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的饮食
哈尼族的饮食 (更新时间:2004-1-27 19:55:00 本章字数: 2030) 哈尼族是生活在云南红河地区的一个山地民族,人口约125万人。
哈尼族以农业为主,善于辟梯田种稻谷,掘坡地植茶林,他们培育出著名的“紫米”(接骨米)和“普洱茶”、创造了中国农田史上七种田制之一的“梯田文化”。
有十月节(新年)、六月节(吃新)、波突(祭山)、祭母节、认舅舅、阿巴多(恋爱歌宴)等民俗节庆,其丰富的饮食文化与节日文化相映成辉,构成了独特的哈尼风情。
饮食特点 哈尼族日食两餐,以大米为主,玉米为辅,喜食干饭、粑粑、米线、卷粉和豌豆凉粉,还将瘦肉剁细,与大米、姜末、八角、草果一起熬粥。
他们爱吃糯米粑粑,用芭蕉叶包着与腌肉一起吃。
他们还用紫糯米制成紫米饭、紫米粑、紫米粥、紫米粉、紫米作宝饭、紫米汽锅鸡、紫米甜酒煮鸡蛋、紫米药糖粥等,构成了完整的药膳系列。
这些药膳具有补血益气、暖脾止虚、健脑补肾、收宫强身的功效。
哈尼人还善于利用土特产原料腌制咸菜、烹调肉食和调理民族菜肴。
如用花椒、香蓼、薄荷、生姜、皮菜调制稻田中放养的“谷花鱼”,用盐、胡椒、草果、鸡蛋和蛇肉制成”煮蛇圆子”;
用糊辣椒面、野花椒、香蓼、蒜泥、姜汁、苤莱叶、腌芭蕉心和蜂蛹做成“蜂肾酱”;
用生姜、酸笋、花椒、薄荷调食“吮螺蛳”。
至于“柴花”、”油炸蜂子”、“生炸竹蛆”、“五香芭蕉花”、“干炸泥鳅”、“面笋”、”香柳拌生肉”、“竹筒鸡”、“清汤橄榄鱼“、“石蹦炖蛋”、“苤菜根炒肉、“螃蟹炖蛋清”、“黄面瓜鱼煮甜菜”、“笋饺”和“火熏腊肉”等风味食品,无不以酸辣鲜香取胜.丰富了中国菜的花色品种。
其中有“哈尼味精”之称的豆豉,吃法尤多,用其调制的“雀肉松酱”,鲜香无比。
祭祀食俗 祭火塘,哈尼人视火为家庭的生命,小心保护火种,虔诚敬奉火塘。
他们每家都有几个不同的火塘,不仅要烟火长燃,而且不可混用。
第一个火塘煮小锅饭、炒菜,第二个火塘专门蒸饭,还有个火塘只煮猪食,火塘上空吊一个硬篾编成的类似吊床的“火课”,用以熏炙食物。
过节杀牲祭祖时,各户特备米饭、肉菜和辣酒各一碗,专门祭祀神圣的火塘。
“艾玛突”农历二月第一个龙日祭祀“神林”的族宴。
首先游寨驱鬼,小伙扮成美女“刺杀妖魔”;
再在寨门挂神像,念封寨调;
然后各家携带洒肉,到“神林”祭供,待到太阳偏西,锣鼓齐奏,顶礼膜拜,点燃篝火,就地烹调,全族一起喝焖锅酒,青年人则鸣枪放炮,入夜方休。
“资乌都”常译作“祭龙比菜“、“长街宴”、“街心酒宴”或“全寨同饮团结酒”,在农历十月的哈尼新年期间举行,历时三天。
届时全村各户分为三组轮流作东:各家置办一桌丰美的酒菜,连同桌椅一起抬出,从村口的竹棚一直摆到街心,连成长达百余米的一字长蛇阵,赴宴者多是各户的男性家长,公推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当主持人,先念吉祥的祝词,再祭龙,手摇棕扇踏歌起舞,其余人互相祝酒庆贺。
然后随意人座,彼此品评菜肴,老人讲古,生妇穿梭忙碌,男女嘻笑,儿童打闹,平时的隔阂无形中消除,酒足饭饱后,老妇跳碗舞,姑娘跳棕扇舞,男人跳神秘的鋩鼓舞,还有人可以边舞蹈边将身于匍伏于席上用嘴叼起酒碗一饮而尽。
婚恋食俗 “阿巴多”,青年人的恋爱歌宴,多在农闲举行,由一村的小伙联合邀请邻村的姑娘参加,人数对等,一般在二十人左右,人夜宴会在一间大屋举行,男女相约配对入席,菜肴丰盛,必有一只煮公鸡(上面放着两枚鸡睾龙和一只活螃蟹)。
彼此敬酒对歌,相依相伴,直到天明。
临别小伙要给相好者送糯米饭和肉,并约定下次聚会的日期。
“然密莪机多”,其意为“告别情人的欢会”,哈尼少女婚前多有一个固定的情人,称作“扎哈”,含义是“像丈夫一样的人”,少女遵父母之命订婚后,往往在出嫁前夕在卧房与情人话别。
父母不加阻拦,哥嫂还为其准备酒菜,届时少女由大伴陪同,和情人对歌,唱到情深处,相偎痛哭,走到山坡上说一夜悄悄话。
次日天明由娘家人找回,情人劝她“好地长出金谷穗,肥草养成银马驹”,酒泪送其出嫁。
此后两人一般不再见面。
哈尼名菜 油炸蜂子 取出蜂蛹,用开水烫死,入碗,倒入酒腌3-5分钟,用凉水冲去酒味,晾干,再用开水烫后,沥干。
把葱、姜拍碎对水煮5分钟,将汁水倒在蛹上,上味后沥干。
锅上火,烧油至5成熟,倒入蛹,炒至了出沙沙声,呈金黄色,捞出装盘,盘边放椒盐上桌。
鲜香脆酥,蛋白质含量高。
蹦炖蛋石(石蹦又名抱手,属棘蛙群) 将石蹦破腹冼净,三七用油炸熟碾粉。
蛋液入碗搅匀。
将石蹦、三七、盐、胡椒、姜入土陶钵,再加入蛋清拌匀。
锅上火,注入水,放上陶钵,盖上锅盖,炖30分钟即可。
鲜美可口,营养丰富,是哈尼名菜。
五香芭蕉花 将芭蕉花放入水锅中煮1-2分钟,捞出放入冷水中泡2分钟,控干水,反蛋清入碗,加淀 粉、盐搅成蛋清糊。
锅上火,注入油,烧至七八成热,将芭蕉花挂糊入锅,炸呈金黄色,捞出装盘,盘边摆上花椒盐上桌。
味道酥香,是哈尼名菜。
本书正在连载中,更多章节请访问91文学网 欢迎访问原创书库 欢迎访问原创短篇 点击投稿 未经作者或91文学网许可,请勿转载,本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91文学网立场无关。
如因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91文学网均不负任何责任。
全文尾部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xssc/1/5542329.html