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的来历
七夕七月七,是传说中牛郎织女从鹊桥渡天河相会的日子。
人们心中的织女是个勤劳善良、心灵手巧的天仙,所以七月七这天晚上,年轻的姑娘和少妇都要出来行拜祭的礼仪,并向织女乞巧,希望自己也能象织女一样有双灵巧的手,有颗聪慧的心,会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因为七夕节与女事关系密切,所以又叫“女儿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妇女节。
七夕节有吃巧食的风俗。
巧食的内容有瓜果和各式各样的面点,各地风俗不一。
各种巧食做成后,都要陈列到庭院中的几案上,好象要请天上的织女来品评。
然后大家一面观赏着遥远的夜空,一面吃着各种巧食,认为这样会使人变得灵巧。
汉代时,民间便开始向织女乞巧了。
不但祈求心灵手巧,还祈求得到财富、早日有美满甜蜜的婚姻和得子。
七夕乞巧花样多 月下盟结,穿针引线 胶东地区,有祭拜七姐神的习俗,年轻女子常喜欢在七夕节着新装,聚一堂,月下盟结七姐妹。
有的还唱“天皇皇地皇皇,俺请七姐姐下天堂。
不图你的针,不图你的线,光学你的七十二样好手段。
”还竞赛穿针引线,争得巧手之名。
漂针试巧 七月七日,为“女节”。
少女咸以盂盛水向日,中漂针,照水中之影,以试巧,复陈瓜果,争相“乞巧”。
种巧菜作巧花 山东荣城有两种活动,一种是“巧菜”,即少女在酒杯中培育麦芽,一种是“巧花”,也是由少女用面粉塑制各种带花的食品。
结扎巧姑 种豆苗青葱 占卜巧拙 穿针走线 剪窗花 陕西黄土高原地区,在七夕节的夜晚也有举行各种乞巧活动的风俗,妇女们往往要结扎穿花衣的草人,谓之巧姑,不但要供瓜果,还栽种豆苗、青葱,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都手端一碗清水,剪豆苗、青葱,放入水中,用看月下投物之影来占卜巧拙之命,还穿针走线,竞争高低。
同时还举行剪窗花比巧手的活动。
净水视影定验巧拙 江苏一带的乞巧活动是取净水一碗于阳光下曝晒,并露天过夜。
即捡细草棒浮于水中,视其影来定验巧拙。
也有许多年青女子采用小针看水底针影来应验智愚的。
其他地区的汉族也多采用这种方式来应验巧拙智愚。
用蜘蛛乞巧 浙江、安徽等地用蜘蛛乞巧的方式:在小盆或小盒中放入蜘蛛,次日晨看其结网的疏密来定巧拙。
如果蜘蛛还在瓜果上结网,也意味着智巧的到来。
及以小蜘蛛贮盒内,以候结网之疏密,为得巧之多少。
接露水 浙江农村,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
传说七夕节时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种生求子 种生求子是七夕节中旧时的习俗,实际上是生育信仰之一种。
在节日前利用若干种植物,如小麦、绿豆、小豆、碗豆等,放在器皿浸水,生芽数寸后,于七夕即日用红蓝彩线束扎起来,作为一种得子得福的象征。
还用蜡塑各种形象,放在水上浮游。
树液洗头发 花草染指甲 许多地区的年轻姑娘,喜欢在节日时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传说不仅可以年青美丽,而且对未婚的女子,还可以尽快找到如意郎君。
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数女子与儿童们,在节日娱乐中的一种爱好,也与生育信仰有密切的关系。
七夕储水 红头绳七个结 广西某些地区有七夕储水的习俗,认为双七水洗浴能消灾除病,体弱多病的孩子,也常在此日将红头绳结七个结,戴在脖子上,祈求健康吉祥。
吃巧食 七夕节的饮食风俗,各地不尽相同,一般都称其为吃巧食,其中多饺子、面条、油果子、馄饨等为此节日的食物。
吃云面,此面得用露水制成,吃它能获得巧意。
还有许多民间糕点铺,喜欢制一些织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称“巧人”“巧酥”,出售时又称为“送巧人”,此风俗在一些地区流传至今。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xssc/1/462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