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佛转世
活佛转世制度是西藏宗教的重要特点之一,是以灵魂转世说为根据,为解决宗教首领继承问题而产生的宗教制度。
它初创于藏传佛教噶举派的噶玛支派。
该支派的首领都松钦巴公元1193年逝世时,遗嘱弟子“将转世再来”。
弟子们认定噶玛拔希为其师的转世灵童,经寺庙10年培养,正式以该派首领身份活动,成为西藏第一位转世活佛。
格鲁派(黄教)采用活佛转世制度始于16世纪中叶,公元1542年,格鲁派的哲蚌寺寺主根敦嘉措逝世,哲蚌寺正式寻找他的转世灵童,并于1544年认定堆垅这个地方的贵族子弟索南嘉措为根敦嘉措的转世灵童。
公元1546年,年仅4岁的索南嘉措被迎接到哲蚌寺接替根敦嘉措的法位。
公元1578年,蒙古俺答汗赠索南嘉措“达赖喇嘛”的尊号后,格鲁派(黄教)追认宗喀巴的弟子中年纪最小、创建并担任扎什伦布寺寺主的根敦珠巴为一世达赖,追认曾任扎什伦布寺主、后任哲蚌寺寺主的根敦嘉措为二世达赖,而索南嘉措便成为三世达赖,达赖活佛系统从此建立,相传至今的是十四世。
在历世达赖喇嘛中,除四世达赖是蒙古族、六世达赖是门巴族外,其余都是藏族。
班禅活佛转世系统始于罗桑曲结,罗桑曲结是四世和五世达赖喇嘛的师父,公元1645年他被蒙古固始汗赠以“班禅”的尊号后,格鲁派(黄教)确认他为四世班禅,追认宗喀巴的门徒克主杰为一世班禅,索南却朗为二世班禅,罗桑顿珠为三世班禅。
从四世班禅起,历世班禅都以扎什伦布寺为母寺。
相传至今的是十一世。
达赖、班禅两大活佛系统的转世有其传统程序,前世生前有关转世的预言、逝世前后的异常现象的征兆、护法神师的神谕,是寻访灵童的主要依据。
如十三世达赖圆寂时面向东方,且由拉萨至东北方向天空出现异样彩云,故预示了转世灵童诞生的方域。
后在加查县群科加寺圣母湖观看神谕,湖中幻影显示的景象是:一条道路的将尽外有一户农家,其门前有巨柳一株,柳树旁有一匹白马,一位妇女抱着小孩立于树下。
活佛们就是按这些征兆和景象寻访到十四世达赖的。
寻找要秘密进行,被选派的有声望的活佛或近侍弟子,在闭关静修后,化装分赴各地去寻访灵童。
对初选的候选灵童要进行遗物验证,即将前世常用的法器或其他用品,与同样的物品放在一起,让候选儿童从中认拿前世遗物,依认辨的准确程度对之筛选淘汰。
鉴于以往寻访转灵童易为少数人所左右,往往造成僵局和纠纷的弊端,从清朝乾隆时期中央政(蟹)府又设立了金瓶掣签。
其程序是:将经过遗物验证筛选出的数名候选灵童的名字及出生年月,各写在名签牌上,用纸包好后放入金瓶内,当众抽出的一名,即被定为正式灵童。
正式灵童的批准后,要为转世灵童举办盛大的坐床典礼,即转世灵童依法升登前世的法床,正式继承前世的法统。
自此以后,灵童即以新的一世达赖或班禅的身份开始宗教活动,接受信徒朝拜。
达赖、班禅的由来及其转世 达赖和班禅是西藏黄教领袖宗喀巴的两大传承弟子,后来形成两个不同的传承系统。
达赖喇嘛的称号始于1578年,确定于第三世达赖索南嘉措时期。
当时他到青海地区传教,说服了土默特部的首领俺答汗皈依佛门,他们在政治上彼此推祟并互赠尊号。
俺答汗赠给索南嘉措的尊号:“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
“圣”在佛教中表示超出凡间;
“识一切”是普遍通晓之意,认为是显宗方面取得最高成就的人;
“瓦齐尔达喇”为梵文,意为执金刚,是在密宗方面有最高成就的人的称号;
“达赖”是蒙语“大海”;
“喇嘛”是藏语“大师”。
合起来说,就是在显宗和密宗两方面都修到最高成就的,超凡入圣而学问渊博犹如大海一样的上师。
这个尊号仅是蒙藏代表人物私人之间的互赠,尚不具有政治及法律意义。
当时,俺答汗已受明朝册封为顺义王。
索南嘉措托俺答汗代他向明朝皇帝请求册封;
他本人也向明朝宰相张(蟹)居正致函,要求朝廷给他赐封。
不久,明朝万历皇帝降旨,赐给他的封文中就有“达赖”的字样。
1587年明朝政(蟹)府正式承认这一称号,并派使节加以敕封。
索南嘉措得此称号之始,为三世达赖喇嘛。
前两世为后人追认。
由此往前追溯,宗喀巴的弟子根敦珠巴为一世,根敦嘉措为二世。
1653年(清顺治十年),五世达赖应清帝之邀来到北京。
顺治皇帝沿用了俺答汗对三世达赖的尊号,正式册封他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并授予金册和金印(金印刻有汉、满、藏三种文字)。
从此,“达赖喇嘛”封号开始具有政治意义和法律效力。
1751年,清朝为了更好地治理西藏,又令七世达赖喇嘛掌管地方政权,开始政教合一。
1959年流亡在印度的是第十四世达赖。
班禅的称号始于1645年,当时控制西藏实权的蒙古首领固始汗封称宗喀巴的四传弟子罗桑确吉坚赞为“班禅博克多”。
“班”是梵文“班智达”,汉语意为“学者”;
“禅”是藏语“钦波”,汉语意为“大”,合起来是“大学者”的意思。
“博克多”则是蒙语,指有智有勇的英雄人物。
固始汗令罗桑确吉坚赞主持扎什伦布寺,并划分后藏部分地区归他管辖,称为四世班禅(前三世为后人追认)。
宗喀巴的弟子克珠杰被追认为第一世班禅。
1713年,清朝的康熙皇帝正式册封第五世班禅罗桑意希为“班禅额尔德尼”(满语意为“珍宝”)并赐金册金印,称为班禅五世。
从此,确立了班禅在格鲁派中的地位。
达赖和班禅两个喇嘛系统均采用独特的活佛转世制度。
达赖系统转世制始于三世达赖。
班禅系统转世制始于四世班禅。
除达赖和班禅两大活佛外,一些大的寺院也实行活佛转世制度。
藏传佛教认为活佛是永恒的,通过连续不断的“转世”来到世间生活。
因此一位活佛圆寂时,就要根据种种“征兆”和“启示”,来确定活佛转世的方向和地点,然后再派人沿着一定方向寻找被认为是活佛化身的“转世灵童”。
有时找来的“灵童”不止-个,会出现纠纷和争执,因此清违禁小说请删除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特颁发两个金瓶,一置北京雍和宫,一置拉萨大昭寺。
凡在理藩院注册的藏传佛教蒙、藏大活佛,如章嘉呼图克图、哲布尊丹巴、达赖、班禅等转世时,均须将寻得的若干“灵童”的名字写在象牙签上,置于金瓶中,由理藩院尚书在雍和宫或由驻藏大臣在大昭寺监督掣签来确定“灵童”,然后经过“坐床”仪式,便正式成为“转世活佛”。
藏传佛教格鲁派有两大活佛转世系统,一个是达赖喇嘛,另一个为班禅额尔德尼。
转世系统虽然不同,但达赖和班禅的宗教政治地位是平等的。
达赖与班禅个人之间互为师徒,关系颇为密切。
班禅方面:一世班禅为一世达赖之师;
四世班禅为四世、五世达赖之师;
五世班禅为六世、七世达赖之师;
六世班禅为八世达赖之师;
七世班禅为九世、十世、十一世达赖之师;
八世班禅为十三世达赖之师。
达赖方面:五世达赖为五世班禅之师;
七世达赖为六世班禅之师;
八世达赖为七世班禅之师;
十三世达赖为九世班禅之师。
1933年12月17日,十三世达赖圆寂。
1938年冬,在青海寻访到“灵童”,被认为是达赖转世的化身。
1939年3月,国民党政(蟹)府派蒙藏委员会委员长吴忠信入藏。
1940年2月22日,十四世达赖在布达拉宫举行了继承职位的仪式“坐床典礼”。
据说,寻觅灵童,主要遵照以下三点精神:①十三世达赖圆寂时,面向东,暗示将转生东方;
②乃穹(护法神)降神说达赖将转生东北汉人地方;
②热振(大活佛之一,地位仅次于达赖、班禅)观海,海内现一农家,位马路将尽处,门前巨柳一株,旁系白马,有妇人抱小儿立树下。
热振将海中所现情景,请画师详细绘出,并派格桑活佛及古桑子二人,按图向东北方向寻访,费时二年之久。
果然在青海寻获灵童家庭,当时的情景与热振观海所见的完全相同。
于是,古桑子伪装阔商,格桑活佛扮作仆从,共至灵童家借宿。
灵童对阔客竞不理采,而对“仆从”格桑活佛却表示好感,与他亲近,抚其面捋其须,并将其项间所挂念珠一串摘下说:“这是我的东西,现应归还我!
”格桑活佛是十三世达赖亲近侍从,念珠确为达赖所赐。
接着格桑等复出茶杯十多只,其中新旧参差,色泽亦不一致,让灵童自选,灵童不取其中最大最美的,而择一淡黄色旧杯,也是十三世达赖旧物。
如此反复试验,无不应验,于是确认其为达赖化身。
1939年7月,灵童自西乡启程,10月初抵藏。
抵拉萨后,西藏僧俗欢喜若狂,入城之日,远道来此赡礼者,逾数万人。
后抵罗布林卡,受西藏官民公开朝拜。
参拜时,或献五供,或献布帛,或献金钱,均由专司喇嘛接收。
灵童高坐上位。
总堪布旁立侍应。
拜者献物后,即趋至灵童座前,以头就供桌,灵童或摩之以手,或举拂尘略拭其发,或竟置之不理;
受摩顶者庆幸可以超脱苦海;
被忽略者,惟自恨轮回未尽。
参拜后,藏民退出,藏官则围坐殿内,由喇嘛二人,各以巨壶盛酥油茶,以巨罐盛米饭,分给在座者。
藏官均于怀中取出木碗,接茶少许,尽力饮之;
饭则用于抓食。
据说此为佛赐,食之可以长生。
1940年2月22日,吴忠信委员长主持灵童坐床典礼。
灵童升座后,热振起立向他行三叩首礼,司伦及三噶伦亦继热振起立,向灵童叩首。
经过诵经等程序后,给灵童戴上一尖顶黄缎僧帽,表示加冕之意。
从此以后,灵童便可正式称达赖。
小达赖渐渐长大,在专职经师的教育下学经习礼。
学经的生涯是辛苦的,他每日的功课是研究显、密两宗教义,搞清各世活佛及佛教的历史,背诵经文。
达赖转世的认定,一般要经过以下程序: 1. 观察达赖圆寂时面向,了解有什么遗言或暗示。
2. 请在世的班禅问卜,判断转世方向。
3. 召集摄政和僧俗要员,让专职降神的乃均、曲均降神,指明转世方向。
4. 请山南桑耶寺的降神喇嘛曲将降神,指明转世方向。
5. 派大德高僧到拉萨东部的曲科甲圣湖观察转世地方的地貌特征显影。
先向湖中抛撒哈达、宝瓶药物等,然后择地诵经祈祷,静观湖面显现幻影,最后描绘出转世地的环境和特征。
6. 摄政将卜征和湖上显征绘成图,派出许多大德高僧分几路前往确定的方位分头寻找。
7. 在卜算方位发现与卜征和达赖圆寂大致同时出生的男孩后,先观察其长相与动作,然后将达赖生前用过的物品与其它杂物混摆在小孩面前任其抓拿,并进行智力测试,看其有无灵异现象。
8. 如小孩表现“灵异”,又抓拿达赖用过的物品,选灵童的人便嘱咐其家人要认真照看小孩,不让外人接触。
同时回去向摄政等汇报。
9. 摄政择吉日邀请三大寺活佛和僧俗官员一起,再请乃均、曲均降神,如无误,则报告驻藏大臣,征求中央王朝的意见,并准备迎接。
10. 由侍候达赖的“三大堪布”和官员、军队组成庞大的迎接队伍,前往接请“灵童”,连其家人一同接到拉萨。
11. 如果只选到一名“灵童”,就直接请驻藏大臣报请中央,请予免去“掣签”而直接册封。
如果有多名“灵童”,那就要召集摄政和大活佛、高僧及官员到大昭寺,由驻藏大臣亲自主持“金瓶掣签”活动,将写有各“灵童”姓名的签放入瓶内摇后当众掣出,定夺达赖转世。
定为转世者,其家人被封为贵族。
落选者也有较好的安排。
12. 被确定的“灵童”直接送至公塘寺或哲蚌寺学习经典。
13. 由班禅亲自为达赖转世者剃发受戒取法名,并亲自教育转世灵童一段时间。
14. 在中央王朝册封令下达后,择定吉期,由摄政、驻藏大臣和各寺高僧、官员陪同前往大昭寺,先向殿中的“当今皇上万岁万万岁”牌位献哈达,再进内朝拜释迦牟尼佛像。
15. 向布达拉宫进发,在日光殿举行“坐床典礼”。
仪式后,新的达赖正式确定,开始使用达赖的金印、权力。
十大呼图克图,是格鲁派内有“国王化身”之称的大活佛,地位仅次干达赖、班禅,在达赖年幼时,有资格出任摄政王等高官。
<font color=#ffff00> 藏传佛教的活佛转世制度,是藏传佛教有别于其他宗教和佛教其他支派的最为独特的方面之一。
活佛转世的空没、玄妙,增加了藏传佛教的神秘色彩。
按照佛教教义的说法,一个活佛的圆寂,不过是灵魂的转移,化身为另一肉体的人而已。
化身随机体显现,所以必有灵童转世。
活佛生生不息地沿袭下来,是由转世制度维系的。
世世相接,永垂无疆。
活佛转世制度创立于公元十三世纪。
最早起源于噶举派中的噶玛噶举派。
噶举派注重隐居生活,注意修行。
西康僧人都松钦巴对噶举派学说有独到的见解,并建立了自己的寺院广授学徒创立一派一噶玛噶举派黑帽系。
公元1333年,噶举派黑帽系第三代主持——让迥多吉受到元帝国皇室的邀请,赴京参加了元顺帝的登基典礼,受到了元朝青睐,取代了萨迦派的地位。
当他第三次上京访问时,不幸染病圆寂,临终前留有遗言,说自己将在西藏的工布地方转世。
他的弟子在他圆寂后,根据多种迹象和征兆,在工布寻访确认了他的转世,成为第四代主持。
从此,活佛转世制度开始出现。
藏传佛教各派竞相仿效。
十五世纪后,在藏区具有广泛影响的格鲁派(黄教)的活佛转世制度,就是效仿噶玛噶举派的黑帽系所采用的转世制度。
活佛的佛位,有高低大小之分。
藏传佛鹏达赖喇嘛和班禅喇嘛为最高活佛。
达赖,蒙古语意为大海。
喇嘛,藏语意为上人或上师。
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格鲁派采用活佛转世制度,迎请黄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后世弟子索南嘉措到哲蚌寺继任寺主职位。
习惯上,一般把四岁的索南嘉措进入哲蚌寺的时间作为格鲁派寺院集团形成的标志。
明万历六年(1578),蒙古土默特部顺义王俺达汗(也有译为“阿拉坦”)迎请索南嘉措到青海传教,甚为尊奉。
两人在青海湖东仰华寺会面,互赠尊号。
俺达汗赠索南嘉措以“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 称号,这句由蒙语、藏语、汉语多种语言组成的尊号,意思是“超凡入圣”、学问渊博犹如大海一般的大师”。
这是达赖名号的来历。
后来格鲁派僧众以索南嘉措为三世达赖,上溯其师承,以根敦嘉措为二世,以宗喀巴的上首弟子根敦主为一世。
明万历十五年,索南嘉措又受明朝廷册封。
到了公元1653年,清朝当政后也曾册封第五世达赖罗桑嘉措以“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遍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尊号。
由此,达赖喇嘛取得了蒙、藏佛教各派总首领的地位。
达赖喇嘛被尊为观音菩萨的化身。
班禅,系梵语“班智达”(学者)与藏语“禅保”(大)的省称,意为“大学者”额尔德尼,系满语,旧泽“宝师”或“瑰宝” ,班禅的名号,是由罗桑确吉坚赞开始的。
这位出生于后藏伦热布卡地方的僧人,公元1583年被认为是宗喀巴大弟子克主杰的第三世传承者罗桑顿珠的转世。
公元1645年,蒙古和硕特部固始汗入藏并控制了西藏后,赠给罗桑确吉坚赞以“班禅博克多”的尊号(博克多,蒙语,意为“智、英武”),此为班禅名号之始。
清顺治帝亦封之为“金刚上师”,令其主持后藏札什伦布寺,并划后藏部分地区归其统辖。
其徒众上溯师承,追认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另一位大弟子克主杰和其后的传承者索南乔朗、罗桑顿珠三人为其前三世,于是形成班禅活佛转世系统。
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清朝廷册封班禅五世罗桑益西为“班禅额尔德尼”。
班禅喇嘛在藏传佛教界被认为是无量光佛转世。
达赖和班禅,成为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两大活佛转世系统。
他们的转世,是藏传佛教界的重大事件,为世人所瞩目。
达赖、班禅之下,还有分驻各地、在其驻地代理达赖喇嘛管理教务之权的各大寺寺主,称作“呼图克图”藏语“朱必古”的蒙语音译,意为化身)。
呼图克图人数不定。
依民主改革前的一般惯例,呼图克图不仅掌有教权,而且掌握政权,尤是藏族地区的呼图克图,均为政教两权并掌。
而在信奉藏传佛教的其他民族,比如蒙古,情况就不一样了,如在内蒙古地区呼图克图一般仅掌握教权,而政权则另掌握在各盟旗王公们手中。
呼图克图,无形中依其政教之势力,也有了大小区别。
呼图克图中较著名的有在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格鲁派最大转世活佛——章嘉呼图克图;
安多藏区的嘉木样呼图克图;
西康藏区的帕巴拉大活佛等等。
在呼图克图之下,还有在各寺院具有高级佛位的高僧。
称作“呼毕勒罕”(意:转生者)的,也都按惯例能够转生。
活佛转世一般有几种情况—— 前世活佛转世;
因学识渊博,修炼达到很高程度而被上一级活佛确认为活佛;
因对本寺政教事务作出卓越贡献而被僧俗群众要求转世的;
也有些活佛因在世时失去威望或因寺院经济力量衰败、因战争或政治形势变化等因素而中断或不再转世的。
…… 这样发展的结果,转世者的数目难以预测。
仅安多藏区,一九五八年前就有活佛一千五百五十余名。
札什伦布寺一个寺可转世的活佛也有数十名。
而拉卜楞寺院到一九四九年底,大小活佛竟达近百名。
活佛转世礼制,不同于封建世袭和铁券继承制,而是有其独特的神秘方式。
在灵童的确认方面,可以说机会是均等的。
凡信奉佛教家庭出生的儿童,不论民族,不论贫富,不论男孩、女孩,凡符合选拔条件的均可入选灵童。
在历世达赖喇嘛中,第四世达赖喇嘛云丹嘉措是出生于蒙古族贵族家庭的蒙古族喇嘛;
第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则是门巴族人。
而在至今前后共十四世达赖喇嘛中,其中有五位达赖出生于普通农、牧民家庭。
在藏传佛教中也有女活佛。
西藏桑定寺的寺主就是女活佛。
她属下却都是比丘。
女活佛桑定·多吉帕姆在藏传佛教噶举派中地位极高。
另外建在安多地区著名的佛教修行地——甘加白石崖的寺院,其寺主也是女活佛——贡日仓。
从前,白石崖寺大小政教事务都由她主持。
灵童转世礼制是为避免传承争夺、为防止教区和寺院的权力垄断在某个家族手中而采取的特殊手段。
灵童转世礼制含有偶像崇拜的神秘性,必须适于佛法预示的条件。
当前世活佛圆寂时,如果已预示到自己转世灵童的征兆、出生方向地点等,那么就按前世活佛预示的征兆,经寺院有地位的寺主、大堪布等降神抽签算卦,如占卜结果与前世活佛的预示相一致,那么便可根据降神指点的方向去寻找。
但对于有影响的大寺院寺主活佛的转世,则须向达赖或班禅大师直接请教,由他们预测灵童是否已出世,出世灵童所在的方向、年龄、属相如何。
在寻访灵童的方向、生辰八字确定之后,按照惯例还要探求灵童产生的具体地点和产生家庭的某些特征、父母姓名以及灵童诞生必有的奇异征兆。
探求的方法则是向乃均之类降神占卜或是圣湖看显影。
如若寻访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则必须去拉萨东南方向五日程的海子——拉库南措湖(藏名“古今鉴”,圣母湖)去看显影。
仪式由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三大寺活佛、僧官参加。
大堪布先向湖中抛洒哈达、宝瓶药料等物品,并在湖畔诵经祈祷,然后向湖内观看灵童转生地方的地形、村庄等特征幻景。
又将看到的影象详细地记录在图上,以此作为活佛转生地的根据。
在圣母湖看过显影后,就可按卜卦的方向和圣母湖的显影寻觅灵童了。
如果在此方向上确有与卜卦出的环境相符的地方,便可继续寻找符合征兆的灵童、但有时往往并非那么顺利,有时一位活佛的转世灵童需经几路寻访数年,方能被确定证实下来。
在寻访的方向地点上若确有与神的昭示相符合的家庭和儿童,寻访者要立即回报寺院。
寺院遂派大堪布等人前往详细考察。
他们要向村人和儿童父母子解婴儿的诞生的过程,仔细观察婴儿相貌、动作、机敏情况和身体健康状况。
这实际上象是个优选儿童的过程。
对于灵童考察的情况和过程,都要据实向寺院报告。
在考察满意之后,还要取出前世活佛用过的遗物数件,放置在婴儿面前,看婴儿是否拿取前世活佛用过之物。
按照黄教的规矩,婴儿如果取了,就证明正是前世活佛的转生,遂将此情况向上级大活佛或达赖、班禅直接报告,获得认可后,才能认定灵童是真活佛的转生。
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同时觅得条件相似的几名婴儿,这时就要通过抽签、抓面丸或金瓶掣签来确定。
为减少在寻访灵童过程中的流弊,避免在灵童寻访问题上受少数人所左右,造成僵局和纠纷,清乾隆年间,清朝廷曾三次下诏谕,在不改变活佛转世制度的前提下,由驻藏大臣监督,三大寺主要活佛主持,高僧及地方官员参加共同金瓶掣签,保持公道,防止舞弊。
并特赐一金瓶用以对达赖、班禅以及西藏、青海、西康等地的活佛转世灵童的确认,此瓶保存在拉萨。
同时在北京雍和宫也保存有一个清廷所赐金瓶,雍和宫保存的金瓶是为判断蒙古地区呼图克图灵童而用的。
《金瓶掣签》制度明确规定:凡寻找达赖、班禅转世灵童时,必须邀集四大护法王、各呼图克图和驻藏大臣在大昭寺释迦牟尼佛像前举行金瓶掣签认定仪式。
仪式中,将所寻访到的数名灵童的名字、出生年月用满、汉、藏三种文字写于象牙作的签牌上,呈给达赖(或班禅)、摄政、佛师、驻藏大臣等过目。
然后由秘书用纸将牙签包好,投入金瓶内,由活佛达赖(或班禅)同全体喇嘛一同诵《金瓶经》。
念经完毕,由驻藏大臣起立向东磕头,然后打开金著,在瓶内搅三匝,用金箸箝出纸包,打开来看,牙签上的名字就可确定为转世灵童。
假如寻访到的灵童仅此一名,也须将这一儿童名字写在签牌上,和另一没有名字的签牌共同放入瓶内。
假若抽出没有名字的签牌,就不能认定已寻到的儿童是大活佛的转生,而要另外寻找。
灵童一但择定,其父亲按惯例封为公爵,划分财产、庄园、牛羊。
灵童便迎入寺院抚养、训练。
从此灵童就在全封闭的佛教氛围中成长起来,不受凡尘污染。
被迎进寺院的灵童,要由高僧为其剪发、换僧衣,并给灵童授戒取法名。
授戒取法名后,寺院还要为灵童剃度取名举行盛大庆典。
待选定良辰吉日,便举行坐床仪式。
活佛坐床后,按过去旧例,正式启用前辈活佛的大印,并开始学习佛学显、密经典。
此后,小活佛便在严格的佛教戒律下,习经修炼,直到学业合格圆满,到一定年龄即可正式主持教务。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xssc/1/517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