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地貌 泉
十^一、泉 泉水 汩汩的泉水,从一个石孔中涌出,沿着石罅,分成三股飞泻下来,就像三串晶莹的珍珠,垂挂在墨绿色的崖壁上。
齐克《巫山十二峰记》 金山都是乱乱的大青石,从各个大石缝间往外喷水。
乱石又高又大,喷出的水又汹又激,远看去像一条条撑山支石的大水柱,也有几千条。
还有横石缝泄出宽宽的一些大水帘,挂在大山上,也不下几百面。
每个水柱,每幅水帘,激冲下来,撞到山根的石头,碰得乱碎,像千千万万的珠子,四外散花,阳光照射下,五颜六色,美得不得了!
曲波《林海雪原》 鞋已湿透了。
竹林中到处是泉眼,清泉就从竹根下像珍珠样一串串的渗出。
它流到涧沟里,渐渐汇成一条有瀑布飞泉的涧溪。
涧泉流出竹坞,流向荆溪河,流向西氿,一直奔流到太湖里。
艾煊《竹海新篁》 这泉水从河岸上那条渐渐变得狭小而深邃的溪谷的裂缝中涌出,在离此二十步的地方,带着愉快的滔滔不绝的潺缓声流入河中。
溪谷的斜坡上,长着茂密的橡树丛林;
泉的四周是一片短短的、天鹅绒似的青草地;
太阳的光线几乎从来不曾照到过它的清凉的、银色的水面。
(俄)屠格涅夫《猎人笔记》 泉声 两股清澈见底的山泉,或高或低,时缓时急,发出不同的音响,一会如铁马奔驰,一会如雷声大作。
特别是山泉汇流处的中心,有块状如牛形的巨石,黑黝黝发亮,虎生生逼人,泉水撞击、水花回溅,抛玉掷金之声,连连不绝,听来十分悦耳。
当泉水再往下流时,豁然开朗,地势平而且缓,满滩卵石发出鳞光,水声更具神韵,忽如拨动古筝,其声悠远,忽如弹捻丝弦,其音舒缓;
忽如吹响玉箫,其调清亮。
叶晓山《清音阁听泉》 仙女洞的山泉声,又像管弦乐一般传来,忽高忽低,时断时续,有如一根看不见的细丝,抚爱着,缠绕着这座山谷…… 魏巍《东方》 朦胧之中,只听见泉的歌唱,只听见泉的脚步。
多么丰富的音响啊——时而像奔腾的马蹄,在那雄壮激越的节奏中,能想像漫天飞扬的尘土,能想像蹄铁和岩石撞击出的点点火星……时而像潇潇的春雨,不慌不忙,不紧不慢,悠悠地飘洒着,细而密集的雨珠轻叩着坚硬的大地,发出微弱幽远的回响……时而像幽幽的古筝,优雅委婉,时续时断,飘忽在幽林深处,迂回在奇谷之间……哦,此时无形胜有形!
谢谢这弥天浓雾,使我的想像展开了翅膀…… 赵丽宏《峨嵋写意》 入夜,山中万籁俱寂。
借宿寺客房,如枕泉而眠。
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
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
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
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
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
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入深潭。
至于泉水绕过树根,清卵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互不相同的音响。
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
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我记得,我们在下游半英里的光景,在一处只有一两英尺高的小悬泉旁边坐了好久,静听着浅吟低唱的泉声,不觉心旷神怡。
泉水忽而潺潺,忽而嘶嘶,忽而沙沙,忽而淙淙。
以前我们从没有清楚欣赏到那么多种冲击的、沸腾的流水声音,组成悬泉的音乐。
整天、整夜、整条河,流水之声绵绵不断。
白天和黑夜对一条河流全无分别。
对它来说,有关系的只有重力。
(美)艾温·威·蒂尔《夏游记趣》 泉池 这是一个长四丈、宽三丈、深约丈许的长方形泉池,池畔廊柱上有明朝书法家董其昌写的“鱼乐图”三字匾额。
泉水经池边青石缝中涌出,缓缓从地下水道流入寺外溪流中。
泉池中养有许多红色大鱼,在清泉中追逐沉浮,激起阵阵水花。
从宋代起,这里就是观鱼胜地。
廊柱上原有“鱼乐人亦乐,泉清心共清”的楹联,道出了游人观鱼的乐趣。
明代王世贞有“金鳞惯爱初斜日,玉乳常涵太古天”的诗句,赞美这里泉水的清醇。
宋宪章《龙·虎·玉——西湖三名泉》 山泉 从山顶上的大岩石底下,冒出细细的可是很有劲力的泉水,这样几个几个汇集起来,成为自上而下的涓涓小溪。
小溪被土堆挡住,它就在土堆后面旋转起来。
积水越来越多,从集体的力量冲破障碍,向前奔涌。
水流穿过荆棘,转过大树,扑过岩层,结果在山沟中与其它同伴合并在一起,变为溪涧,滚滚地湍流着。
溪涧又汇合其它同伴,于是,一股汹涌澎湃的瀑布出现了。
它咆哮着猛扑下山,发出惊人的轰响,摇撼着山峦,宛如万马奔腾,一倾千里地划过平原,冲进海洋。
冯德英《苦菜花》 好一个清澈洁净的山泉啊!
那水眼子,足有碗口粗,咕嘟嘟地直向上冒。
我趴下身去,嘴对水面喝了一个畅快,好凉啊!
牙都冰痛了。
然而,它却胜过了香醇美酒。
峻青《烽火山上的故事》 泉在山下一个较为隐蔽的地方,一池清可见底的泉水被一棵大树覆盖着,几乎像一座篷帐,树枝长长的低拂着水面。
看不到泉水的来龙去脉,池水却永远不满不涸。
除了水、树和较为隐蔽的地形——此外便看不出其他特别的地方了。
但每年春末夏初,成千万只蝴蝶到这里来,绕池飞舞,形成所谓蝴蝶会。
这时,由空中到水面,蝴蝶一只衔着一只的尾巴,连成长长的一串一串,像悬在池上的由蝴蝶织成的帘帷。
蝴蝶映到清碧如镜的水里,像是水里也飞舞着、游动着、倒挂着无数的蝴蝶。
于是池中、水上,和满树满枝,尽是红的、黄的、白的、蓝的、紫的、黑的……各种颜色的蝴蝶——这便是“蝴蝶泉”的来历。
方纪《到金沙江去》 这座完整的、半野生的天然林区有一边延伸到草原,另一边直达山里。
山脚下是一大片四季常青的小树林,山腰上是一圈苦柏和叶榆。
白杨、桑树和胡颓子一直长到多得无法计数的、明澈如镜的山泉边。
山泉——有千眼泉水——从地下冒出来,汇合在酷暑难熬的盛夏,一个人如能到水池里去浸泡一会儿,保管能年轻十岁!
泉间的林中草地上,青草长得密密匝匝,芳香多汁,就是最热时候也不枯萎发黄。
农庄整个夏天都在这里的草地上割草,但就这么割也割不尽…… (俄)雅库鲍夫《良心》 喷泉 草坪中央,有一座喷水泉,用白大理石筑成,上面缕着精致的雕刻。
一尊人像,由圆座托着,矗立在池子中心,把水花喷射到半空,水花从高处落下,就像雨点般打着水晶似的池子,只听得铮铮琮琮的一片悦耳的声音。
这喷水泉也不知是凭着一股天然的力量还是凭人为的力量,这一股压力是够一个磨坊用了。
池子里的水快要满溢的时候,就由暗道流出草地,流进一条条环绕着草地、设计巧妙的水沟;
水就这样流遍全园,最后,汇聚在一起,成为一条清溪,流出园外,奔向平原。
(意)卜伽丘《十日谈》 罗特里克躺在喷泉边,喷泉的水花飞溅在婆娑点点的阳光下,像清虚宁静的空气一样清澈闪耀,阗然无声,如同年代久远的古树穿过自己的胸怀投下了荫影。
喷泉的生命是多么奇妙啊!
——它生生不息,与岩石同寿,比苍劲的古林更要年老得多。
(美)霍桑《利己主义;
或,胸中的蛇》 井泉 我思慕着丁东——可是并不是那环佩的丁东,铁马的丁东,而是清冽的泉水滴下深邃的井里的那种丁东。
清冽的泉水滴下深邃的井里,井上有大树罩荫,让你在那树下盘旋,倾听着那有节奏的一点一滴,那是多么清永的凉味呀!
郭沫若《丁东》 温泉 温泉池的峭壁上,刻着斗大的四个字:“山泉水暖”。
因为温泉水汽的滋润,苍劲挺秀的大字长上了青苔,显得这温泉寺更加古雅质朴。
温泉就在古寺旁,石室几间,每间都通向几丈宽的圆形水池。
这水池就是温泉。
一串串像珍珠似的泉泡,不停歇地从池底鹅卵石层里骨突突地升起,这泉泡映着幽蓝的天光和苍翠的山色,显得特别晶莹可爱。
在温泉的石室周围,水汽蒸腾,温暖湿润,花草茂盛。
即使是在深秋初冬,草丛仍然青翠,野花仍然鲜红。
碧野《山泉水暖》 我到过的温泉不多,只有福州、重庆、临潼几处。
那几处都有硫磺味。
黄山的温泉却没有。
就温度说,比那几处都高些,可也并不热得叫人不敢下去。
池子是小石粒铺底,起沙滤作用,因而水经常澄清。
坐在池子里的石块上,全身浸在水里,只露出个脑袋,伸伸胳膊,擦擦胸脯,温热的感觉遍布全身,舒畅极了。
这个温泉的温度据说自然能调节,天热的时候凉些,天凉的时候热些。
我想这或许是由于人的感觉,泉水的温度跟大气的温度相比,就见得凉些热些了。
这个猜想对不对,不敢断定。
叶圣陶《黄山三天》 麻姑泉庙院中有一道泉水,在磐石间开凿成一个水池,深不见底,相传麻姑在这里洗过手巾,所以叫麻姑泉。
有小鱼三五成群地在水中游泳,有时浮上水面,有时沉入水底。
泉水从暗沟穿过前院,穿过山门,从一个青石雕刻的龙嘴里奔流出来,从七、八尺高处落到石地上,淙淙地向森林中流去。
姚雪垠《李自成》 趵突泉 这趵突泉乃济南府七十二泉中的第一个泉,在大池之中,有四五亩地宽阔,两头均通溪河。
河中流水,汩汩有声。
池子正中间有三股大泉,从池底冒出,翻上水面有二三尺高。
据士人云:当年冒起有五六尺高,后来修池,不知怎样就矮下去了。
这三股水,均比吊桶还粗。
刘鹗《老残游记》 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
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你便觉得自然的伟大,使你再不敢正眼去看。
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缩,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
冬天更好,泉上起了一片热气,白而轻软,在深绿的长的水藻上飘荡着,不由你不想起一种似乎神秘的境界。
池边还有小泉呢:有的像大鱼吐水,极轻快的上来一串水泡;
有的像一串明珠,走到中途又歪下来,真像一串珍珠在水里斜放着;
有的半天才上来一个水泡,大,扁一点,慢慢的,有姿态的,摇动上来,碎了;
看,又来了一个!
有的好几串小碎珠一齐挤上来,像一朵攒得很整齐的珠花,雪白。
有的……这比那大泉还更有趣。
老舍《趵突泉的欣赏》 珍珠泉 距宋海棠不远,便是珍珠泉池了。
珍珠泉,方甃石池,面积约九百四十平方米,四周环有铁栏,供游人扶栏观水赏鱼。
池岸白杨挺拔,垂柳依依,参差掩映,景色宜人。
泉水明净碧绿,清澈见底。
池底随处涌出亮晶晶的珠泡,一簇簇,一串串,大大小小,错错落落,争先恐后,闪闪发光,真是如泻万斛之珠。
在阳光映照下,珠泡颜色多变,有时呈银色,有时闪烁着红、黄、紫、蓝诸种光泽,明目耀眼,给人以不尽之兴致。
有时珠泡竟鼓出水面,荡起微微弧纹,给人以欲跃出泉池之感。
这正像王昶散记中描绘的那样:“泉出沙际出,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日映之,大者为珠,小者为玑,皆自底以达于水面,瑟瑟然,累累然。
”泉里鲤鱼甚多,多系红鲤和黑鲤,大者约十余斤重,高回低翔,衔尾相戏,口中竟也吐着珠泡儿。
观此情景,方知“鲤鱼戏珠”之说并非妄传。
鱼吐之珠与泉冒之珠相互交织,构成一幅涂有神话色彩的画面,令人赏心悦目,情趣横生。
古人形容:“风回池面破沧烟,涌出珍珠万颗圆。
”这泉池里的珍珠何止万颗?
还是乔岳北的诗写得妙:“方塘澄见底,清波沸未了,不知合浦珠,较此孰多少?
” 张岐^李传瑞《珍珠泉小记》 著名的珍珠泉家族就住在这里。
参天的树木,掩映着一呈凹字形的泉池。
泉水清澈透明,珍珠纷纷扬扬,不见争落玉盘,而是像快乐的精灵咕噜从沙际翻向水面,又似一枝枝梨花带雨,白皑皑迎风招展。
真是自然的美,美得自然。
任远《访泉的家族》 虎跑泉 每走三五步路,就会碰着涌出地面的泉水。
只见盈盈泉像玉兰翻花——冒出一朵朵白色气泡;
地雷泉则水声如雷,盖住了林子里鸟儿的歌声。
最令人神往的是虎跑泉。
恰逢雨后,泉水迸涌泛滥,跃进溪涧;
在近处俯视,水势如同白虎,水声响若虎啸;
在远处仰望,却宛如一条白龙,接天垂壁,雪白的水波喷射飞迸,溅得满峡满谷都是银晃晃的珍珠,洒在人的身上,脸上,沁人心脾。
邱载《天池揽胜》 琵琶泉 琵琶泉在琵琶桥西侧,是个约六尺见方的泉池,池周护以石刻栏板,比他泉显得雍容华贵。
泉从池底滋生,水泡如串串珍珠摇曳而升;
池水从南沿涌出,跌落两级石阶。
泉水清冽,其音清雅,如奏琵琶。
静心倾听,伴随泉音,白居易的《琵琶行》诗句如响耳畔:“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人夸道这泉子生得珍奇,我却要赞誉这泉名起得绝妙了。
丙南《春日黑虎泉》 金线泉 你再看那金线泉,粗看,平平淡淡,可是,你仔细瞧,在那平明的水面上,两边泉水涌聚,形成一线,忽隐忽显,弯曲多变。
当日光照射池底,竟会现出一条曲折的金线。
那玉环泉,清澈见底,流水潺潺,两泉并出,水纹如环。
有咏泉诗曰:“泉脉盘回似玉环,天留胜地在人间。
温泉曾被杨妃辱,故引清流到历山。
” 颜正国《泉水淙淙》 黑虎泉 一阵微风拂衣,几滴雨珠洒面,将思绪引回。
我依然静立在黑虎泉畔。
不多会儿,风儿越紧,雨丝越密,柳条欢舞,水泛涟漪,细雨蒙蒙弥漫河面,泉声水声如虎啸龙吟……。
转瞬间,却又雨过天晴。
仰望,晴空湛蓝湛蓝,使人神往;
俯视,泉水碧绿碧绿,令吾心醉。
放眼四顾,万物经雨洗涤,青翠欲滴,流水潋滟,映面闪光,照眼亮明。
置身这琉璃世界,心田经雨涤洗,也会洁净无尘、清澈透明了呢!
这清幽明媚的境界,这寥廓健美的地场,确乎令人留连忘返了!
丙南《春日黑虎泉》 转回身来,面前便是泉池。
泉池系石块砌成,池沿是长条石板压边,广约五丈,略呈长方,水深达两人之高。
池的南壁,载:“金虎泉,即黑虎泉也。
崖下水出,汇为一池,缓缓有声,流入城濠,其清可鉴眉须。
”有诗云:“石磻水府色苍苍,深处浑如黑虎藏;
半夜朔风吹石裂,一声清啸月无光。
”这黑虎泉的泉名,一说是因“水激柱石,声如虎啸”而起,有的说是因崖上有黑虎庙而得名。
其说不一,但共同之点是并无石虎。
到清代,《老残游记》所记却是靠北窗坐下,“望外一看,原来就在自己脚下有一个石头雕的老虎头,约有二尺余长,倒有尺五六的宽径”,已有石雕虎头了,但仅一个,后来才建为三个。
听着水声哗哗,望送河水东去,古人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之叹,而我面对此景,却心潮难平:水是生命之源呵,生命正应如同泉水,永远活力充沛,奔腾不已!
丙南《春日黑虎泉》 阿尔罕伯拉的水泉 丰富的水源,经由古老的摩尔式水管,从群山之间,流到全宫各处,供给宫中浴池和鱼塘的需要,有的成为宫中大殿里闪耀的喷泉,有的沿着大理石地面,在水道中喃喃低语。
一旦它对王宫进贡完毕,并在花园和花坛中漫游之后,就沿着通向城中的漫长大道,顺流而下,在小溪中淙淙作响,由喷泉中涌出,山上的树木也因之终年保持着一片青葱,使阿尔罕伯拉全山浓荫密布,更加美丽了。
只有那些在南方酷热的地带逗留过的人,才能体会一个住所能兼有山间的风凉和山谷中的清新葱翠,是多么可爱。
每当山下的城市在正午的炎热中喘息,枯焦的平原晒得眼睛都睁不开的时候,内华达群山中传来的微风,吹过这些巍峨的大厅,带来了周围花园中的芳香。
一切都使人昏昏欲睡,耽迷于南国的风光中;
每当人们半闭着眼睛从浓荫下的阳台上望着闪烁发光的景色时,耳中听到的是沙沙的枝叶声和潺潺的流水声,好像是催眠的歌曲。
(美)欧文《阿尔罕伯拉》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xssc/1/5301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