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地貌 提岸桥梁

堤岸 我们站在秦堤上一声不响,静静地领略这里的大好风光。

堤的两边是成排的柳树、樟树、天竹桂和夹竹桃。

这些树木,使这里的春天桃红柳绿,夏日绿树成荫,秋季百里飘香;

即使到了寒冬腊月,脚下的灵渠也还是澄清碧蓝,水声潺潺。

这里,生命好像一支乐章,抑扬顿挫,韵味无穷,就是没有休止符号,它好像属于永远的王国,不知是时间忘掉了它,还是它忘掉了时间。

徐开垒《生命犹如乐章》 最感觉舒坦的是苏堤。

堤岸正在加宽。

拿挖起来的泥壅一点儿在那儿,巩固沿岸的树根。

树栽成四行,每边两行,是柳树、槐树、法国梧桐之类,中间一条宽阔的马路。

妙在四行树接叶交柯,把苏堤笼成一条绿荫掩盖的巷子,掩盖而绝不叫人觉得气闷,外湖跟里湖从错落有致的枝叶间望去,似乎时刻在变换样儿。

在这条绿荫的巷子里骑自行车该是一种愉快。

散步当然也挺合适,不论是独个儿、少数几个人还是成群结队。

以前好多回经过苏堤,似乎都不如这一回,这一回所以觉得好,就在乎树补齐了而且长大了。

叶圣陶《游了三个湖》 古桥 小镇原有石桥五十余座,现在尚剩三十来座,宋元明清历代桥梁保存完好。

桥石板镂刻得十分精美,许多桥的两侧留着描绘当地风土历史的石刻诗句。

一座座圆拱桥倒映于水中,形与影合成一轮满月,人在月上行,船从月中过,鹅鸭在月畔戏水闲游,独成江南水乡的画趣。

薛尔康《古镇》 石桥 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

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维纱维肖。

茅以升《中国石拱桥》 木桥 月光稀稀疏疏地撒下来,落在这座十几年前建成的木桥上,将它带点儿弧形的身影,投映在河面上。

流水轻轻、缓缓地拍打着它的几根木架桥桩,发出微微的呼声,又带有几分甜意。

……它太质朴了:没有涂漆半点儿艳色,全靠流水河风,几万天才脱去了它腿上的树皮;

全靠乡民的双腿,几万次才磨平了它身上的毛刺。

彭本浩《小木桥》 在这个市镇上游,有一道摇摇欲坠的木桥跨过这条小河,桥的支柱在那潮湿的土里东歪西倒;

桥上铺的木板又东缺一块,西缺一块,因此过桥的时候,虽然不受法律限制,谁也只敢缓步通过。

(美)马克·吐温《镀金时代》 浮桥 水,陡涨陡落,来势凶猛,没有一座石桥能抗得住那股冲击力。

造不成固定的桥。

不知从哪朝哪代起,便在大河两岸用十几只木船,搭成了一座浮桥。

浮桥很灵活,水涨桥升,水落桥降。

水大,桥身可以拉长,水小,桥身可以缩短。

十几只木船横列河上,用铁环互相扣牢。

舱面上铺木板,有商船通过时,管渡桥的艄公,把渡桥当中两只船的铁链解开,将浮桥往两边撑几篙子。

商船通过后,再将渡桥撑到一起,合拢来,又变成了一条平稳的南北通道。

艾煊《这双手》 九曲桥 登上假山高处,我们身上心上都是阳光了。

原来假山前面有个水波粼粼的池塘在熠熠生光哩。

耀金闪银的池水簇涌着一个小巧玲珑的亭子。

接连亭子和陆地的是一道九曲桥,没有栏杆,几块长方的石板,在水面上连成一串线条挺拔的几何形图案:池水漫不到桥面上,风起时,偶尔溅起一些水花,给这个图案镶个边。

这桥给人以飘逸,舒畅之感。

吴岩《觉园》 铁索桥 江上横着铁链作成的索桥,巨蟒似的,现出顽强古怪的样子,终于渐渐吞蚀在夜色中了。

桥下凶恶的江水,在黑暗中奔腾着,咆哮着,发怒地冲打岩石,激起吓人的巨响。

艾芜《山峡中》 峡谷上的拱桥 另外一个作为这个城市的特点的,是那横跨纳列特瓦河峡谷的拱桥。

它是一种东方式的建筑,只有一个桥孔,但因为它要联接两岸的石壁,所以跨度很宽。

桥拱像一个单峰骆驼的背,从正中突然向空中隆起,很像一个山尖,给人一种险峻的印象。

但它两边的护墙很高,墙上还有栏杆,虽然如此,如果从栏杆向下俯瞰,即使有胆量的人恐怕也不免要感到心惊——从他站着的地方到下边峡谷里深不见底的蓝色水面,垂直的距离整整是二十米。

据说它建筑于一五六八年,是一个土耳其建筑师的作品。

桥头两边的石壁上还各耸立着一座类似的炮楼的、高达三层的石屋,这更加强了它险峻的气势和险峻的美。

叶君建《波黑共和国巡礼》 芦沟桥 永定河上的芦沟桥,修建于公元一一八九到一一九二年间。

桥长二百六十五米,由十一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十六米到二十一点六米。

桥宽约八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十一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

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

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维妙维肖。

茅以升《中国石拱桥》 南京长江大桥 南京长江大桥在明丽的阳光下,显得分外壮丽。

金波粼粼的江中,九个巨大的桥墩擎起巍峨的钢架,正桥连接着富有民族特色的二十二孔引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静卧在大江之上。

站在大桥上,侧耳听,一列列火车从脚下呼啸而过;

放眼望,江上百舸争流,滔滔的江水日夜不息地奔向大海。

嗨,真是“若非身临此桥中,定疑长江飞彩虹”。

入夜,桥上一百五十对玉兰花灯齐放光明,同天上的星星遥相辉映,把大桥装点得分外素丽。

戴贵宝《桥》 法国耶拿桥 耶拿桥是平淡中最平淡的一座五拱桥,它淡装素裹,朴实无华,桥面一切线条笔直,没有任何一处弯角来容纳一条曲线。

除了四角有四骑人马的塑像外,再没有任何其他装饰。

既没有久远的历史,也没有诗人的赞歌。

桥下那几座桥墩又粗又大,又笨又拙,河水流经时,便得挤挤拥拥,吵吵嚷嚷,抱怨它们阻挡了去路。

水流这样挤迫匆忙,以致到了桥墩向北的一面,便身不由己地旋起了一圈圈的漩涡。

然而,这座桥是桥中最热闹的桥,因为它就在铁塔脚下,是由人类博物馆通向三月广场的必经之路,是把铁塔左右岸连成一个统一整体的环节,是所有观光铁塔的游客足迹必到的地方。

在那宽阔的人行道上,可以看到各种肤色,穿着各种民族服装,操着各种语言的游客走过,他们一面赞叹铁塔这个奇迹,一面拿着相机、摄影机在桥上跑来跑去,为铁塔取下最美的角度,带走巴黎最珍贵的记忆。

这道桥也是桥中最快乐的桥,在那天晴的日子里,附近一带的居民便抛开鸟笼般的屋子,走到铁塔公园去享受阳光。

住在左岸的人觉得右岸好,于是通过桥走到右岸来;

住在右岸的人却又觉得左岸好,也通过桥走到左岸去,就这么样一来一去,桥上便人群熙攘,脚步匆忙。

左右两岸的情侣也到桥上来相会,随意在栏杆前停下脚步,旁若无人地亲热起来。

忽然,河面上传来一声汽笛,把情侣惊醒。

一艘透明的巨大玻璃游艇,满载着乘客由桥下经过,驾驶室里快乐的船长微笑着向桥上的人挥手致意,乘客也跟着挥动双手。

桥上的人也明白了这一声汽笛的用意,纷纷挥手作答。

桥上桥下浑然一体,交换了这一带美景给他们带来的内心欢乐。

我最喜欢的,也是这一道桥,因为它离我家最近,与我的生活有了密切的关联。

每逢夏季,五时后从办公室出来,天气晴朗时,依然阳光普照,那时便想起近在咫尺的铁塔公园,也自然而然想起耶拿桥。

穿过马路,走到人类博物馆前,沿着叠叠的山势拾级而下,不久便到达桥上。

在桥畔停下脚步,让清风带走一点长日工作的疲倦,看着河上穿梭而过的游船,看看夕阳下水面的金波…… 卢岚《桥》 英国卡斯特桥 这两座桥,都有过生动的面貌。

每一座桥的每一个棱角都磨光了,一部分是由于风雨,而大部分是由于世世代代的游荡着者的摩擦,一年过去一年又来,每逢这些人们站在那里想心事,他们的脚尖和脚后跟,不停地磨擦着石栏杆。

比较脆弱的砖和石,就因为这样来来去去的机械动作,平面都被磨得洼下去了。

桥顶上的石工,每个接缝的地方原来都用铁夹牢的;

后来有些不顾死活的人,对于地方官的警告毫无顾忌,扭开顶上的笠石,扔到河里去,也算是很平常的事情。

(英)哈代《卡斯特桥市长》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xssc/1/5318004.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