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时代的地名收录

七星关——①今贵州毕节西南七星山上,传为诸葛亮祭旗处。

②即望星关,今四川茂汶西南。

七盘关——在今四川广元东北与陕西宁强间的七盘岭上。

七闽——指今福建。

古指今福建和浙南少数民族地区。

八公山——今安徽淮南市西。

八百媳妇——在今缅甸掸邦东部。

三元里——在广州市北。

三受降城——唐景龙二年(708年)张仁愿筑,均在河套的黄河北岸,西受降城在今内蒙古杭锦后旗乌加河北岸、狼山口南,中受降城在今包头西,东受降城在今托克托南。

三佛齐——即室利佛逝国,7—13世纪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古国。

于阗——西域古国,在今新疆和田一带。

唐军镇名,在今和田西南。

土木堡——在今河北怀来东。

下蔡——今安徽风台。

春秋时名州来。

秦置县,明废。

大兴城——隋于汉长安城东南筑新城,名大兴城,在今西安城及城东、城南、城西一带。

即唐长安城。

大非川一一在今青海共和县西南切吉平原,一说为今青海湖以西的布哈河。

唐薛仁贵等在此为吐蕃所败。

大沫崮——山名,今山东费县西南。

大泽乡—一今安徽宿县东南刘村集 大庾岭——五岭(湘赣与粤桂间的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五岭)之一,汉武帝时庾将军在此筑城,故名。

又名梅岭。

唐张九龄、宋蔡挺、蔡抗都曾修筑道路。

大雁塔——在陕西西安市南大慈恩寺内。

652年唐玄奘建,原五层,武则天时增至十层,今存七层,高64米。

大震关——在今甘肃清水县东陇山东坡。

唐中叶以后为防御吐蕃的要地。

大宛——西域古国,在今苏联中亚费尔干纳盆地。

国都贵山城,在今卡散赛。

大食——唐称阿拉伯帝国为大食,原语为波斯一部族名称。

大秦——亦作犁轩。

汉称罗马为大秦。

万里桥——在今四川成都南锦江上。

万里长沙——古指我国南海诸岛中一些岛群。

又“万里石塘”、“万里石床”,意亦相同。

弋阳——今河南潢川西。

三国至隋唐有弋阳郡、弋阳县。

上元——唐上元二年(761年)改江宁为上元县。

五代吴在此分置上元、江宁二县。

民国并入江宁县。

上谷——古郡名。

秦治沮阳,(今河北怀来东南)。

北魏废。

隋唐时的上谷郡即易州。

上郡——古郡名。

秦汉治所在肤施,今陕西榆林东南。

隋上郡即郎城郡,治今陕西富县。

唐上郡即绥州,治今绥德。

三个上郡及其治所,地望均不同。

山阴——今浙江绍兴,因在会稽山之北得名。

秦置县。

隋改会稽县。

唐在此分置会稽、山阴二县。

民国并为绍兴。

山南——意为秦岭之南。

唐有山南道,旋又分为山南东道(治襄州,今襄樊市)与山南西道(治梁州,改称兴元府,今汉中)。

辖境南至重庆至岳阳间的长江以北地区。

山阳渎——公元587年隋文帝所开江淮间运河,北起山阳(今江苏淮安),南至扬州市南入江。

广东——今广东省,秦在南海、桂林二郡境,汉属交州,三国吴分属广州、交州,唐属岭南道,宋为广南东路、广南西路,元分属湖广、江西二行中书省,明设广东省。

广陵——秦县在今江苏扬州西北。

隋改江阳,治今扬州。

南唐恢复广陵原名。

宋熙宁五年(1072年)并入江都。

广固城一—今山东益都西北。

南燕都城,为刘裕所毁。

义兴——古县名,原称阳羡,隋改义兴,宋避太宗讳改宜兴。

又东晋时曾设义兴郡,治阳羡,辖今江苏宜兴、溧阳,隋废。

韦曲——唐有韦曲镇,在今陕西长安县,因诸韦聚居得名。

以东五里即今长安县东少陵原东南端,有杜曲,为诸杜世居之地。

合称韦杜。

太原—一秦汉太原郡治所在晋阳,在今太原市西南。

隋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

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

宋太宗太平兴国中,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太原市)。

以后宋、金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以来省会都在此地。

历阳——今安徽和县。

秦置县,晋以历阳为治所,置历阳郡。

隋唐历阳郡即和州。

长沙——秦长沙郡治临湘,隋唐潭州或长沙郡治所,明长沙府治,均即今湖南长沙。

清为湖南省会。

凤翔——唐凤翔府(本为郡)治天兴,即今凤翔。

金为路,明清仍为府。

民国废府。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xssc/1/224331.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