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兵器篇 镗

第一百二十九章 兵器篇 镗   镗,中国古兵器。

始于明代,是由枪发展而来的,茅元仪《武备志》载:“此器自有倭时始用,在闽、粤、川、贵、云、湖皆旧有之,而制不同”。

周纬《中国兵器史稿》也说:“镗兵之重要者为枪头齿翼月牙镗,长与月牙铲同;

茅氏(茅元仪)注曰:以纯铁为之,盖恐用生铁则易折其翼也;

镦亦有尖刀,可倒用为刺兵,左、右、中三面均可刺,其齿形镗则兼有碴兵、句兵之用,诚属利器,惟恐使用较难,须经过精细之练习耳。

”镗在清代应用甚广,尔后,逐渐减少。

  镗一般头的两边形似马叉,中间似剑状。

它上有利刃,称正锋,长1尺半,尖锐如枪,横有弯股刃,两锋中有脊。

锋与横刃互镶,并嵌于七、八尺长的柄上,柄下端有长约半尺的梭状铁钻。

镗的形状较多,主要有:月牙镗、四节镗、五齿镗、三节镗、雁尾镗、雁翅镗、雁嘴镗、凤翅镏金镗、锯翅镗、金牛镗、燕子镗、凤翅镗、夜战镗、牛头镗、燕子镗、雷震镗等。

  镗长而重,多为力大身高者使用。

使用时多是两手交换,有时左把在前,有时右把在前。

它的基本技法有:捕、折、翻、撩、勾、捅、捞、咬、拨等。

\ -------------------- 制作工具:读书巴士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xssc/1/1606173.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