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地貌 园林
台 沿着另一条扁柏路折回,跨过另一座桥,桥下水声淙淙。
猛抬头,一座宏伟的宫殿式的高台,忽然展现在眼前。
但它却掩映在绿树花丛中,不易看出庐山真面。
直至我们绕到正面来,才看见一座壮丽的挑檐山门,门上赫然三个大字:“古吹台”。
据说,春秋时代的大音乐家师旷曾在这里建台吹律,所以名曰吹台。
苏鹰《汴京三胜》 阁 向西出了三十六鸳鸯馆,向北走过一条小桥,就到了留听阁,窗户挂落,都是精雕细刻,剔透玲珑。
我们细细体味阁名,原来是从那句“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古诗句上得来的。
这个阁座落在西部尽头处,去莲塘不远,到了秋雨秋风的时节,坐在这里小憩一会,自可听到残荷上淅淅沥沥的雨声的。
上了山,一路多小庵,有碧山、石壁、自然、香林、玉峰诸称,而以松寥阁最为幽秀,小轩面江,和象山遥遥相对。
站在窗前看山看水,长江滚滚,后浪推着前浪,似乎要滚到窗子上来;
看着看着,真可以大豁胸襟,大开眼界哩。
周瘦鹃《苏州游踪》 假山 贾政先秉正看门。
只见正门五间,上面桶瓦泥鳅脊;
那门栏窗槅,皆是细雕新鲜花样,并无朱粉涂饰;
一色水磨群墙,下面白石台矶,凿成西番草花样。
左右一望,皆雪白粉墙,下面虎皮石,随势砌去,果然不落富丽俗套,自是欢喜。
遂命开门,只见迎面一带翠嶂挡在前面。
众清客都道:“好山,好山!
”贾政道:“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则有何趣。
”众人道:“极是。
非胸中大有邱壑,焉想及此。
”说毕,往前一望,见白石崚嶒,或如鬼怪,或如猛兽,纵横拱立,上面苔藓成斑,藤萝掩映,其中微露羊肠小径。
贾政道:“我们就从此小径游去,回来由那一边出去,方可遍览。
” (清)曹雪芹《红楼梦》 环秀山庄,苏州几十座园林中一座奇特的园林。
这个园子的重心,是那座雄奇绝妙的假山。
从外表看,这座面积约两亩,用太湖石堆叠的假山,与别的园子里的石山,并无十分显著的差别,但当你走过池桥,进入山中时,陡然间感到自己已经走进了十分深狭的崇山峻岭当中,山势雄峻,峡谷幽深,瀑布飞挂,涧水奔腾,山高,路曲,岩险。
那么狭小的地方,显出了这么高大深远的空间。
艾煊《梦中巧手》 喷泉 不知不觉格兰把我们引上一条只许人行、不许车辆通行的宽广的街上。
街道的一边每隔几步便有一座长方形的石池。
池里排列着或堆积着色彩斑斓、大大小小的石块,有的从石缝中喷射出高矮不齐、姿态万千的泉水。
星期六的中午,街道两旁的商店都停止营业,行人稀少,这些石池更显露出它们的异彩。
我的记忆里有绿树成荫的街道,有杂花争艳的街道,但是彩石琳琅的街道我还是第一次看见。
每一座石池旁都引人留连,耐人寻味。
这些艺术加工的石块,这些像山溪淙淙流水似的喷泉,有什么具体的意义吗?
没有。
但是给人以美感,现代的艺术构思美化了这小小的城市。
我想起中国的园艺,在园内用些冥顽的石块堆成假山,力求形似,并不一定能给园林增添美观,反而如果在适当的地方,或是回廊小院,或是一片平芜的中央,竖立起一座山石,这山石玲珑剔透也好,挺拔峻峭也好,都能使园林生色。
这块山石有什么具体的意义吗?
没有。
这样看来,所谓抽象的艺术,无论在中国,或是在西方,都是存在着的。
所不同的是,社会基础不同,表达的方式也就不一样了。
冯至《一夕话与半日游》 我们正漫无目的沿河散步,心境像眼下的景物一样悠悠荡荡,突然一阵水声倏忽地传入耳际,如淋漓大雨,如远处瀑布奔流,寻声回头看,但见运河末端的喷泉喷起了一道道白色水柱,再细听,从森林深处也传出了同样隐隐约约的声音,看来整座皇城几十个喷泉同时在喷水。
此刻如果从高处鸟瞰,便会看到在一片绿树楼台中,涌出成千上万的白色水柱和飞溅起的水花,那时将会是怎样的一番境界?
卢岚《凡尔赛的喷泉》 沿着叠叠山势拾级而下,可以看到一个长形的大水池,像一片蓝色的湖泊。
一群群野雁和水鸟不时降落到水面上泛游。
水中的喷泉整日喷射,水花纷纷四溅,整一片地方成了烟雾弥漫,拟幻拟真的世界,人们在池边漫步,会感觉到水珠随着微风飘落在自己的脸上。
卢岚《艾菲尔塔下》 水榭 我们又游览了碧幽湖。
湖离相思树不远。
湖中有一座红绿相间的水榭。
水榭分为南北两厅,两壁是镶嵌着各种花纹图案的玻璃窗,玲珑剔透,阳光射入,十分亮爽。
水榭东西,均有九曲回廊与两岸相通。
整个水榭倒影在碧波里,胜似传说中的水晶宫,美不可言。
杜奋嘉《春游雁山》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xssc/1/5315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