。
壮族忌在厨房杀狗。
壮族有吃狗肉的习惯。
但绝对不能在厨房里杀狗,也不能在灶上煮狗肉。
认为在厨房杀狗就会秽污灶王,狗血一淋,灶王会跑开,大家就没有神灵保佑了。
所以,人们杀狗时多在屋外进行,烧火刮毛也在外边做,砍好狗肉拿来煮时,另用石头、砖头来砌临时的火灶,或在田边挖个灶,吃后就将灶毁掉。
汉族也有惧杀牲禽的习俗。
以为杀牲禽会给自己带来不利。
多半是上了年纪的人杀牲禽,年轻人忌上前看,忌动手宰杀。
不得不杀时,动手前,常用嘴噙一下刀背,以为“破邪”。
传说这一噙,死后到阴间可吓跑兽怪,免遭报复。
有的在下刀前还念几句咒语,如“不怨你,不怨我,光怨你主家卖给我”云云。
杀完之后,还须蒸一碗血吃,以弥补杀性的罪过。
吃饺子,旧时是很慎重的,一般都是过年节时才吃的。
中原一带包饺子忌讳数数,据说一数数就少了。
忌讳说“够了”、“不够”、“多了”、“少子”。
怕被神灵听去了整治人。
据说有的人家因为说了这类话,饺子一下锅里就不见了,东北一带又有忌包饺子不捏褶的,说是捏光边像“和尚头”,不吉利。
其俗又忌包好了饺子摆成圈。
据说摆圈表明日子越过越死门子。
而要摆得横竖成行,这样才显得财路通达。
过年吃饺子时,又爱在饺子里包上钱或小煤块。
吃着有钱的饺子兆示要发财;
吃着有煤块的饺子就预示要倒霉了。
因此都忌讳吃着有煤块的饺子。
这些包饺子中的禁忌也表达出食品制作中人们趋吉避凶的神秘观念。
不但包饺子如此,做其他食品也是这样。
过年蒸年糕,也忌讳孩子们在灶前指指点点、乱说话。
俗以为孩子们一插嘴,年糕就发不起来了,就蒸不好了。
就是平日里蒸馍馍、炸油条时,也有恐怕得罪鬼神的忌讳。
为了防止“鬼捏馍”和“鬼喝油”,一般这时是禁忌外人串门的。
在门口,有的插把剪刀,有的放碗冷水,还有干脆关门闭户,以防人来。
有人串门赶上正在蒸馍、炸油条时,必须先到火灶旁帮助烧把火,以为破解。
壮族忌煮夹生饭,特别是周围熟,中间有一团口盅大或鸡蛋般大的米不熟,就认定是一种不祥的预兆,不久必有灾难或横祸。
因而,要出门远行的改期,在一段时间里,处处小心谨慎,与人交往,也多加小心,言行举动都比较克制。
有些还要求神拜佛,请师公道公来消灾。
做饭时还忌讳秽柴烧火,俗以为也会导致食物不洁的。
壮族忌烧被风刮倒的树木。
壮族传说,古代柴草的枝叶为脚,与各种动物一样走路,其根部是头,根须是头发,后来柴草走到人家里,连人走动的地方都挤满了,人们去向始祖神布洛陀告状,布洛陀命倒生神把树木颠倒过来,将其头部插入土里,不许走动。
从此 ,柴草要由人去砍割,才能进家。
过去,壮家村边被风刮倒的大树,人们不敢用,生怕倒生神见怪,遭受祸殃。
由于月经期妇女、孕妇、产妇均为不洁之人,所以有些重要的炊事亦禁忌她们参与。
没有福气的人,如孀妇、无子嗣者、带孝者,恐身上有凶煞气,不吉利,也常禁忌参与炊事。
尤其是上祭的供品,更是忌讳得厉害。
鲁迅小说《祝福》中就曾反复描写了这样的细节。
旧时,由于做豆酱和酿酒一样,成败很难掌握,不是发酸便是发霉。
于是民间就怨天尤人,乱找原因。
《风俗通义》云:“雷不作酱,俗说令人腹内雷声。
”民间则又有忌讳作酱时不洁女人、带孝者近前偷看的说法。
俗以为经这些不洁净的人一看,豆酱必坏无疑。
这是基于事前忌说破的心理。
不论什么事儿,事前一经说破,一经看见,便不灵验了。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xssc/1/1283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