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和科技

明代山西汾州商人王文素,早年随父到河北饶阳经商,自幼涉猎书史诸子百家,又由于经商的需要,他很小就练打算盘,尤长于算法。

他收集了宋代杨辉、明代杜文高、夏源泽诸家的算书,精心钻研。

到正德八年(1513)撰成《新集通证古今界学宝鉴》十册三十卷。

当时河北武清也有位喜欢数学的杜瑾(字良玉)。

王、杜二人会于清河旅店,各陈所长,切磋算法。

独文素超出人表,杜瑾喜曰:“诚吾辈之弗如也,所谓数算中之纯粹而精者乎!

”王文素又将平日所改正算学书十帙请杜瑾审阅。

杜读后,深加赞叹,认为宋代杨辉及当朝金陵杜文高、江宁夏源泽、金台金来朋等名家算法固然不错,但藏头露尾,俱以逢巧之法而证之,不够灵活通变,以致后人学之甚难。

惟文素以通玄活变之术,断成讲义,使人易学易懂。

王文素在是书的《前言》中也指出:算学是“普天之下,公私之间,不可一日而缺者”。

他认为,对于算家,切不可以“六艺之末而忽之”。

于是,“留心算学,手不释卷,三十余年”。

嘉靖三年,(1524)。

数学、珠算、会计等计算科技与商人的经商活动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明清山西商人很重视对数学、珠算、会计等计算科技的研究与实际应用。

明代蒲州大商人张四教,16岁服贾远游。

其兄张四维称他“尤精《九章算术》,凡方田粟布勾股商分等法……弟皆按籍妙解,不由师授。

……弟治业滋久,谙于东方鹾利原委,分布、调布具有操纵,末年业用大裕,不啻十倍其初”(《条麓堂集》卷28)。

年已六十的王文素倾其毕生精力编成《新集通证古今算学宝鉴》。

全书共42卷203条,117诀,1267问,分订十二册。

这是一部优秀的应用数学之作,内容之丰富,科学性之强,胜过明代钱塘吴敬《九章算比类大全》、安徽休宁程大位《直指算法统宗》。

王文素所著《新集通证古今算学宝鉴》,具有如下五个特点:一是包罗面广,实用价值高。

是书不仅全面继承了前人的算学成就,并有所创新,如将“身前因”改进为“身前乘”,发展了“归总还零”除法,创造了“众九相乘”、“实位相同”等新法,对传统的开方法有所改进,并在立体图形的插图画法上,率先采用了现代轴图法中常用的正等测图法。

此外,书中还可看到当时的税收征管法等内容,介绍了简捷速成计算法。

所以王氏所著是一部比较全面的应用数学之作。

二是深入浅出,通俗易学。

全书中有释义、解题,并有绘图及算学口诀。

王是校正了过去算学著作中的一些错误之处。

四是珠算内容丰富,其法新颖,在明代诸多珠算书中处于高水平。

关于会计核算,如前章所述,明末清初晋商实行的“龙门帐”,就是一套既简单又明确的商业会计法。

其价值与意义对我国会计学的发展有一定贡献,“龙门帐”的“会龙门”至今仍然是科学的会计原理之一。

有的会计学家甚至认为“龙门帐”是我国会计的开端。

具体说,“龙门帐”对我国会计发展的贡献主要有三:一是促使记帐方法向复式记帐发展。

由于“龙门帐”需要对进、缴、存、该进行全面、连续的核算,过去单式记帐法难于满足这方面的要求,促使记帐方法朝复式记帐发展。

清末民初出现的“三脚帐”,便是在“龙门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后来又在“龙门帐”的基础上发展成“四脚帐”,更具备了复式记帐的某些条件。

二是发展了记帐原理,为现代商业会计奠定基础。

“龙门帐”能够根据商业经济活动的特点,把错综复杂的经济现象比较科学地划为四大类,并阐明了进、缴、存、该相互间的依存关系,提出了“合龙门”的科学原理,是对会计学的重大贡献。

三是初步确定了会计的基本职能。

“龙门帐”通过进、缴、存、该四大类的记帐、复帐、报帐等几个环节对商业经营过程进行控制和观念总结,为经营管理提供信息,作为业主对今后工作决策的依据。

基本上起到了能反映经营情况、监督经营行为和促进经营发展的作用,初步确定了会计基本职能。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xssc/1/1318040.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